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头条]品赏贵州作家刘应举老师的佳作《晨间寄语465》「飘舞的剑」(6836辑)

晨间寄语
网上有个话题,说“高铁是中国速度,而火车是中国温暖。”让我想起80年代每年在京广线上往返于北京至贵阳、贵阳至北京火车上的旅途行程。那时在部队,如果能够调整到回乡过春节的假期,那是值得庆幸的事情。老早就会提前到北京站预订火车票,知道了出发时间,干部到政治处开通行证,战士到司令部开通行证。假期是挨码码,战士15天,未婚干部20天,已婚干部30天,稍微有点灵活的是路途天数,谁都想在路途时间上多要天把。
贵州兵的往返路程一般只开7天,实际上足够。时逢春节,开通行证的同志也好说话,找个火车票难买的借口,经分管领导批准,可以多开两三天,这样,自己就可以在家多待两三天,不为别的,多一天是一天。从到家再到返程,如能把正月十五过了,是每个获准回家过年人的最大心思。因为部队纪律严明,谁也不敢超假,凡超假者必受处分。
实话实说,谁都有思乡之情。从北京站上车那一刻,归心似箭。而从家乡上班车返程时,不免有些悻悻然。但只要一回到部队,听到那熟悉而又视为行动命令的军号声,一切又回到正轨,令行禁止!
记得那时从北京到贵阳的快车硬坐票是24块钱,硬卧票下铺是37块钱。虽然干部卧铺票能够报销,但一票难求,特别是春节期间。通常,从北方往南走是一片啸瑟寒风,铁路两旁的山边田野,没有半叶绿色。而假满返程时,南方已是一片春意盎然,尤其是过了正月十五,很多地方已是油菜花香扑鼻而来,让人惬意遐想。而火车到了河南河北华北平原,仍然冷得不敢打开车窗,这就是南方北方的差异。
现在,火车上熟悉的咣当咣当的声音成了年轻时的记忆,久违了的感觉里还有些亲切。前些时候有位定居北京的战友要回去,其女儿为他订的软卧铺票,说是价钱比高铁还便宜。路途中我与他通电话,他说:哎呀,好多年没坐火车了,好安逸。
网上的话题里还这样说:“坐高铁都是赶时间的人,赶火车的都是省吃节用的父母”。坐火车是回北京的战友提出来的,女儿为其订了软卧铺票,那是女儿对父亲的孝敬和心意。博主的话题,道出了现实生活里的真实。
新的一天,早安!
2024.10.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