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情寄寥星里,烛托半香余 1211
文/三木秉凤诗文选
情寄寥星途
烛托半香余
一轮孤月去
帘外松风逐
流光照案来
飞霜染林白
不知君记否
诗列凤凰台
《清静经》曰:“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情,运行日月;大道无名,长养万物。”在茫茫宇宙之中,日月星辰一切万物犹如浮尘,皆由宇宙能量显化,最终复归宇宙能量体,这就是天人合一的理论源泉,因为宇宙浑然一体,故而万物万事互为依存,合作共荣,日月永恒地放射着光辉,雨露无私滋养着万物,大地安然地承载着山河,这就是大爱无疆,这就是天下为公,这就是成己达人。有人言:心志决定思想,思想决定行动,行动慢成习惯,习惯渐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这也许就是命由心造,相由心生。
俗言,万般皆是命,半点不由人,其实命运可以随心改造。何为命运?命乃定数,运乃变数。命者犹如先天带来之种!运者乃为后天成长之径!自然万物皆通其道,然而人类命运往往不是道法自然,而是袭利沉浮,随波逐流,顺道者昌,逆道者亡,一切命运若与大道相向而行,则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自然大爱,它源于平凡朴素,源于宇宙生命最初的无极同体与宁静虚无。
《道德经》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道是什么?道是万物本体、宇宙起源及其运行法则。道的本源是什么?是“虚无”,但万物皆从“虚无”中走来,包括日月星辰,包括人类本身,这就是道德经所言之“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的“无中生有”。道的运行规则是什么?老子用了比喻之说:“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故几于道”。一个人有了水的思想,也就有了水的命运,只有将一点水融入大海,在奉献中完成这一期生命过程,我们的生命将与大海共体永不枯竭。在太极世界里,我们懂得一个规律,阴阳之和,无论是增是减,永远突破不了太极之限,故而宇宙“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不实不虚,不来不去。”宇宙能量与宇宙现象,没有生灭增减,只有随心所欲互相转化,境随心转,言出法随。
孔子曰:“善不积不足于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为善之道,在于超越善恶之执,犹如流星坠天,不恋日月光曜,犹如菊黄秋衰,不恋天地恩情。莫道桑榆之晚,为霞尚满在天。人致耳顺之年,自觉愚鲁不才,谨以勤勉补拙。此生虽未明澈见底,但大道之理若隐若显。历来生命之择者,要么物质丰盛,要么精神通透,要么二者兼备。人生如箭没有回弓之路,传道受业,邃智达人,天地不负,问心无愧,大巧若拙,大辩若讷,大爱无疆,大公无私,超越自我之人会甘愿在无牵无挂中静静回归,这未必不是一种道法自然的生命选择。
霜华风叶扫,燕去万家寒 1212
文/三木秉凤诗文选
鸾闲造人间
迟暮咏秋帘
零清相言与
飞泪滴烛残
偶啼犹恤怜
几唳悲婵娟
霜华风叶扫
燕去万家寒
“枫香晚花静,锦水南山影。惊石坠猿哀,竹云愁半岭。凉月生秋浦,玉沙粼粼光。谁家红泪客,不忍过瞿塘。”独处深秋苦境,一览万象衰零,寒暑春秋代序,几度离合悲欢。遥古方今,推乾出坤,从海纳百川,至戈壁大漠,从青烟室绕,至廊宇高堂,思物则万象更生,念情则百感交集。秋风裹携细雨,扫平一江明水,山川,草原,大地,沃野,清云,日月,宇玄溥博,衢通磬桓,心之所向无著,天地自生大千。江湖涛滟,尘缘纷繁,熙熙如如,各司其田。有形之物可观,无形之状正潜,草木衰藏冰封,虫匿芚芚野间。彰虚远,化霜斑,通古今,盈心间,无形而上思困,无形而下艰难。飞烟雕月远千山,星空吐曜万家欢,壮士自有凌云志,何丰己功济尘缘。
“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分散逐风转,此已非常身。”天马行空,海涯比邻,风华茂去,迟暮吟霞。菩树非木,明镜非台,青藤书屋,孤灯韵采。智者自领天地之妙,勤者亦得腹书气华,得者恒问天与之德。毕竟东流逝,万般尽穹荒。生命之境,如星辰大海,明与暗,宵与昼,繁与简,浑与淡。夜睹悬月,晨观潮霞,与天地为伴,与道者为邻,人之泰坦,活于自然,无缰无束,鹤翔鹏迁。 小桥流水之隈,山庙古落之远,陋琴简瑟,洞彻九天。“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三木秉凤本名周凤森,1968年生,山东潍坊营里人,本科专业法律,道学、现代哲学、文学、古典哲学及战略学爱好者。在中央十九大精神的指引下,为传承经典文化,延续中华文脉,提升民众文化素养,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三木秉凤团队于2017年 2月正式创建了【世界大同文化传媒】这支网络文化队伍。该团队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初衷,与中央同频,与民族共振,以文化自信促文化复兴,以文化复兴促文化繁荣,以文化繁荣促文化大同,以文化大同促世界大同。
编者:三木秉凤老师带着一支草根文人组成的编辑团队在征文领域走过了六年,在这充满传奇色彩的17届征文中,每个获奖者的奖金都来自他个人倾囊相授,而他又是为了什么?为了中华文化的复兴与繁荣,这是中国文人践行文化自信与文化自强的真实写照。在利益至上物欲横流的的世界大背景下,在道德滑坡与诚信迨丧的今天,三木秉凤老师能带领一支网络文化团队,无畏艰险,逆袭而上,只为文化发声,只为文化复兴,只为文化昌盛,只为文化强国。同时又让更多的征文者沐浴在中华5000年的文明沃土与文脉传承中,感受作为炎黄子孙的骄傲与伟岸,以身作则去弘扬正能正量,传播中国优秀文化,启迪宇宙智慧,这是大爱无疆的中华文人典型代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