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六汪籍副军级主任中医师陈清江先生,情系故乡,集多年实践经验并结合专业医学知识,撰写了“刍谈中医看结节”及“辛温散结猫爪草”、清热散结山慈菇”、“滋阴散结醋鳖甲”、化瘀散结瓦楞子”、“清热散结选白蔹”、“破血行气荆三棱”等六篇与“破血散结”有关的文章。在冬临时节,对中老年大有裨益。
陈清江先生是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其文章深入浅出,通俗易懂,集专业知识与文学艺术于一体,给人以美的享受。文联近期陆续刊发陈先生美文,以飨读者。
陈清江,青岛市黄岛区六汪镇西抬头村人,出生于1951年12月。1970年12月入伍,2020移交至"杭州市军队离退休干部服务管理中心。
副军级主任中医师,浙江医学科普作家、中国科普作家。
毕业于浙江中医药大学。从医59年来,主要从事中医内科,妇科临床工作和部队将军以上高级干部的医疗保健工作。
自1988年开始曾先后任《国际医学老年医学》特邀编委、《中华医学杂志》编委、《心电学杂志》责任编辑等。
自1978年以来,先后在美国、香港和国内30余家刊物发表论著,英文、日文译文、医学科普文章等600余篇,合著、主编专著两部约60余万字。获军队疗成果三等奖、科技进步四等奖、浙江省科普作家协会优秀科普作品二等、三等奖等12项。基于颇丰的学术成果和五十余年的临床成就,被录入《南京军区卫生人物志》和《现代名医大典》。
刍谈中医看结节 陈清江
结节一词近几年可谓是出镜率极高。随着现代医疗仪器的不断发展,抑或空气污染、食品添加剂的使用、人们对体检的重视等等因素,使得结节的检出率不断攀高,而且会谈结节让人变色。结节是现代影像诊断学的名词,常见的有甲状腺结节、乳房结节、肺结节、肾结节等。我们碰到结节时,需从结节的大小、形态、性质等方面来分析,结节是良性或是有恶变可能。现代医学认为,结节病是一种原因不明的、可累及全身多种器官的非干酪性、上皮样慢性肉芽肿病变,可发生在甲状腺、乳腺、肺、皮肤、眼、骨等处,且多见于中年女性。
中医是如何看待结节的呢?因为结节是现代影像诊断发现的病变,古代中医书籍中并没有“结节病”的记载,但与之对应或相似的病名还是有迹可循的。肺结节可归为“咳嗽”“喘证”“痰证”范畴;乳腺结节、甲状腺结节等属于“乳癖”、“乳岩”、“瘰疬”等范畴。中医认为,结节常见于肝郁气结、气滞血瘀、痰湿互结、肺肾两虚、肝肾阴虚和脾肾阳虚等证型中。
在中医临诊中,上述六种证型,有时证型之间相互交织,有些病人特别是女士,会有同时存在甲状腺结节、乳房结节、肺结节、肾结节、子宫肌瘤等。下面我们按照这六种证型的证候、参考方剂、参考中药来分别介绍。
肝气郁结 此类病人常有情志抑郁,善太息(叹大气),胸胁及少腹胀满疼痛,走窜不定;或咽部异物感,或颈部瘿瘤,或胁下肿块。女士月经前一周可见乳房胀痛,月经不调,痛经,舌苔薄白,脉弦等,病情轻重与情绪变化的关系密切。治疗以疏肝理气,软坚散结为主,可参考柴胡疏肝散、逍遥丸等。中药可选用:制香附、柴胡、炒枳壳、郁金、桔核、佛手、绿梅花、夏枯草、生瓦楞子、当归、山慈姑、黄药子、露蜂房、鳖甲等。
气滞血瘀 气滞是指体内之气运行不畅,于某一部位产生阻滞的病理。此类病人主要是局部出现刺痛症状。气滞久了则可引起血瘀,形成“气滞血瘀”。其疼痛特点为刺痛、痛处拒按、固定不移、常在夜间痛甚;肿块在体表者为包块色青紫,在腹内者触及质硬而推之不移;舌有紫色斑点,脉多细涩等。治疗以益气活血,化瘀散结为主,参考方剂有:血府逐瘀汤、阳和汤等,中药可选用:炒黄芪、当归、熟地、川芎、地鳖虫、水蛭、三棱、莪术、王不留行、路路通、皂角刺等。
痰湿互结 这种类型的人特别容易犯困或容易打瞌睡 ,爱睡懒觉,总感到咽喉里有痰堵着咳不出来。头发或者额头、鼻子整天油油的。嘴里常出现黏腻感觉,身上沉重无力,觉得胸闷、喘不过气来,腹部胀满不舒服,舌头胖大,舌头两边有很明显的齿印 舌苔白厚、厚腻或滑腻。治疗则以健脾祛湿,化痰散结为主,可参考二陈汤、三仁汤等,中药可选用:炒苍术、炒白术、天南星、半夏、、米仁,茯苓、藿香、佩兰、砂仁、白芥子等。
肺肾气虚 此类病人常有咳嗽无力,气短而喘,动则尤甚,吐痰清稀,声低乏力,自汗耳鸣,腰膝酸软,舌淡紫,脉细弱。参考方剂有:平喘固本汤、启结生阴汤、肺肾两益汤等,中药可选用:怀山药、制黄精、五味子、菟丝子、冬虫夏草、橘红、北沙参、白芥子、蛤蚧、皂角刺、醋三棱、醋莪术、炙苏子、皂角刺等。
肝肾阴虚 此类病人常有头晕,目眩,耳鸣,健忘,胁痛,腰膝酸软,口燥咽干,失眠多梦,低热或五心烦热,男子遗精,女子月经量少,舌红,少苔,脉细数。治疗以滋养肝肾,滋阴散结为主,参考方剂有:大补阴丸、左归饮,知柏地黄丸等,常用中药有:楮实子、枸杞子、女贞子、鳖甲、麦冬、天冬、玉竹、赤芍、丹皮、茜草、夏枯草、山慈菇、白英等、海浮石、浙贝母等。
脾肾阳虚 这类病人有腰膝、下腹冷痛,畏冷肢凉,大便溏薄、完谷不化,或全身水肿,小便不利,舌淡胖,苔白滑,脉沉迟无力。这与不良的生活习惯,如熬夜、吃寒凉食物、房事过度有关。治疗以健脾益肾,温阳散结为主,参考方剂有:附子理中汤、金匮肾气丸、右归饮等。中药可选用:淡附片、肉桂、鹿角胶、巴戟天、仙茅、炒白术、猫爪草、熟地、麻黄、白芥子、王不留行等。
中医认为,天下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同样,世间也不会有一模一样的两个人。你用一个方子去治疗疾病,怎么会有效呢?中医在四诊八纲,理法方药的基础上,非常注重天时、地理和人的情况。天时,中医有五季的春、夏、长夏、秋、冬的不同,用药亦应不同,比如春天的养肝、护肝,夏天的养心、清心,长夏的健脾祛湿,秋天易燥,宜养肺润燥,冬天寒冷,宜温肾祛寒等,这些临诊时都需仔细考虑。人过50岁后,五脏六腑的功能开始衰退,实际上女士35岁、男士40岁后这种衰退就开始了,其中肾气衰退尤为明显。所以,应该注重补肾。地理不同,用药亦需注意。同样是五月,南方大热天,北方飘雪花,海南穿短袖,北疆裹棉袍。此时南方阳虚怕冷之人肯定是不能用附子、肉桂大热之药的,而在东北的阳虚怕冷之人则可以选用附子、肉桂;人有高矮胖瘦,男女老幼之不同,你在选方用药时,不根据实际情况变化,墨守原来的方子、原来的药量,不因人而异,这同样也治不好病。
再有,中医很注重中药药性的寒热温谅,在我国最早的医学典籍《黄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中就提出“热者寒之,寒者热之”的中医治疗法则。如果我们不遵守这一法则,阳虚的人,用苦寒的药来清热解毒,有“雪上加霜”之嫌;阴虚的人,用温热散结的药无疑是“火上加油”,治疗结节亦需遵守这一法则。如果不分寒热虚实,随便弄几味甚至一、二味中药泡水喝,以为就可以消除结节,这是不可取的。中医认为,结节是长在人身上的,因此需要辨明体质,属阴还是属阳,属寒还是属热,选择与之相对应的方子、中药,以这样的治疗法则来治疗结节,才会获得良好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