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侯建萍
若是说到红叶,这就让我联想到了著名翻译家和作家杨朔写的《香山红叶》。
杨朔在《香山红叶》中写到了红叶,“叶子是圆的,只有叶脉上微微透出点红意。我不觉叫:‘哎呀!还香呢。’把叶子送到鼻子上闻了闻,那叶子发出一股轻微的药香。另一位同伴也嗅了嗅,叫:‘哎呀!是香。怪不得叫香山。’”
“黄栌属于漆树科黄栌属植物,落叶(灌)小乔木,叶互生,近圆形、卵形或倒卵形,秋季变红,木材黄色,可以制作染料,给衣物染色。还有清热解毒,散瘀止痛的功效……”植物学上这样介绍。
香山红叶并非只有北京的香山才有。其实,红叶的分布非常广泛,像中国的西南地区、华北地区和浙江等地,都遍布这样的植物。只要是金秋十月,你若想观之,自驾或跟团旅游就能欣赏到那漫山遍野的红叶。也许秋游的人们和孩童会问:“为什么秋天到了,红叶就会变红呢?”奥妙很简单。这些树叶的叶肉里含有叶绿素、叶黄素、胡萝卜素和花青素等,在春夏季节,气候温暖适宜叶绿素的生成,叶子呈现绿色,郁郁葱葱且昌茂。进入秋季后,由于气温下降,昼夜温差加大,树叶里的叶绿素被分解,而花青素在酸性条件下日渐增多,叶片会逐渐变红。“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正是大唐诗人杜牧对霜染后的枫叶那独树一帜的美给予最好的写意。
要说赏红叶,不妨来到西南地域的四川成都。其近郊崇州文井江镇大坪村,距成都仅有75公里,一小时就能到达。这里的森林覆盖率高达95%,是成都周边“最佳吸氧地之一”。到了秋天,炫目耀眼的红叶斑斓欢盈,齐聚山崖云端。不仅是摄影家的天堂,也是游客领略雄山、霞光、异水、林海的绝佳地点。
是的,当你行走于铺满地面柔软的松针上,看着阳光透过树林的缝隙照下来,落叶在空中起舞,最终落在溪水里,任由潺潺水流带向远方,归入大海。此刻,你恨不得让时间的脚步停下来,在层层云雾的薄纱里,在沁心甘甜的泉水里,把自己幻化成蝴蝶永久陪伴婀娜多姿的红叶,那是一种难以言喻的温暖和感动;又或是秋天独有的旋律在心头悠扬而深远。
我还想告诉你的是,在大坪村的山腰有一块东西走向的巨大岩石叫都统岩,海拔1580米,陡壁如城墙,长约5000米。据光绪、嘉庆、乾隆《崇庆县志》记载,“唐征吐蕃,屯兵斯地,建旗巨石,至今尚存。”都统岩是唐代都统屯兵操练的地方,现在都统岩后面还有当年都统开掘的一口古井,深约8米,宽3米,常年不枯,当地人称“大水井”。据说这口大水井专供当年都统操练兵马的军士们饮用。
若是晴天登上都统岩,临近的西岭雪山、青城山和都江堰就会映入眼帘,让你一饱眼福。同时你也许会发出感慨,空气清新、气候温润、充满无限生机的成都平原,是如何让生活、工作在这里的人们,能够把恬适悠闲写意在秋高气爽、豁达包容的天府家园中,既像欣赏一帧悠然自得的光影,又像品鉴一幅温婉深邃的油画,不急不燥中把平凡的日子熬成米粥,不慌不忙里将昔日的火烧云变成丰富多彩的云霞。
一念起,秋天长水。
一念落,层林尽染。
岁月含香,叶落琴吟。摄取一片秋意,携带一缕茶香,捡拾一枚红叶。这是生命赋予的灿烂与渴望,也是平阳秋月染菊黄的浅唱;更是为亲爱的祖国增添袅袅诗韵的大美。
怡然自得始初见,叶红蝶舞至霜降。
秋水清澈跃天际,繁花似锦醉人间。
作者简介:
侯建萍,女,四川省作协会员。
《女兵维纳斯》获中国首届处女作优秀诗集奖。诗集《谭东之歌》和报告文学《以忠诚诠释大爱》2篇作品,分获四川公安文学一等奖。散文《海龙村》获四川遂宁主题征文一等奖,《当代作家》收录。散文《云顶茶香》在今年举办的“第二届炎黄杯中外文学艺术精英”赛中获银奖,同时被第三届中国文化传承与发展高峰论坛评为:2024“讲好中国故事”最美散文。另出版长篇小说《纸窗》,同时,晋江文学网以《荼蘼花开》为名先后连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