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一棵大榕树想到的
文/韦恩祥(广西大化)
在广西红水河畔的大化瑶族自治县县城,红河北路与新化西路交叉路口,再往西约五十多米处,路旁静静地矗立着一棵大榕树,它枝繁叶茂,至今已经有五十多年的历史,它见证了岁月的更迭和历史的变迁。这棵大榕树,四季常青,郁郁葱,仿佛是时间的守护神,默默的记录着这片土地上发生的一切。
“树是大地写给天空的诗。”印度诗人泰戈尔曾这样赞美树的生命力。正如这棵大榕树,它不仅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更是历史的见证者,它见证了广西水电工程局的兴起,见证了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关怀下,一个共和国最年轻的自治县,在改革开放潮流中的历史进程。
广西水电工程局成立于一九五八年,作为一家综合性的国有企业,它在水利水电建筑安装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一九七五年,由广西水电工程局承建的国家级大型水电站一一大化电站开始破土动工。这支建设大军,巅峰时期有一万多名职工,再加上他们的家属,总共三万多人。他们的到来,给当时的都安瑶族自治县大化乡的人口带来正增长,也给当地的经济注入了活力。《易经》中深刻阐述了: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些建设者们,以他们的勤劳和智慧,以他们的坚韧和汗水,为这片土地带来勃勃生机的景象。
上世纪八十年代,随着国家改革的兴起,广西水电工程局迎来了发展的春天。岩滩水电站被列为基建改革的试点,标志着广西水电建设的历史开端。这一时期,工程局不仅打破了传统的计划经济模式,通过招投标和工程监理的方法,成功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人是政治的产物。广西水电工程局的成功,不仅依靠技术管理的创新,更离不开集体的团结与协作。在建设岩滩水电站的过程中,数千名拓荒者齐心合力,克服了重重困难,一九九四终于提前完成了工程任务,这种精神,正是广西水电工程局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得以立足的关键,他们用二十年的时间,在奔流不息的红水河中游筑起了两座大坝,出现了高峡过平湖。
一九八八年十月,为使大化、岩滩两大库区能得到有效的管理,使人民的生产生活问题得到根本保证,经国务院批准,大化瑶族自治县成立了,这个年轻的自治县,在党中央和国务的关怀下,开始了新的历史进程,领导和团结广大人民与广西水电工程局的职工们和睦相处,象石榴子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大化瑶族自治县,在广西是最拥有丰富的民族文化和多元的社会机构之一。这里的瑶、壮、汉等多个民族,营造了独特的民族氛围,“投我以桃,报之以李。”各民族之间秉承古人的遗训,他们互相尊重,互相帮助,形成了大化独特的人文关怀。世界在变,时代在变,但大榕树依旧伫立在那里,见证这一切。
大化瑶族自治县的成立,它不仅是一个行政机构的变更,而且是民族的新生。这里的瑶壮人民都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他们的节日,如布努节、瓦钵节、三月三等,都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近年来,大化县人民政府积极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致力于铸牢中华民族的共同意识,举行丰富多彩的活动,通过民族节庆、歌圩等多种形式,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这种文化交融,增强了各民族的认同感,也为大化的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在这片土地上,还有很多美丽的自然景观,红水河波涛汹涌,两岸山峦起伏,这些都是大自然的杰作。特别是广西水电工程局建成的两座大坝蓄水后,形成壮美的百里画廊,让人身临其境,留连忘返。这里的山山水水,给人一种宁静与祥和的感觉,因而忘却了尘世的烦恼。
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化瑶族自治县也在不断地进步。在大化的乡村,民族团结的理念也深入人心,各族人民为了实现共同的目标,携手并进,推动乡村振兴作出贡献。法国作家雨果说: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最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正是如此,大化人民的胸怀和广西水电工程局的建设者们一样,,给社会的和谐共生提供宝贵的精神食粮。在未来的发展中,工程局将继续发挥其在水电建设领域的主力军作用,而大化人民将以更加合作的姿态,迎来新的挑战。
“心如花木,向阳而生。”相信,在这个充满希望的时代,大榕树将会继续昂首挺立,注视广西水电工程局和大化人民共同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