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知识改变命运
作者:朱万祥
审稿:杨新文
古人云:"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可见,很久以前,我们的老祖先们就知道了知识就是财富的硬道理。然而,曾在文革时期,知识分子也曾被一度称为"臭老九",那时候,在人们脑子里是知识越多越反动,知识是无法变为财富的。到了改革开放时,伟人提出了知识是第一生产力观点,知识才重新体现了它的财富价值。
笔者认为,知识的财富价值不仅体现在生产力方面,即知识能够创造财富,比如科技进步可以提高经济效益;同时,知识在生产关系方面也体现出了它的财富价值,比如经济合作和人力资源管理等。除此之外,知识还可以使人在资本投资、媒体创作等方面获得财富。
历史告诉我们,知识要成为财富,需要全社会都尊重知识。比如在那个大讲知识无用论文革时代,即使你个人喜欢读书、知识再多,又有何用呢?那时知识不仅不会给你带来财富,有时候甚至会给你带来了灾难。所以,在提出知识是第一生产力的同时,伟人还提出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口号。如今,科技的进步正在加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此乃国之幸、民之幸也!
古今社会传颂"知识就是财富,知识改变命运"颇有哲理,社会实践已经证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2004年下半年河南省人事厅与河南省司法厅联合下达文件,"在全省各监狱系统,面向监狱内部干部与工人子弟招录1507个国家公务员指标,当我接到监狱通知后,此时,我的次子朱献峰正在郑洲中洲上大学,而大学毕业证书尚未拿到手,为此,我立即打电话让次子朱献峰回家参加此次省人事厅与司法厅录用公务员的考试,从他接到报考通知到参加全省招录公务员正式统考,只有短短的36天时间,参加考试需要攻读学习三本书,一是公共基础知识;二是监狱学;三是全国监狱警察基本素质教育读本;三本书约计1100页,如果不给孩子辅导,单靠他本人学习,我想是不行的。于是,我就根据自已在2000年参加全国监狱系统干警基本素质教育所学到的监狱管理理论知识和我本人任狱政科副科长所学到的实践管理知识结合起来,我就采取以每天出一套试卷的形式,辅导次子朱献峰学习,儿子朱献峰从第一套试卷的52点5分,到第32套试卷的98分,当时心想,参加招录公务员考试,应该没有问题,此时,恰巧中洲大学通知让儿子朱献峰去拿大学毕业证书,所以,我又给他出了两套试卷,让他去郑洲拿毕业证往返途中再进行学习与巩固学习成果……
2024年8月份,次子朱献峰按时参加了全省司法行政系统,招录公务员统考,次子朱献峰的监狱业务知识考试得了92点5分的好成绩,曾获全省参加统考大学生考试的第一名,次子朱献峰被省人事厅与司法厅联合录用为国家公务员和监狱警察。
回忆次子朱献峰报考招录公务员考试,也真是不易,此时我的长子朱云峰已到部队当兵。所以,我负责儿子朱献峰的业务考试有关事宜,老伴宋玉梅负责改善家庭生活,次子朱献峰认真看书学习背题,练习答考试卷,家里为了让孩子考出好成绩,一个多月家里未看过一次电视,次子朱献峰曾一个月未下楼,时值三伏天,次子朱献峰起早搭晚学习,背问答题,辛苦至极,又因他身体偏胖,此时他大腿后上部与屁股上出现乳疮,但孩子从不叫苦叫累,让他答试卷时从不偷看书,翻书找答案,始终报着记多少,会多少,答多少的原则,他坚持实事求是,从不弄虚作假,因此,一位大学毕业生,未在监狱上过一天班,却监狱业务知识考了92点5分的好成绩,获全省大学生考试的第一名,并非是偶然的……
1997年12月17日,长子朱云峰为保家卫国去到河北省青皇岛去当兵,他临走时,我让他把上高中的课本及高考方面的学习材料带到部队,并让他在业余时间读书学习复读,有机会可报考军校,长子朱云峰也很听话,把高中课本及学习材料全部装满一提包带到部队。当他到部队新兵训练业余时间也没有放过看书学习
,他在新兵连集训打靶时,曾获全新兵连的第一名,新兵集训结束后,他又代表河北省公安厅参加了全国手枪射击比赛,并先后到新疆,广洲等地参加全国公安系统手枪射击比赛,河北省公安厅曾获全国公安系统集体第三名,长子朱云峰个人成绩获全国手枪射击第六名的好成绩,曾受到河北省公安厅荣记三等功的奖励。
长子朱云峰在1999年7月份,在部队考上军校《因他荣记三等功可加20分》,曾到浙江省宁波高等专科学校学习三年,2002年7月份大学毕业,被组织安排到河北省沧洲市武警总队边防派出所任干事……
2007年12月份,我的长子朱云峰从部队转业到新乡市军转安置办,按当时文件规定,军转干部回到地方分配工作之前,需要全面考试考优摘优分配,为此,我鉴于当年国家形势与政策,上网搜索有关考试素材,我给长子朱云峰出了10套不同类型的考试辅导试卷,并让他认真学习,时刻做好参加军转干部分配前的统考,后因长子朱云峰考试成绩优秀,被新乡市军转安置办分配到河南省豫北监狱工作,长子朱云峰又有幸成为国家公务员,监狱警察。此时,我还没有退休,我们一家出了三名警察,时称警察世家,曾在河南省豫北监狱和封丘老家暨新乡市凤泉区居住地已传为佳话……
根据长子朱云峰与次子朱献峰分别参加考优分配和招录公务员的考试实践,让我真正体会到:″知识就是财富,知识改变命运"的硬道理。所以,从此笔者更加热爱学习,热爱读书看报,学习国家的大政方针,形势政策,国家的法律法规,监狱管理有关政策及法规和各项依法严格,科学文明、直接规范管理罪犯的规定和要求,从而用知识武装自已头脑,用知识教育与管理干警与工人,在我退休前夕,我用心经营和管理所管辖分监区,从监狱最落后的单位变为监狱规范化管理先进单位,同时还被监狱评为宣传报道先进集体,并颁发奖状和奖金,更让我体会到:"知识就是财富,知识改变人生命运,知识就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知识也能改变一个单位乃至一个国家的命运"。过去古代是"有理走遍天下,而现代则是有知识,有技术走遍天涯”。
“知识就是财富,知识改变命运”,从古至今都是不可否认的事实。在浩瀚的人类历史长河中,无数先贤以他们的智慧与汗水,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知识遗产,这些知识就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富。与时同时,我对"知识就是财富,知识改变命运"还有如下四点初浅认识,写出来与各位读者共勉。
首先,知识是经济增长的引擎
在当今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知识已经成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到现代的工业社会,再到如今的信息化社会,每一次社会形态的变迁都伴随着知识技术的飞跃。
知识的积累与应用,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还催生了新的产业和经济增长点。例如,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还带动了电子商务、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产业的崛起,为全球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
其次,知识是个人成长的阶梯
对于个人而言,知识更是实现自我价值、提升生活品质的关键。通过不断学习,人们可以拓宽视野,增长见识,提升技能,从而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此时就会改变人生的命运和前途。
在知识经济的背景下,拥有丰富知识储备的人才往往更容易获得社会的认可和尊重,也更容易实现个人职业发展和生活质量的提升。因此,不断学习、积累知识,已经成为现代社会每个人不可或缺的生存技能。
再次,知识是文化传承的纽带
知识还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人类历史上的每一次文明进步,都离不开知识的积累与传播。从古老的文字记载到现代的数字化存储,知识以各种形式被保存下来,并代代相传。因此,保护和传承知识,是每一个国家和民族的重要责任。
最后,知识是创新创造的源泉
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而知识则是创新创造的源泉。只有具备丰富的知识储备和深厚的学术素养,人们才能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知识的交叉融合也为创新提供了无限可能。不同领域的知识相互碰撞、相互启发,往往能激发出新的思维火花和创意灵感。因此,鼓励创新、培养创新人才,必须高度重视知识的积累与传播。
“知识就是财富,知识改变命运”这一观点具有深刻的内涵和广泛的意义。它不仅是经济增长的引擎、个人成长的阶梯、文化传承的纽带和创新创造的源泉,更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基石。
在未来社会的发展中,我们应该更加珍视知识、尊重知识、传播知识并创新知识,让知识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和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力量。
我根据两个儿子的考优分配与招录公务员统考,更使我对"知识就是财富,知识改变命运”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与体会,为此,笔者在退休前夕曾著书两本《双大活动》启示录与《工作与学习》纪实录。曾受到监狱嘉奖,省局评为共产党员先锋岗,省厅荣记三等功,并被评为监狱,省局,省厅《双大活动》模范,并受到中央司法部的通报表彰。
2011年12月8日,我年满60岁光荣退休后,我更加对"知识就是财福,知知改变命运"的体会更加深刻,所以,笔者下决心要付出行动,为传承我国古今文化正能量,做出新贡献,昼夜勤奋笔耕,用文字写出来传承下去,让后人再学习与传承,我截止日前,退休十三年,曾著书十三本,主要有《朱氏家谱,传统文化上下部,随心情赋,慎终操盘,战友专辑上下部,诗歌汇集上下部,现代网集上下部,加至退休前夕著的两本书共计13本书》。
″共产主义是天堂,没有文化不能上"。这句普通而又科学的语言,代表当今人们对文化知识重要的诠释。
古人云 " 用嘴劝人管一时,善书育人传百世 "古人的这句通俗易懂话,我深深地感到,此话颇有哲理。同时,也是对"知识传承重要性的诠释,知识就是财富,知识改变命运就是硬道理。
当我们人类进入伟大的二十一世纪,更显得知识的重要性,同时,会觉得当今时代,是知识大暴炸的年代,人们有知有技闯天涯,而无知无技难生存。为此,知识学无止境,人要活到老学到老,与时俱进当先锋,紧跟时代不跑调。并时刻牢记"知识就是财富,知识改变命运,知识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知识并能改变一个单位乃至一个国家的命运"所以,知识学无止境,珍惜光阴,倍加努力,奋创佳绩,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2024年10月22日
作者简介:朱万祥,男,中共党员,初中肄业,退休警官,原籍河南封丘,驻新乡市凤泉区,文学愛好者,擅长诗词自由体、散文等创作,近年上网发表文章48篇,退休13年,著书13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