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卷首语
为弱水三千群题句
书剑归禅梦,修篱渡岁年。
何德朋半百,遑论水三千。
扁叶居流上,庚星替曙眠。
一瓢情尽满,逐浪亦如前。
甲辰重阳节寄兴
阎克敏
秋高始悟地天宽,雁正兼程南向还。
映日寒花形委顿,经霜杂树色斑斓。
白衣送酒人安在?红叶题诗事未删。
佳节空存嘉会兴,偏枯之后怯登山。
甲辰重阳日次杜甫《登高》原韵
阎克敏
投老无须为老哀,人生天道一轮回。
花经霜露荣衰萎,雁识炎凉归去来。
脚力昔曾登岭岳,身形今只伫楼台。
佳肴佳节抒佳兴,醇酒清茶斟满杯。
附:杜甫原韵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画重阳
菠萝吹雪(中华新韵)
重阳节莅赏枫槐,拾句又将卷展开。
菊晚成香魂致远,风高送雁字成排。
三杯敬老合天命,一叶知秋是我怀。
不必丹青都写尽,几分况味作留白。
重九
董彤
道是稀年万事空,天真再现近顽童。
怀开大野无为客,足放清秋半老翁。
朗韵依山吟瘦菊,酡颜向晚笑丹枫。
当归更惜行将暮,醉赏西霞别样红。
七律·重阳节抒怀
乔峻岭
金秋气爽醉重阳,竹绿枫红菊正黄。
步倚登高瞻异彩,欢欣望远觅穹苍。
千年故土天光瑞,万里江山日照祥。
岁月如流人易老,寻幽赏景愿安康。
步韵高世英〈重九闲吟〉
杨天喜
重阳独上坐高楼,雁过霜天入眼眸。
岁月匆匆人渐老,时光荏苒客添愁。
丹枫尽染升云气,白菊应同起浪钩。
思念家园情未了,茱萸遍插意悠秋。
七律·敬老节感怀
赵建英
菊绽东篱南雁翔,上河九曲水流长。
层林尽染红枫好,硕果丰盈绿叶黄。
敬老须如星伴月,尊亲胜过夜追光。
蓦然回首青丝白,美德传承俏夕阳。
七律·重阳怀春
赵建英
今又重阳怀旧梦,欲登高处去寻春。
经年往事随风散,老树新妆向晚珍。
豆蔻韶华成墨韵,茱萸香酒醉伊人。
沧桑岁月心同在,菊放东篱入宇尘。
七律·重阳节抒怀
赵建英
云淡风轻任我狂,翩翩红袖舞霓裳。
一湾碧水连秋水,九九重阳俏夕阳。
莫道人生多苦乐,且期世态少炎凉。
万花凋谢无颜色,静待春回再点妆。
七律·重阳节
闫润前
丰收祭宇赐祯祥,望远登高索健康。
众墨描图兼赏菊,群骚作赋也闻香。
驱邪更欲茱萸伴,避祸还须寿酒偿。
逛景游山非紧要,经时敬老过重阳。
七律·甲辰北国重阳日
闫润前
晴空万里少云烟,日灿风和气暖天。
喜鹊登枝黄菊醉,祥莺弄舞赤萸翩。
游园可见群歌会,逛景能观众画贤。
秋色宜人人觉爽,山光悦物物知虔。
七律·看景度重阳
闫润前
十月风光无限好,重阳看景乐逍遥。
山川若画怡神美,菊桂犹诗惬目娆。
登顶能观群色染,步园才品众芳凋。
舒心益气排忧散,纳福添欣撵困消。
七律 九九重阳节
韩俊清
年丰爽气话重阳,兴逸清吟五彩祥。
远眺千花争点缀,静观万叶斗芬芳。
乡民动手三秋富,农事惊心一片香。
朋友逍遥歌永乐,亲情邂逅赞平康。
七排 重阳节感怀
韩俊清
展新盛世又重阳,有约佳晨万里芳。
从菊身飞同话客,茱萸手捧共欢康。
登高远望秋花立,乘兴前巡野草香。
落叶无声迷眼界。浮云不响过山梁。
烟霞片片连天宇,风景层层几处黄。
翠柏诸峰飘翠带,丹枫一岭火红妆。
星辰秀异逢今日,岁月繁华忆故乡。
次韩俊清老师《醉美胡杨林》原韵
菠萝吹雪
不写丹枫与柘桑,和声且唱额旗光。
居延海树多坚魄,西域沙林少急狂。
也学梅豪经雨雪,还堪剑气斗风霜。
三千岁证铮铮木,卓绝精魂是此杨。
注:额旗此指内蒙古额济纳旗。
附原玉
七律 醉美胡杨林
韩俊清
自生大漠野苍桑,常对荒原映九光。
赤日烧天云断外,黄沙动地朔风狂。
铮铮铁骨承烟雨,处处铜驼斗雪霜。
一脉长存多木叶,千年不老爱胡杨。
秋之情怀
菠萝吹雪
雁披寒露向南翔,碧落声传万里伤。
剩有凄风摧老树,凭添冷意入新章。
还怜涝下劳无果,但愿流前日作常。
至盼多晴为美寄,争时拣薯趁秋阳。
咏豆腐
菠萝吹雪
浸得珠匀四斗奢,流经石磨忆如夸。
浆凭卤水奇中点,味有坊怀梦里赊。
食案调成纯素玉,凝脂拌就小葱花。
一清二白舌间福,乐在平民百姓家。
打油乱写一首
边城月
何时尽识职场难,上有高深莫得攀。
属性原为微企业,流程岂逊大机关?
乌群浩浩能遮日,尸位层层非等闲。
头重脚轻身不稳,坐腔打就草台班。
七律·寒露
乔峻岭
夜长昼短已深秋,气冷天凉碧水悠。
瑟瑟寒风花貌谢,茫茫野陌草茅流。
成排群雁归南土,独猎孤鹰绕北丘。
叶落柳黄蒹苇老,菊丛争艳菡多忧。
七律·咏菊
乔峻岭
深秋九月已天凉,草木羞残遍野茫。
金灿菊花争秀色,冰魂傲骨斗寒霜。
清醇香溢游人醉,艳丽鲜葩墨客扬。
不染污尘呈倩影,精神抖擞伴夕阳。
七律.小女儿婚礼贺词
司建国
十月清秋遍地金,司家贺喜贵宾临。
花开并蒂传仙韵,鹊唱枝头报福音。
吉日良辰同执手,白头到老紧连心。
武川皇盛佳期会,礼炮频催把酒斟。
七律.自家秋收
司建国
八亩陂田勉力耕,满怀希望汗珠倾。
犁三耙四寒风走,锄草施肥酷暑行。
头伏天干苗矮瘦,深秋雨涝穗贪青。
秕糠一把逾千块,种地赔钱老泪横。
七律.内蒙古通技集团礼赞
司建国
通技支边真给力,耕耘桑梓弄潮头。
药材种植摇钱树,饮片加工展趐鸥。
治病防虫扶正味,架桥拓市解民忧。
阴山本草凡间宝,产业朝阳后劲遒。
七律.悼老友张静波
司建国
老友西游踏挽歌,奈何桥上荡阿波。
文星陨落中原地,子贡魂留饮马河。
义教三期人未老,诗传百卷梦尤多。
且听韵海千重奏,尽与先生说唱和。
七律·寒露吟
赵建英
凋花残叶舞苍穹,寒露初霜染树丛。
季节轮回秋韵美,年华老去夕阳红。
银丝缕缕情难尽,庭院深深曲未终。
身涉险关人负重,乡愁一抹水流东。
甲辰寒露日得句
阎克敏
塞上秋高天湛蓝,远山缥缈锁烟岚。
乡愁萦梦滞于北,雁字书空驰向南。
岁月飞流唯叹速,人生虚度只怀惭。
寒花几簇开寒露,纵是严霜亦不甘。
秋梦蛮汉小山村
阎克敏
小村风物忆从前,斗转星移五十年。
秋色浓时看野果,乡情深处见炊烟。
清溪奔快篱边响,红叶争荣霜后妍。
梦里重回知未忘,那山那水那林泉。
秋日放怀之五
阎克敏
毕竟连阴雨不成,阳光明媚喜天晴。
金风送爽温差大,玉露摧枯力道轻。
落地叶笺堪写意,横空雁字正传声。
一年四季成吟后,淡对炎凉岁月更。
秋日放怀之六
阎克敏
夜来小雨转多云,落叶萧骚或可闻。
目送驭风归雁阵,心牵拣薯打工群。
书生意气知何在?家国情怀觉更殷。
记得昔人曾有句:故应含笑老榆枌。
秋日放怀之七
阎克敏
行吟日日步林坰,未碍秋声带雨听。
天际归鸿犹嘹唳,风中落叶正凋零。
花如金菊无从艳,鬓似银丝不再青。
唯有诗情仍健在,一觞一咏岂伶仃!
秋日放怀之八
阎克敏
老去无为百虑除,村居惬意忆当初。
缠绵唯有乡萦梦,邈远难凭雁寄书。
与弟挥镰秋刈草,因时挑水夜浇蔬。
几多往事一弹指,惆怅南山圮敝庐。
生日感怀之二
阎克敏
偏枯未瘉步蹒跚,老子痴顽解达观。
久历风霜兼雨雪,遍尝苦辣与辛酸。
光阴荏苒开心过,世事纷纭冷眼看。
对酒当歌图一快,人生百岁杂悲欢。
脑梗十周年感吟
阎克敏
十年回首恨偏枯,人到衰迟罢所图。
独自追怀青壮事,凭谁问取故今吾。
医无灵药心常泰,酒有神功脸变朱。
我自只如畴昔过,平安度日作诗奴。
次胡文美《应邀老古庄园重阳宴饮有记》原韵
阎克敏
难得重阳逢艳阳,阴山秋色变苍黄。
须知宾客皆兰客,已觉诗香伴酒香。
落纸云烟抒兴致,挥毫珠玉寄行藏。
主人招饮诚当谢,因病难趋不是狂。
附:胡文美原韵
故人招饮过重阳,小院青青大丽黄。
楼顶风光收画锦,桌前酒食醉天香。
儒流意气庭春满,文运诗书古色藏。
鱼跃鸟飞湖海阔,心开语妙老来狂。
次邓嵘《客居江南重阳感吟并寄》原韵
阎克敏
老人与节又相逢,目送飞鸿溯旧踪。
已伴雨风过酷暑,还凭诗酒度严冬。
登高望远乡情重,落叶凋花秋气浓。
岁月即今称静好,天年颐养自从容。
附:邓嵘原韵
重阳节里未重逢,雁翅排云报旅踪。
墨迹留香犹七载,时光转瞬近三冬。
诗吟百态人情寡,鸟过千山肃气浓。
岁月何须愁对镜,芦花似雪也从容。
次陆游《重九不出遣怀》原韵
阎克敏
东篱采菊忆陶潜,种豆吟诗两得兼。
望去蓝天书雁字,撷来红叶作书签。
药无奇效时时服,茶为闲情续续添。
多谢骚人招雅集,呼晴鹊语隔疏帘。
次陆游《晨起坐南堂书触目》原韵
阎克敏
老来无欲爱清幽,乐作逍遥一户侯。
出岫闲云何处去?烦人淫雨适时收。
风生凛凛临寒露,雁过匆匆报晚秋。
签到加班成往事,息机息影赋归休。
七律·寒露
闫润前
花凋草萎露凝霜,雾大风多气已凉。
鸿雁高飞南望尽,山莺弱叫北潜藏。
观枫见艳双眸惬,赏菊闻馨一味香。
逸致闲情玩蟋蟀,银须把酒度重阳。
七律·金秋十月
闫润前
时迁十月最辉煌,大地缤纷众彩妆。
远望山川皆画色,近观田野尽金黄,
风和日丽烟云静,果绿瓜红稻谷香。
雨水归天潮渐少,农收正是好时光。
七律·黄叶抒怀
闫润前
深秋气宇酷炎消,陌野风吹黄叶凋。
犹记春天芽翠嫩,曾经夏日面青娇。
今遭冷雨飞空舞,又遇寒潮落地韶。
多彩人生如此景,银须夕暮也招摇。
七律·深秋夜雨
闫润前
重阳次日暮云深,小雨随风淅沥吟。
染赤街头多少叶,吹黄陌上万千林。
高山夜里更新貌,大地晨间弃旧衾。
季至深秋弹慢曲,欢愁尽显扰人心。
七律·诗赛感怀(新韵三首)
闫润前
一·
退岗还家自有闲,无知爱上写诗篇。
曾经几次藏辛赛,现又一回蕴苦煎。
托拜同学捐点赞,祈求亲友献留言。
豪情硬欲超唐宋,壮志强思把梦圆。
二·
参赛征途坎坷多,犹如跨越是非河。
虽无恶语心遭挫,但有危情志受折。
甚感同窗诚给力,极知挚友恳推波。
尘间冷暖当中见,远近分明自定夺。
三·
李杜诗篇华夏松,平铺赛道后人功。
传承夲应权门助,光大更须官势融。
昔日多闻民置办,如今少见政推崇。
唐风宋韵尘文霸,为壮仙章吾愿从。
七律·金秋走武川
闫润前
金秋盛季雁南翔,故地武川天已凉。
日照山丘花落尽,风吹树木叶飞狂。
肥羊觅草原中乐,硕薯开颜埂上彰。
还见莜禾身透翠,农穿厚服地头忙。
七律·武川农民难
闫润前
时至深秋气觉寒,武川农庶露艰难。
葵花受雨葵盘腐,莜麦遭阴莜穗残。
转眼时经尘落雪,抬头岁未谷充坛。
唯凭土豆盈收入,哪想价廉身贱酸。
七律 第35个国际减灾日感怀
韩俊清
虽然顷刻有灾狂,却恐仓惶几处防。
遇险从容无敌手,临危镇定不虚张。
同心共命人人颂,合力长生个个帮。
爱护年轻新一代,栽培少壮九州芳。
注:10月13日是第35个国际减灾日。主题是“赋能年轻一代,共筑韧性未来。”
七律 晚秋新图
韩俊清
云霞每日漫空浮,岁月经年似水流。
榆叶翩翩风里坠,菊花朵朵在枝头。
草衰错落吟难尽,柳瘦低垂意不休。
含笑神功天地接,寻芳妙手绘图留。
七排 寒露感怀
韩俊清
晚霞紫陌又秋霜,寒露青松暮景凉。
碧野千山飘赤锦,红尘万里似金黄。
蝉惊作响谁知惜,雁叫飞空自远方。
丛菊留欢流水净,茱萸引兴友情长。
黍禾厚泽诗篇咏,葵麦丰收笑语祥。
新月同归银色界,丹枫有约玉霄光。
人间一片诸天赏,塞上无穷百鸟翔。
异地缤纷梅岭外,神州烂漫桂华香。
七排 打工者
韩俊清
打工四季竞芬芳,入咏三生气质良。
功业从容皆烂漫,勤劳寂寞益辉煌。
高楼大厦时时起,远道新亭夜夜凉。
独定千城添物色,曾居万里满风光。
人间痛苦愁多少,天下酸辛梦破伤。
春去秋来争岁月,雁归暑退伴冰霜。
烟尘滚滚依然至,雨雪匆匆几度忙。
挥汗无言知我困?惊心所及在他乡。
又到重阳
白石
又到深秋九重阳,京城满街菊花香。
欲登青山抒逸兴,却因接送稚孙忙。
寒露
董彤
天将塞外五更寒,地上明霜作雪看。
纵使秋深多肃杀,篱前瘦菊举清欢。
雨问
董彤
欲浇红紫反成稀,细雨柔情愿与违。
毕竟时光无复返,如何霜叶比春辉。
感时
董彤
西风塞外染寒霜,四野秋芜次第黄。
到得山中方觉老,且凭拄杖度重阳。
寒露
董彤
天将塞外五更寒,地上霜明作雪看。
纵使秋深多肃杀,篱前瘦菊举清欢。
青莲
董彤
特立超凡进佛家,出泥未染古今夸。
可怜岸上西装客,不羡清纯羡丽华。
暮秋
董彤
天边送走衡阳雁,岸上寻来芦荻花。
美景四时随处有,人间喜乐爱当家。
石运
董彤
一石中分两用材,半雕佛像半铺台。
踏阶礼佛寻常事,却把尊卑别样裁。
忆黄山
董彤
一
雄奇绝险普天惊,斯守无缘恨此生。
漫道归来不看岳,牵思恰比故园情。
二
跃上光明若比仙,凫山隐隐别村烟。
翻澜四海无涯际,朝日蒸云不见船。
光明,指光明顶。
三
手攀立壁上天都,云外刀峰抱魄殊。
便是生来恐高症,鲫鱼别后畏全无。
天都,指天都峰。
鲫鱼,指鲫鱼背。
醉美胡杨林
杨天喜
胡杨色彩映秋光,翠影斑斓韵味长。
醉意皆因风景秀,痴情却为故人香。
打工仔
杨天喜
背井离乡岁月长,奔波劳累为谁忙。
高楼大厦留身影,汗水无声写志强。
咏豆浆
菠萝吹雪
一桌三张凳,搭篷且作房。
支锅油炸桧,榨豆汁流香。
最美仙琼液,独馋白玉汤。
日能饮此物,寿永得安康。
围裙妈妈
写在十一长假女儿回家
芳子
花格围裙系,女儿夸我妆。
心欢抡炒匙,自得下厨房。
半掩喷喷味,犹闻串串香。
天伦成一景,独觉此情长。
风入松·登高(晏几道)
赵建英
满山枫叶菊花黄。缕缕清香。登高远眺深秋景,入云端、飞燕南翔。茶茗古诗音韵,酒醅新酿杯觞。
晚秋怀旧话秋凉。九九重阳。粉妆已退银丝染,忆童真、荡气回肠。半世闲愁花落,一帘夜月心殇。
〈鹧鸪天〉打工妹
杨天喜
村妹不甘种稻麻,满怀智慧闯天涯。
蚕丝织被送朝雁,绫缎裁衣到暮霞。
欧美道,亚非家,品牌名起客商夸。
常常领世推新品,岁岁登台戴大花。
〈天沙净〉晚秋
杨天喜
霜枫落日残霞,
瘦山寒水孤鸦,
大雁南飞影下。
晚秋如画,
赏山河韵无涯。
《鹧鸪天》•秋深露寒
漠南细雨
秋深露寒雁声悽。天高云淡雨初稀。
连绵才息淫霏去,萧瑟新登劲摇栖。
枫叶俏,菊花痴。再逢已是入仓期。
且由新米醪酣醉。但使豪情映彩霓。
住房的变迁
乔峻岭
上世纪70年代,山村都是土坯房,我家也不例外。土坯房留给了我许多难忘的往事。记得每每晚饭后,全家人围坐在“噼啪"作响的火盆边,母亲一边纳着鞋底,一边给我们讲“狼来了”、“孔融让梨”等生动有趣的故事,我们边听边在火盆中烧土豆吃。
到了雨季,由于房顶年久失修,每遇大雨倾盆时,屋内便形成“小池塘”。起初还用盆、碗等器皿去接雨,后来漏的地方越来越多,顾此失彼,索性“放任自流”。
90年代末,我家盖起了砖瓦结构里外屋大正房。里屋吃住,外屋可以容下一张床一个柜子和一个写字台,可以放书,我十分高兴,就里一层、外一层将我的藏书放上架,这就是我最早的书房。
2011年,57岁的我,终于在县城买了一套三室楼房,除设有厨房和卧室外,我还把较大的一间用作书房。随之又新购了书架、书橱与写字台,经过我和老伴精心布置,特别新颖别致,引人注目。站在书房里,充足的光线,宽敞的空间,雪白的墙壁,已使我感受到“幸福”的滋味。
现在,我居住的县城,每到施工季节,到处都是紧张繁忙的建筑场面。许许多多高高的塔吊挥舞着巨臂,书写着新篇章,每年都有更多的人住上了楼房。居住瓦房的人家都很宽绰,土房已经绝迹。年轻人喜欢一个书房、女主人想要一个瑜伽室、老年人希望有地方喝喝茶、小孩子也有了自己专门的游乐室。
一套房子,承载了一个家庭的奋斗和期望。多少年来,中国人住房的变化,是物质生活不断丰富的历程,更是人们生活选择不断增多的历程。
云岗石窟游记
文/方之洲
儿时,书本里写着云岗石窟,我便有了无数次的反复阅读,端详着那一尊大佛,猜想古国里的神秘。心想着长大后一定去亲眼目睹大佛的尊容,去感受久远的辉煌。
由于求学的忙碌与家境的窘困 这个愿望便只能一直深藏于我心底。
终于,在二零二一年夏天,我联系了几位亲戚,驱车前往。俩个多小时的车程,与谈笑间就来到了云岗石窟,亲眼目睹与追思拓跋家族建立的北魏王朝,去感受曾经的辉煌。
沿着大同矿区一路前行,车流缓慢,游人拥堵。想必那如云的游客与我一样有着迫切的心思欲一睹佛之尊容,去目睹拓跋家族的盛世华庭。
于是抓紧购票,进入大厅,沿后山而进,山崖陡峭,壁岩垂画,中间平地,亭台楼阁。俩侧高立的二十六根骑像四棱神柱,擎天耸立,庄严肃静,仿佛在讲述着曾经四方朝拜的盛况。我也似乎看到了那皇家的威严。步入后殿,便是廊桥碧水,蜿蜒前行,小鸟鸣翠,蝶舞纷飞,汉白玉扶栏,随护左右。此刻我们胜似皇家贵族,闲庭信步。北面依山林密,小道迂回,这里一定是狩猎之地,供皇家娱乐。四面崖壁人工洞府,佛容百态,大小各异。双手合十,闭眼低垂的,一手平推,一手垂立的。旁侧飞云祥瑞,浮屠映彩,顿感其神秘的精湛艺术。此刻,我便把眼前的场景与儿时课本联系了起来。移步慢走,随游人前行。抬头眺望崖顶,苍翠欲滴,蓝天白云,仿佛置身于一口大瓮里。没有风,也不见远天与大地的衔接。不免感慨,这里真是个宝地,四面陡崖,碧水环流,林深幽静,却是人间仙境,世外桃源。想必是当年鸟语花香,鱼翔浅底,小鹿逐步,骏马驰骋,笛鸣琴声之佳地。高兴之余,拍照留影,留住这里的美好。
如今想来,依旧眷恋。倘若丰衣足食,定居于此,与世相隔,静听流水,栖霞早晚,享受自然美景,依佛容,静心缘。
许金星老师书法作品欣赏


朱柳莉老师书法作品欣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