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花开了作者:王秋宁
八月桂花开,满园香起来。今年桂花睡了个懒觉,迟了近一个月,终于在人们的期待中绽放了,依然是那么热烈,那么浓郁,那么诱人。
大大小小,高高低低,繁花缀枝,金黄耀眼,如夏夜的繁星满天。香气四溢,充满各处。无论你走到哪里,总能闻到甜香,看到金黄。
南京是桂花的主产区,南京人也很会利用,把桂花做成了各种各样的美食。桂花糕,桂花圆宵,桂花藕,桂花酒,桂花酒酿,桂花饼等。
这需要在桂花盛开的时候,在地上铺上布或纸,把树上的桂花双手用力摇下来,或用棍子敲打下来,然后收拢,捡出枯枝败叶等杂物,用白糖拌匀,装入罐内待用。
写到这,我又想起小时候的经历了。
我们一家七口,曾经被那史无前例,下放到偏远的小山村。
父亲就在那个山村的学校当教师。学校设在一个祠堂里,那是一个大院落。有两进房子,前后院。院子里花草不多,最显眼的是,后院的左边用砖头砌了个大花台,中间长了一株高大的桂花树,树枝遮天蔽日,浓阴密布,弄得后一排教室,整天都是昏暗的,我就在那度过了几年的学习生涯。
每到桂花盛开的季节,金黄耀眼,缀满枝条,香气四溢,扑面而来,成了当地绝无仅有的一道靓丽的风景。
教师们一合计,就等学生放学后,拿来了报纸铺在地上,用棍子用力敲打枝条,那上面的花朵就像大雨似的落了下来,等够分配了,就又用报纸包好,人手一份。
这是父亲每年必做的一件事,也是我们全家,尤其是年幼的我们期待的时候。
父亲回家不远,一会就到了。只见父亲双手拿着报纸包好的鲜桂花,面带笑容,那是难得的,因为生活的压力,很少能看到父亲眉毛是舒展的。他把桂花摊开在桌上,与母亲把里面杂物细心地捡出,再用买来的白糖拌匀,用罐子装着,单等春节的元宵。
等待是漫长的,从八月到正月,我们几个真是望眼欲穿。也经常去拜访那一罐桂花糖。当然,只能看看,不能去打开看看闻闻的,因为父亲已经密封着,不能见外面的空气,要让糖与桂花充分酝酿发酵,才能生成完美的桂花糖来。
到了年底,先要由母亲把糯米淘洗干净,用水泡几个小时,然后到有石磨的人家去磨,以前是大姐二姐做的,后来我和哥哥长大了,就由我们完成。可以是水磨糯米粉,也可以是干糯米粉。我们家里都是水磨糯米粉,大概父母认为方便做元宵吧。
下面该桂花糖出场了。父母双手把糯米粉搓圆,又双手合掌把糯米团压成圆饼,再用大拇指于中心掏个凹槽,然后用筷子夹点桂花糖,再捏圆,搓圆。一个桂花糖元宵就做成了。
母亲支起铁锅,放些水,烧开了,就糯米元宵下锅,继续烧开一会,等到汤圆浮起,熟透了,摆上几个碗,连汤带元宵盛入碗里。热气腾腾的,还没有吃上,仿佛就闻到了那诱人的味道来。一口咬下去,先是米粉的糯,再下去,就是内馅的桂花香与白糖甜,在那缺吃少穿的年代,这一顿早餐,简直就是人间的至上美味,不亚于想象中的山珍海味。父母看到我们吃得好开心,他们两位也喜笑颜开。
我们一大家,儿女众多,姊妹五个,父母把我们养大很不容易。但是父母却辛苦劳作,多挣点钱,还要想方设法改善伙食,自己却省吃俭用,面容憔悴。
桂花盛开时节,回忆往事,更加思念父母,养育之恩,无以回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