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城市
热点
原创
精华
图文
视频
专栏
专题
人气
传播榜
文集
头条号
标签
下载APP
所在区域:
区
取消
提交
热点
原创
精华
图文
视频
专栏
专题
人气
传播榜
文集
标签
首页
\
文学
\ 听你花开的港湾 ‖ 《诗意中国》作者/刘伙力 朗诵/听你花开的港湾主播 策划/六月荷 合成配乐/六月荷 弘华 西风
听你花开的港湾 ‖ 《诗意中国》作者/刘伙力 朗诵/听你花开的港湾主播 策划/六月荷 合成配乐/六月荷 弘华 西风
精华
热点
2024-10-20 18:33:52
47281
阅读
关注
西风
诗意中国(组诗)
作者:刘伙力
合诵:听你花开的港湾主播
墨宝里的中国
合诵:西风 桑叶 宁静致远 钟瑞
1
上下五千年
梳理华夏文明不息的脉络
2
历朝历代
都有书写历史的文人墨客
3
自从盘古开天地
就有了太阳月亮四季轮回
4
自从蔡伦发明了造纸
中国的文字
再也不用在甲骨竹简上雕刻
1
笔走龙蛇
你可知东汉的草圣张芝
那是龙的传人第一次
在自己制造的纸张上重彩浓墨
从此,书法艺术
在两汉时期就达到第一个顶峰
楷书鼻祖钟繇
隶书大家蔡邕
刘德升创造了行书
让中国的书法艺术更加开阔
2
从此
祖先们用毛笔蘸墨记录华夏文明
从此
祖先们用毛笔蘸墨书写历史的长河
从此书法艺术
像奔腾的长江黄河滚滚而来气势如虹
从此书法艺术
像屹立的泰山在世界的东方壮丽巍峨
3
笔走龙蛇
两晋时期二王书写的草书
让书法艺术变得更加鲜活
过了数千年
王羲之的“兰亭序”已成为国宝
“洛神赋”墨迹未干,后人怎能错过
寻找墨宝里的中国散落在大江南北
西安的碑林
大师们留下的遗迹万人垂涎,世界惊愕
4
笔走龙蛇
兴盛的隋唐
人们记住了欧阳询,颜真卿,
很多大家留下的艺术造诣不得不说
楷书成了公文,艺术成了规模
墨宝点缀了江山
文字在先人们的努力下不可多得
1
书法见证着历朝历代的更迭
此时此刻
又想起了大宋的文官苏东坡
“寒食帖”堪称行书典范
米芾的“蜀素贴”也不干落破
宋代迎来了书法的第二个春天
你可知宋高宗赵构的书法也很了得
2
元朝赵孟頫的字帖沿用至今
杨维桢的诗书俱佳耐人琢磨
倪瓒书画双绝擅长楷书
迎来的是明清人才辈出满满的收获
董其昌的《论述绝句》书家神品
唐寅的《落花诗册》不敢堕落
邓石如是清代碑文第一大师
3
石鼓篆书
让人们记住了离我们不远的吴昌硕
刘墉,刘罗锅的小楷无人能比
郑板桥不光画竹子
隶书掺入行书的板桥体那也叫一个绝活
何绍基被誉为书联圣手
总把新桃换旧符
我们迎来了走进新时代的中国
4
走进新时代的中国
人人平等百姓享受太平祥和
你可见
书法艺术走进街镇学校
你可见社区活动室
有数不尽专注学习的书法爱好者
你可见
无数的墨宝装点了千家万户
你可知
世界各地的博物馆内
中国的书画珍品
有多少来自被强盗们的掠夺
1
如今
墨宝里仍充满着中国智慧
如今
墨宝仍润色着祖国大好山河
2
我们用柴达木盆地做端砚
用长江黄河奔流不息的水研墨
3
黄山泰山的山顶是蘸墨的笔锋
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做画布
4
让我们继续书写历史的长卷
让属于中国人的书画艺术(合)后继有人热血喷薄
2023年11月10日第一稿
2024年10月18日第一次修订
青铜器上的中国
合诵:家明清风 竹籽 远赴英伦 弘华
1
你把历史铭刻在你的身躯
虽有阵痛
却让后人把中华文明牢记
2
你把历史铭刻在你的身躯
虽有阵痛
却让五千年文化得以延续
3
是谁铸造了世界
那就请你去问问
中国两千年前发明的青铜
4
是谁开创了先河
那就请你去了解
去了解那跳动的脉搏生生不息
1
青铜器上的中国
在商朝的司母戊鼎上探索秘密
为什么说我们是龙的传人
你可在司母戊鼎身上
寻找连接着兽面那盘龙的踪迹
2
从那时起
龙身就早已是中华民族的图腾
秦始皇统一了中国
青铜成为了华夏一统的
食器,酒器,兵器,乐器,生活工具
3
青铜器上的中国
周武王是否伐纣
在那个年代青铜制造的利簋上
四行三十三个字
我们印证了那历史瞬间的神秘
4
如果没有青铜
我们怎能续写中国的历史
如果没有青铜
我们怎能评判历史人物的功绩
是谁助纣为虐
你是否还记得愿者上钩姜太公钓鱼
1
青铜器上的中国
500字的毛公鼎上
铭记西周的政治文化的真谛
堪称一篇著名的《尚书》
金文里品读文化的精细
中国的文字变得越来越规矩
从象形到金文逐步演变
你若不信
就去问问几千年前的青铜器
书法艺术应运而生
大孟鼎上的金文书写规整成为一体
2
李白斗酒诗百篇
你可识得几种青铜制造的酒器
酒文化在中国根深蒂固
你可知道
何为尊,何为爵,何为觥,何为方彝
酒具里凸显着品酒者的地位
曾几何时
多少人把酒问青天
为何那么多分则两败,和则两利
3
青铜器缔造过多少英雄
青铜器成就了多少英雄的传奇
你是否听说过精忠报国的岳飞
就是一个普通的家用铜盆
在水灾来临的时候
让幼小的生命得以延续
才有了后来征战沙场英雄的骨气
4
永乐大钟敲了500余年
但它仍有着浑厚的声音分辨率
没有几个人能熟读它身上的经文
也没人刻意解读上面的书法是什么体
但只要你知道
这是中国历史发展智慧的结晶
就是作为一个炎黄子孙最大的意义
1
聆听战国时期的编钟敲响
欣赏着余音袅袅的宫商角徵羽
2
在新的百年告诉整个世界
那是中国人的聪明才智
那是中国文化所特有的魅力
3
青铜器
在中国历史上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
4
你可听见那久久回荡的钟声
在伟大复兴的今天
仍响彻在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合)中国的大地
2024年10月2日
榫卯里的中国
合诵:难得糊涂 佳缘 老马 海阔天空
1
谁是大国工匠
我们把历史追溯到公元前
什么是中国科技
你可问问前朝前世的鲁班
2
山西应县
释迦木塔仍巍峨耸立
广西玉林
真武庙神仙楼仍让人惊艳
3
悬空寺
27根横梁支撑着卓越工艺
百柱抬梁
中国设计
斗拱相依天衣无缝彼此眷恋
落霞与孤鹜齐飞
4
你可知
谁为屹立不朽的滕王阁作序
世界的文化遗产
你可知北京的故宫
雄伟的建筑群榫卯紧密相连
1
如果说
青铜制造的兵器
让人记住了中华民族的威武
那凹凸之间的智慧
则彰显炎黄子孙
把科技标注在世界文明上面
不用一钉一铁
我们让木头相互支撑作用
2
历经风雨沧桑
滕王阁仍恭迎八方来客
紫禁城
仍是展现中国历史的典范
木制建筑的榫卯结构
是中国人送给世界的伟大发明
中国元素与人类
就像凹凸的榫卯一样彼此镶嵌
3
过了那么多年
人们还在解密着鲁班锁
那是让人脑洞大开的智慧
那是先人留给我们的今世前缘
过了那么多年
落霞仍在
滕王阁却早已不见孤鹜再现
因为古老的建筑焕发青春
你可见
璀璨的夜景照亮了东方的那片天
4
无论科技如何发展
让我们记住引以骄傲的祖先
无论科技如何发展
我们都要沿着先人的路登攀
一巧破千斤
早已是祖辈留下的文化遗产
榫卯里的中国
开创了世界木制结构的先河
榫卯里的中国
彰显中国人聪明才智的璀璨
1
让我们
在历史长河中树立民族自信
2
让我们在了解的中国历史中
寻找中国人献给世界的震撼
3
在榫卯的镶嵌中
重新解读我可爱的中华
4
在伟大复兴的路上重新领先
不要总惧怕路途遥远
1
榜样的力量
其实就在五千年的文明
(合)
一个接着一个的弹指一挥间
2024年10月6日
查看全文
最新评论
https://www.zdwx.com/news/show_38213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