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会有期
文/黄振涛
渭南市蒲城县一位年逾华甲的老教师,笔述时任蔡邓公社女团委书记一桩心愿:盼望能在有生之年为抢救集体财产光荣牺牲的优秀共青团员扫一次墓,让光辉的事迹千古留芳。
这位老教师的话,足以令人感动。一是50多年过去了,时过境迁,这位老团委书记依然能记得起英勇牺牲先烈的事迹,二是在物欲横流、人心浮躁的当下,这位老教师笔耕不辍,还原了当时英雄壮举,使大公无私精神永远传承。
我将500字的稿件拽到2600字,经过这位老教师的反复修改和精心制作,其稿件阅读量飚开10w+,原以为2024年清明祭扫是一次民间活动,却演变为蒙家坡村党总支、村委会组织的公务活动。上百名党员和群众参与,现年81岁的原团委书记刘巧珍在先烈坟墓前老泪纵横,一把鼻涕一把泪,追忆优秀共青团员的英雄壮举,整个活动激发起干部群众的极大热情。
从此,这位老教师申老师常把稿件交我欣赏,我写的文字申老师认真修改,二人相互信任,配合十分默契。
10月17日,一场濛濛小雨悄然而至,风雨见真情,申老师与几位朋友驱车来到三原看望我,令我激动不已。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申老师腿脚不够灵便,出门须坐轮椅,尽管秋雨淅淅沥沥,但一点也没有影响游览观光的光致。
在黄导陪伴下,蒲城的朋友兴致勃勃地游览了三原城隍庙和古龙桥。精美的古建筑,令人感叹不止,酣畅淋漓、大气磅礴的岳飞草书《前出师表》《后出师表》令人仰慕,木牌坊、石牌坊、砖雕木雕石雕浑然天成,晨钟暮鼓阁楼耸立,气势恢宏,无以伦比,一只小白兔躲在木牌坊一侧斗拱下栩栩如生、憨态可掬,寝殿门前琉璃浮雕工艺非凡,富有动态的一双石狮子被人摸得铮铮发亮……
横卧在清河上的古龙桥,与巍峨的高架桥形影相依,这里现代文明与古代文明熠熠生辉、交相辉映。始建于明万历十九年(1591年)的三原古龙桥,是由当时的工部尚书温纯集资倡导修建。桥身长110米,宽11米,高26米,采用三孔拱桥形式,中间孔大两边孔小。建筑全部用石钩铁钳,青石砌筑,石缝用糯米和石灰汁粘合。桥上两边石栏杆上雕刻有24孝图等。古龙桥宏伟壮观,坚固异常,是陕西省内保存较为完整的古代石拱桥之一。蒲城县的朋友大胆设想:古龙桥迄今420年了,其寿命远远大于身旁的高架桥。我想这话很有道理,水泥使用寿命也就是一两百年之久。
不知不觉,过了饭点。黄李人家饭店只开晚场,辣子烤肉难以兑现,岂不成了话柄?车子开到了老黄家饭店门口。各种小吃应有尽有,时下黑面粉颇受青睐,宾主觥筹交错频频交错,谈天说地,论古述今,巴以冲突、俄乌战争,朝韩屯兵以及神兵围海……,个个侃侃而谈,聊趣横生。
我与蒲城朋友这个约会,充满欢欣,写段小文字,以记之。
(2024年10月18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