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他三尺又何妨
让文字荡涤心灵的尘埃,让生活充满应有的精彩。世界很大,装得下所有的烦事,天空很蓝,每一只飞的鸟都很自由。
“让他三尺又何妨。”
“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礼让、歉让、退让、互让、忍让,这就是中国人深根于骨子里的品德。
孔融让梨的故事,小学课本上就有,大家从小都知道了孔融的美德。让这个“让”从小就装进了大脑之中。有利益时谦让一下,有功劳时退让一下,有争论时忍让一下,这个世界自然就和谐。
人们生活在这个世界,需要和人人搞好关系。但最要的是要搞好邻里关系。远亲不如近邻,和邻居搞好关系,才是关系处理之中的最大学问。
邻居之间,朝不看见晚看见。常常会为了利益、为了生活的琐碎事、为了孩子之间一些小事等,闹出许多不必要的矛盾。其实在这个社会中,很多的邻里关系没处理好。弄到最差时,会有“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情况存在。
因为相处距离近,就会面临着相同的利益诉求,面对着共同的利益分配,若斤斤计较、不大度,矛盾就会发生。但如果邻里好,相互照应,又是任何亲友关系也比不上的好事情。
如何搞好邻居之间的关系呢?我们的先祖其实早给予了我们榜样,用实际行动教育了我们。
东汉时期有个人叫司马徽。是司马懿的叔叔,一位善于识拔贤才的有名学者。有一次,邻居家走失了一头猪,因为司马徽家的猪长得和邻居家不见了的猪相似,就误认为是他家的猪。当邻居问到司马徽时,他并不去争辩,只说:“认为是你家的,你拿过去就是。”
这位邻居便毫不客气地把司马徽家的猪赶回了自己家。只是过了几天,邻居从别处找到了自己家的猪,便十分抱歉地把误认的这头猪,送还给了司马徽。司马徽不但没责备邻居,反而说:“邻里间发生这一些误会,并不很奇怪,你不必放在心上。你们知错能改,还应该赞扬呢。”邻居十分感动,从此之后,他们的邻里关系比亲人之间还融洽。司马徽的高尚品格得到了后人的称颂,人们称他为“水镜先生”。
有句俗语叫“吃得起亏,才到得到一堆。”人们相处在一起,是要不怕吃亏、不怕上当,甚至是不怕误会的。
我们安徽的桐城,只所以让人们记得,并传颂着美名,都是因为有著名的六尺巷存在。
这个长百米、宽两米的小巷,一块牌坊上刻着的“礼让”。诠释着一种品德,一种文化。
清康熙时期的文华殿大学士张英,。在京城做官,老家桐城的亲人与邻居吴姓人家因为都要建房,在这个宅基地上相互间发生了争讼,张家人仗着有张英在朝为官,便想由他摆平此事。
可张英获悉此事后,非但没仗势为家人办事,反而要家人为吴姓邻居让出三尺地。他回给家人的这首打油诗“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至今还让人们感动。
当张家人主动让出三尺地界,邻居吴家自然深受触动,从而也让出三尺地界。于是就有了至今尚存的“六尺巷”。
“张吴礼让”的美谈,经过了几百年,时过境迁,至今人们的内心,依然会被这件礼让的事情而深深地触动。
歉让、礼让、退让是先人教给我们的礼仪,留下的品德,修出来的教养,值得我们永远传承与弘扬。
人们相处,纷争在所难免。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人的地方就有矛盾。人与人之间,关键在于如何化解争论与纠纷。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利益相关,自然就会发生矛盾。
即使贵为司马徽、张英,也会被平民误解,也可能与普通百姓闹纠纷。当自己位高权重时,更应该展示自己的胸怀去礼让。在上面两则礼让的故事中,司马徽与张英都是压倒性的存在,若动半点歪心事,结果都会完全不一样。
在六尺巷故事中,张家人本是想仗势压人的。其家人就是想让贵为宰相的张英压倒吴家。但因为有吴英这位关键的明理人,他不仅有对待纠纷的正确态度,还十分理性的劝家人让出三尺地来。从而,才有了这个六尺巷的奇迹。
若张英跟张家人的想法一样,利用手中的权力,完全可以改变事件的所有走向。若当时张家以权压法,以势凌人。吴家据理力争,依法诉讼,一哭二闹三上吊,赴京告状。这又会是怎样的凄惨场景,是不可想象的。
六尺巷故事中,就当时张吴二家,张家是贵族,吴家的情况现在已不可考,但可以肯定的是,至少也是很有钱的大户人家。他们两家为了宅基地,发生了很强烈的争论,甚至到了水火不容的状态也有可能。至于谁对谁错,无从知晓。但张英的处理方式,是最具有智慧的处理办法。也正因为张英的智慧,从而才让张英这个名字产生光芒!
尘世间的不愉快,往往都是一些小事引起的。斤斤计较,互不相让,过度维权,造成过太多悲剧。社会发展到当今,仍有许多人小事闹大,瞎胡闹,走极端,甚至有人不择手段,无所不用其极,从而生出了许多不小的矛盾,给这个社会造成很多事端。
社会存在着许多不公正,不公平,而现在象张英这样的干部还是太少。仗势欺人,以势压人的事还是很多。于是,“走关系”“套关系”这些现象才会很普遍。没有关系办不成事,有了关系难办事。这种现象,这种状态我们还不如古人。
现代社会本应该树立法制观念,依法办事,走上法治的道路。但权大于法的现象依然存在,可有权之人,高风亮节者却寥寥无几。
司马徽敢于让人误会,也要维护好邻里关系这种高风亮节不需要领导者们做到。但张英这种“让他三尺又何妨”的品德值得当权者、强势群体好好学习。
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社会关系只有建立在相互礼让,相互敬重的状态下才会走向美好的。
对于别人的礼让、退让,不要认为是理所应当。相互礼让、相互合作,才能让事情变得美好,才能让社会变得和谐。六尺巷的故事,张家先行退让的胸怀,因为立即得到原来的冤家吴家的积极应对,马上也让出三尺,才会促成至今还能津津乐道的美谈。
合作才能共赢。礼让、退让也是相互的。社会和谐,美好的环境,美丽的人际关系都不是单方可以完成的。这跟办事一样,也要有团队精神、团队意识。孤掌难鸣,合作才能走向和谐。领导率先垂范,人们积极响应,人人都来弘扬好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相互礼让、以和为贵,这样,社会矛盾就会越来越少,我们的社会就会更加和谐。
让他三尺又何妨!须根植于每一个人的骨子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