凤泉区五陵村陈紅玉与"时间银行"的故事 《上篇》
作者:朱万祥
审稿:杨新文
河南省新乡市凤泉区潞王坟乡五陵村,交通便利,村民出行方便。笔者撰写此文的主要目的是:让读者了解五陵村古代的传奇故事,向时代楷模陈红玉看齐,学习创办全国首例农村《时间银行》的经验,从而改变五陵村(村风村貌村容),鼓励全体村民,多做善事,多做好事,强化公民责任意识,从而形成社会主义道德新风尚,"见先进就学,见后进就帮,见荣誉就让,见困难就上"。
五陵村古时的传奇故事,明洪武元年(1368)建村,因村西有“五陵岗”,村以岗名。
“五陵晓色”为明正德年间新乡历史上的八大景之一,有古七绝诗赞曰:晓日才从瀛岛过,霞光远射五陵多。置身试向峰高处,应见金乌浴海波。
据说“五陵晓色”美景的发现,还有个“日出阴阳坑”的传说……
为此,“五陵晓色”便传遍了方圆左邻右舍,后来,有不少文人墨客写诗赞美此奇景,其中明代唐仁焕题诗赞云:
胜景争传岳岱奇,五陵应羡此中稀。
不矜杌崔狂凌汉,独跨平原先得晖。
曙色淡涵千叠屿,烟火微启万家扉。
登临勿惮寝衣湿,湛露沾濡瑞旭唏。
2023年5月,我单位组织离退休党员前往五陵村"时间银行"参观学习,时间虽短,受益匪浅,所以,我连续围绕参观五陵时间银行撰写
了八篇报道文章,曾得到我单位领导的表扬,还得到了五陵村(时间银行)领导的点赞!因此,通过到五陵村(时间银行)参观学习,加至连续写(时间银行)
专题报道,便对五陵村(时间银行)与村长陈红玉产生了好感……
笔者下面叙说一下陈红玉与时间银行的真实故事。
陈红玉是一块在磨砺
中闪光的玉,凤凰山不产玉,凤凰山多石头。早年的陈红玉,与头脑活泛的山里人一样,靠着石材渐渐富了起来。
当沧桑的大山发出呼唤的时候,“五陵晓色日喧和,开宴鸿门夜月歌”,夜夜入了陈红玉的梦。
梦醒,徘徊,坚定。
他一猛子扎进那个穷和乱缠身、梦境与希望同在的村落,从此乐此
此不疲……
匠者如他,用一笔一刀雕刻着这里的一切美者如玉:
光照着五陵古镇日益容光焕发……
陈红玉与村干部、志愿者一起商量村中下一步发展情况。
干在前,乡村美起来,人心拢起来……
出新乡市区北去,20多分钟车程,就到了凤泉区潞王坟乡五陵村。
参观者、采访者、调研者络绎不绝。看如今的五陵村,很多人惊叹之余,自然要问同样一个问题。面前的陈红玉并不避讳,以前的五陵啊,三个字:"穷、脏、乱"
穷,不可怕;可怕的是,精神空虚,又带来矛盾重重。说村容村貌吧,垃圾成堆、杂草丛生。再看村风,一些群众把挣钱的工夫,用来聚众打牌,谁家有难,互帮互助也仅限于亲朋好友之间。
九年前的那个冬日,组织找到了陈红玉,此时的他,外边的生意风生水起、红红火火。面对担任村干部的重托,陈红玉有些犹豫,但很快转变认识,“不远处的唐庄,吴金印老书记还在苦干实干,我富了,又怎能忘了父老乡亲?”被推选为五陵村党支部副书记,那年他36岁。
头三脚最难踢,这个年轻人偏偏不信,第一件事就是抓队伍、聚人心。
怎么抓,如何聚?陈红玉带头捐钱,先干一些实事。
他个人出资100多万元购买购置垃圾车、洒水车等环卫设施,让村子靓起来;出资近千万元建立了统一的五陵菜市场,既规范了小商小贩行为,又方便了群众生活;购买了上千株银杏等苗木,将村内主次街道进行美化绿化;翻修了村内小学,给孩子们提供一个崭新的学习环境……
2014年5月,刚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的陈红玉牵头成立了 “心连心志愿者”服务队,义务清扫道路、倾倒垃圾、除草洒水、植绿化……在进行街道整治时,陈红玉和志愿者一起挥汗如雨,用实际行动为干部和群众作表率。
“红玉,你企业老板当得好好的,为村里花那么多钱图啥啊?”当时有许多村民对他这种出钱又出力的做法不理解,甚至认为有点“傻”。陈红玉没作过多解释,他心里清楚,行动是最好的诠释。
经过几年的努力,服务队志愿者硬化路面3万余平方米,清除垃圾5万多立方米,清理排水沟近3000米,义务植树近3000棵。五陵村街道变宽了、环境变美了,穿着统一服装每天坚持义务劳动的志愿者,成为村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这时,原本不理解的村民理解了,看笑话的人被感动了,更多的人从冷眼旁观者主动变成了参与者。随着一批志愿者的踊跃加入,五陵村在悄悄发生变化。百姓的心情好了,做好事的多了,矛盾少了。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陈红玉深知农村党建工作的重要性,也知道人才对发展的重要作用。村民崔卫星曾在一家企业做中层管理,待遇非常优厚。陈红玉一直很欣赏他的能力,希望把他引入村“两委”,有利于今后工作的开展。
于是,陈红玉便三番五次找崔卫星聊家常,通过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说服了崔卫星回到村子,和大家一起为五陵发展贡献力量。在陈红玉的带领下,一批有思想、敢作为、懂经营的年轻人加入干部队伍当中,使村“两委”班子凝聚力和干事创业的能力大幅提高。
为了发挥党员的带头作用,陈红玉将党员干部思想政治建设放在首位,从严落实“三会一课”等基本制度,坚持好每月20日党员学习制度。同时,建设开放式村委会、文化长廊、星光大道,先后开展了“重温入党志愿 重温入党誓词”主题党日活动、组织党员到西柏坡红色教育基地参观学习等,引导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陈红玉提出了“六个一”口号:“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拧成一股绳,搏尽一分力,狠下一条心,共圆一个梦”。这个“一个梦”,就是构筑美好家园的“五陵梦”。
《待续下篇》2024年10月24日
作者简介:朱万祥,男,中共党员,初中肄业,退休警官,原籍河南封丘,驻新乡市凤泉区,文学愛好者,擅长诗词自由体、散文等创作,近年上网发表文章48篇,退休13年,著书13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