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鲁的秋天
文/张海霞
我喜欢秋天,我更喜欢华鲁的秋天。
华鲁的秋天美妙而不妖艳,多彩而不失底色,有秋水一色暮落霞长,有雀鸟鸣啼朝阳星灿;有柿子树上红通通的小灯笼,有银杏树上圆溜溜的银杏果;有枫树的紫气东来,有法桐、白杨、杨柳的黄绿相间,还有冬青、女贞子的碧绿清新。诸多品种的树木变换着不同的衣装,在秋天里尽展自己的英姿。
华鲁的秋天别有一番韵味。走进华鲁映入眼帘的是两排银杏树,秋天已到,波浪形的银杏叶边缘就渐渐地镀上了金边,片片扇形的叶子你挨着我,我挨着你,清风徐来扇形的叶片或煽动或颤抖,栩栩如生,犹如戏曲舞台上舞动的衣袖。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恰似金色的殿堂。“扇形”也有“善行”的寓意,人生中最可贵的就是善举,“为善则为亲,为善则去恶,为善则是孝”。可见,以银杏叶为鉴正心、正意、正身。银杏叶和银杏果的药用价值也很可观,叶片可以活血化瘀、通络,治疗胸痹心痛、中风、半身不遂等;银杏果甘、苦、涩,虽有小毒合理加工后能定喘咳、止带浊、缩小便等,就连树皮也含有“单宁”成分,可以说银杏树为人类的健康、正意、明德引领前行,不愧于是国家的代表树木。
这时,一阵清风吹过,一股幽香沁入我的心脾,情不自禁的走进挂满枝头的柿子树,柿子已经由黄变红,像极了小红灯笼,照亮我们回家的路;又恰似妙龄少女见到情郎,那害羞的脸庞红通通的;又或许是阳光的金线把柿子绣红了,展现出手工版的“中国风”。柿子的甜蜜、柔软、香腻,赢得人们的关注与赞美。一路走来,谁又能真正了解关心过柿子们曾经的孤独与青涩,又是怎么度过幼果时的春寒和六月的暴风雨的,又是怎样抵抗各种病虫害的,它的自强与努力都化为当下的甘甜与艳丽。我站在柿子树前,默默地静听它对我的倾诉……
举目远眺,不远处一堆堆、一站站的玉米成了华鲁园区,一道美丽独特的风景线。我对这丰收的喜悦情有独钟,因为我从小在农村长大,对农作物有着深厚的感情。从脚下晒的玉米粒到一眼望不到边的玉米墙,从铁铲子的摩擦声到铲车的嗡嗡声,一片忙碌丰收的景象尽收眼底。一到秋收季节,工业园的工作人员就忙的不亦乐乎,他们从早晨到傍晚,从黎明到黄昏,看着黄澄澄的玉米就像一个个棒槌,心中都乐开了花。有的玉米打成玉米粒晾晒,有的玉米放到用空心钢管和钢丝网搭成的架子里,形成一道道的玉米墙,根据地方大小,玉米墙有长的、有短的、有横的、有竖的,一排排,一列列,像有意设计的迷宫,又像筑起的长方体模块。我被眼前的丰硕所震撼,不由得吟诗:铲车嗡嗡响天际,玉米穗穗满丰硕。尘土飞扬笑开颜,长墙黄灿似飞龙。
深秋的华鲁荡漾在金色的海洋里……

作者简介:张海霞,聊城市茌平区作家协会会员。爱好读书、写作、书法、运动和公益事业。有一定数量的作品发表于《新起点》《齐鲁文学》等报刊,在聊城昌润集团书法竞赛和公司演讲比赛中多次获奖。曾先后被授予茌平区“最美志愿者”“优秀通讯员”“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