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在铁道兵精神中闪光
《不朽的军魂·现代诗歌卷》序
国家一级作家 孙建军(牮 钧)

天上有三颗星星最美丽,一颗是青春,一颗是爱情,还有一颗是诗歌。
高天白云为情怀而壮观,血脉水土因收获而美丽。英雄铁道兵丛书——《不朽的军魂 现代诗歌卷》终于出版面世了。此时此刻,正带着丝缕入微的秋风,投入广大战友读者的心怀。能够想象得到,当他们打开这部诗集,定然又一次唤醒了青春,望见了战旗猎猎飞扬,听到了漫漫长路的铿锵。
如若诗和远方,最能表达梦想,而铁道兵就是诗,便最能浓缩情怀。这支从炮火硝烟中诞生,前进目标永远是远方的英雄部队,如苍天授命,大地育化,注定与诗歌有着血脉心跳的缘分。所以,铁道兵不仅具有优秀的诗歌创作传统,并且对于现代诗歌百年中国诗坛,同样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经历过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洗礼的诗人高深、周纲等,开启了铁道兵诗歌创作艺术特色之先河,从此铁道兵诗歌创作便十分活跃。以周纲、叶晓山、王燕生为代表的诗人诗作不断涌现,成为了那个时代的耀眼星辰。其间周纲出版了诗集《山山水水》,在军内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奠定了他作为优秀军旅诗人在诗坛的卓越地位。
1972年,《解放军文艺》复刊,借此契机,铁道兵宣传文化工作着力推动的诗歌创作活动,再度在部队上下兴起,其广度和深度前所未有,成为了铁道兵宣传文化工作的一大亮点和特色,带动了一批又一批干部战士投身诗歌创作,其坚韧不拔的热度,一直延续到铁道兵集体兵改工之后,其间可谓硕果累累。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铁道兵题材诗选《大地飞彩虹》,铁二师在谢克强的组织下,独立出版了诗选《彩虹曲》,铁五师在宋绍明的组织下,出版了《彩练当空》和《天山曲》。铁三师、铁七师、铁九师,以及整个铁道兵诗歌创作活动一时风起云涌。《解放军文艺》曾两次发表铁道兵诗歌专辑,这在全军文艺创作史上是仅有的。在上世纪七十年代,铁道兵诗人叶晓山先后出版了《第一声汽笛》和《风笛颂》两部反映铁道兵生活的诗集,谢克强和李武兵出版了《放歌山水间》合集,李武兵出版了《三月梨花飞》和《瑰宝集》两部反映铁道兵生活的诗集。尤其是《瑰宝集》里的“引滦诗”,引起了时任总政文化部长刘白羽的关注,专门指示文化部理论研究室写评介文章在《解放军报》发表。其后,王燕生又为此撰写诗评,先后在《诗刊》和《工人日报》发表。《解放军报》《工人日报》《经济日报》,还先后成组发表李武兵的“引滦诗”,为铁道兵最后承担的国家重点工程“引滦入津”注入了时代精神力量。
历史进入上世纪八十年代,铁道兵虽然集体改工成为了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但铁道兵籍的诗歌作者,创作热度不减,伊蕾、李小雨、刘金忠、张衍海、孙建军、郭辉、梁君、曾瀑、毛秀璞、张天国、孙映、朱海燕、远方、李有根等一批诗人不断成长,在中国诗坛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其间,不得不提到王燕生。中国文坛给王燕生的身后评价是这样的: 王燕生先生是中国诗坛最著名的诗人和编辑家之一,在《诗刊》社工作多年,亲手创办了“青春诗会”,培养了一大批诗坛骄子,堪称一代“名编”,素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新诗“教父”之称。改革开放之初,百废待兴,转业回长沙工作多年的王燕生又被召唤到中国作家协会《诗刊》社。他上任后不久,就创造性的提议创办了第一届“青春诗会”,并且担任了首届指导老师。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而因为以顾城为代表的这批诗人产生的影响,“青春诗会”从此被广大青年诗人誉为中国新诗的“黄埔军校”,而王燕生便是首届“班主任”。于是,“青春诗会”从此成为了当代中国文学的一个品牌,2024年,也正好迎来了整四十届。铁道兵诗人中,刘金忠、郭辉、孙建军,亦先后得到过“青春诗会”的培训,是王燕生甘为诗坛伯乐精神的受益者。而这种精神,定然是铁道兵精神的组成部分。就像李小雨后来一直在《诗刊》工作,担任了常务副主编;孙建军在《星星》诗刊任职十年,担任过编辑部主任、编审一样,在一北一南两家最耀眼的专业诗刊社,他们也为全国众多青年诗人的成长尽过心,出过力流过汗,功勋卓著。就像这部诗集的主编李汪源和他的铁道兵战友网文创中心战友一样,废寝忘食、夜以继日,高质量的捧出了此书清样。
也许正是这些点点滴滴的汇聚,诗坛上才有一个说法:如果解放军诗歌占了中国诗歌的半壁江山,那么铁道兵诗歌肯定占了解放军诗歌的半壁江山。不管是真实还是玩笑,对于铁道兵诗人来说,我们一定感到十分荣幸。
地上有三个故事最动人,一个叫梦想,一个叫追寻,还有一个叫拼搏。
这就是铁道兵精神,正因为诗在铁道兵精神中闪光,所以在中国文学界,至今还常常听到有人谈论“铁道兵诗人群体”。而且自网络发展起来后,铁道兵籍的诗人,大三线学兵团队和中国铁建的诗人,有的老骥伏枥,壮心不已;有的雨后春笋,层出不穷,令我们不得不为铁道兵独特的诗歌文化和蕴藏其中的铁道兵精神而倍感光荣。我们的身后是自己铺就的钢轨,长路向天!此生因为遇见,铁道兵让我拥有过与众不同的诗和远方,这已经足够了。
是为序。
2024年8月 听风堂即笔

《现代诗歌卷》序作者孙建军,军旅出身,国家一级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西安外事学院特聘教授。曾获萌芽文学奖、四川文学奖、中国电视金鹰奖、巴蜀文艺评论奖、王光祈文艺奖等30余项;曾任《星星》诗刊编辑部主任、副编审,四川省作家协会副秘书长、创作研究室主任兼《四川作家》主编等职。现为四川省校园文学协会常务副主席。




槛外人 2024-10 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