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燕京文化集团】会长尹长磊联系微信:zhizuozuihao123321
简 介 :刘丹影,笔名丹影,陕西作协会员。上世纪60年代初出生于陕西商洛一乡村小学。1986年开始文学创作,迄今在省内外报刊发表小说、散文作品200余篇60多万字,数十次获奖,并入选各类文学丛书。出版散文集《鸟语》纪实文学《一曲散淡而委婉的乡村之歌----刘西有的故事》2部。
楼观品竹
丹影
鸡年初春,怀着对道德经创始人老子的敬畏,我趁在西安家中休病假之机,利用周日的晴好天气与家人一块,驱车来到了道教圣地---楼观台景区拜谒,迎接我们的便是扑面而来的竹海。
早就听说楼观台的竹与别处的竹,有着截然的不同,今天近距离的接触,才得一证实的确如此,这里聚集了全国各地的名贵竹品150余种,是世界级纬度最高的育竹基地,亦是旅游观光、赏景品竹的极佳去处。
从景区门口下车,步入石牌门,我独自沿着挺拔葳蕤的竹林小径徜徉。初春的楼观台,翠竹连畴,青碧遍野,竹枝摇曳,姿态万千。相传,这里原来并不生长竹子,到了西周时期,一天,周穆王乘八骏马出游来到黑河流域一风景秀丽处游玩。三天后这里便长出了许多竹子,人们便在此开辟了百竹园。于是,便有了郑板桥的《四季竹图》,这位清代的大画家,一生尤以画竹见长,当得知终南山有个百竹园,是著名的竹乡时,便欣然前往居住,一天到晚观竹画竹,寒来暑往,从不懈怠。有天晚上他正在习画,监院的刘合昆突然闯进来索要画作,郑答应他三个月后交画。眨眼功夫三个月时间到了,这天郑来到监院云房交画辞行,而呈现在人们面前的却是四张白纸,众人正纳闷间,却见他当场挥毫作画,片刻,《四季竹图》一挥而就,极目望去,只见春竹生气逼人,夏竹满纸清凉,秋竹金风飒爽,冬竹冰清玉洁。刘合昆看着那琼枝摇曳、清影婆娑、气韵飞动、墨光闪耀一气呵成的竹图,脱口赞扬道:“此图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度见”。从此,《四季竹图》成为美丽的传说,而被楼观台道观镶刻于石,以昭示后人。
料峭的春寒,阻挡不住人们春游的脚步。穿过竹林,游人越来越多。这时,我随几个年龄较大的游客越上台阶,便是心仪已久的说经台。站在说经台极目眺望,只见一巨大的白色石雕像屹立于山巅,其目光深邃,屏神凝思,原来他就是人们仰慕的老子,霎时,一种敬畏之情油然而生。拜谒了老子之后,我来到了宏伟的石牌前浏览,老子的惊世之作《道德经》,就携刻在石碑之上:“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读着读着,不禁让人联想起两千五百年前的一天,哪位天水人尹喜,就是在此结草为庐,研究天象,就是在此看到了天色异常,紫气东来,霞光满天,终于迎来了这位东方的智者,从而留下了千古传唱的《道德经》。
从老子广场进入说经台,两边的碑廊上存有许多名人石碑、牌匾,除了宋代书法家吴琚为楼观台题书的“天下第一福地”、宋代米芾题书的“第一山”、清代李筠书的“洞天福地”这些大书法家外,还有王个簃、谢稚柳、沙孟海,商承祚、宫葆诚、刘自椟等现代书法大家的墨宝,为楼观台的人文景观增色不少。听漂亮的女导游讲,这些现代名人的精品力作,均是一个叫杨隆山的老先生征集来的。原来,他本身就是一个著名的书法家。当我屡次见到“老子祠”、“紫气东来”、“楼观台国家森林公园”的题写者均出自他手时,不禁为他在书法上的宿根早慧所惊呀,更为他的义举所感叹。
初听到杨隆山这个名字,觉得有点耳熟,却一时记不起来他是何方神仙,游完了说经台,趁人多不方便前行之机,用手机上网搜索。 原来,他不但是著名的书法大家,还是楼观台道教文化的研究者。先生1914年3月出生于周至县尚村乡南堡村,幼时家里清寒,父亲却对他的读书十分看重。八岁入终南山麓甘水之滨的静修学舍,从学于关中国学名师李沉斋、李萃亭门下,攻读经史、古诗文。很快成为李氏门下高足。之后,任教于甘西小学。当时萃亭公思想先进,在学校聚集了许多共产党地下人员。此时先生已接到延安鲁艺入学通知,却因国民党反动派封锁严密而未能成行。不久,国民党对甘西小学的地下党进行搜捕,萃亭公与先生一块被送往西安,关押在东大街国民党省党部牢房,坐老虎凳,上电椅,轮番折磨,虽受尽酷刑,却严守秘密,坚不吐实。翌年春夏,幸被先行出狱的李萃亭先生营救出狱。这时的甘西小学已经解散,反动迫害加剧,先生不得不暂居西安一边习字练帖,一边盼望新生活的来临。
1949年5月,先生终于盼来了西安解放,新生活的曙光让其异常激动,他从西北人民革命大学第五部学习期满后,很快成为机关工作的骨干力量。孰料,灾祸再次降临,1957年先生被错定“极右分子”再入囹圄。劳改期满后,又作为专政对象接受群众监督,在此期间身心受尽凌辱。直到1979年春,压在头上长达22年的冤情才得一彻底平反。这一年8月,受终南山楼观台文管所邀请,先生慨然来到楼观台。从此,老子讲授《道德》5000言的“天下第一福地”,成了先生人生旅途的落脚点,成了先生书法艺术得以大成的基地。
提起先生的书法作品,我便想起了多年前的一件趣事。
那是上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回终南山下的白龙沟老家探望祖父祖母,在老家的堂屋里,有一副对联吸引了我的目光,“万壑松涛连海气,千年桂月印湖光”。虽然那时我对联中的寓意不甚理解,但仅凭那遒劲的笔力,可看出书写此联的人的不凡。果然,经祖父介绍,此联乃挚友杨隆山先生所书。原来,先生与祖父为同窗好友,幼时同为名师李沉斋学生,两个人的命运也极为相似,只不过先生长祖父三岁,小学毕业后先生入甘西小学教书,祖父却考入西安省立中学就读,西安事变爆发后,祖父一心向往延安参加抗日,便与同学相约来到泾阳安吴堡学习。临出发前祖父欲回家打声招呼,没想到被家人扣留下来,不久,被推选为国民党的乡长,虽然只干了不到一年时间,却给自己的人生种下了苦果,解放后,因他干过伪事而被监督改造,直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才获得了自由。也就在那年金秋,两个同为天涯沦落人的同窗好友,被邀请参加县政协会议而坐到了一起,也就在那次会议期间,先生便赠送了这幅寓意深刻的对联。
听了祖父的介绍,从此我便知道了祖父与这位书法大家的故事,深为两人的人生境遇而唏嘘不已。
据祖父讲,先生入住楼观台后,常写的一幅对联是:“竹开霜后翠 梅动雪前香。”这既是喻人更是喻己。古往今来,人们常以竹比君子。竹,正直、虚心、有节,它与梅、松并称为“岁寒三友。所以, 在楼观台品竹,实则是品人品书。
由楼观台的竹我想到了“书如其人”这句古语,书家的主体精神决定了书法艺术的品格,为人一等,方可为上乘。无论是古代的尹喜、老子、郑板桥、吴琚、米芾、李珺,还是现代的王个簃、谢稚柳、沙孟海、商承祚、沈鄞寿,胡公石,沙曼翁,宫葆诚、刘自椟、杨隆山,他们的书法艺术,无不蕴含着大自然的精华。尤其是杨隆山先生,他一生除爱好文学外,对哲学、史学也有一定造诣。他为人正派,乐观向上,不苟言行,他的书法作品正是他品德学养在艺术上的反映。特别是在楼观台的十多年间,他领略竹林风光,服膺老子学说,审美境界愈来愈高,所推崇的人生境界是虛静,而虚静,为老子哲学重要观念之一,教人致虚当静,保持凝聚含藏心态,重视内在生命之培蓄。他的字极富山林野逸之气,已经超越了单一的书法,是生命和人格的映照。
正浮想联翩之际,儿子打来了返回的电话,挂断电话,我沿着来时的路线,再次来到了竹林面前,这时的竹林春潮涌动,仿佛奔腾不息的大海,那样的波澜壮阔,那样的惊心动魄。
茅盾文学杯全国文学书画大赛!!主办:中国燕京文化集团(我国引航级文艺组织)!!!
大赛日期:2024年9月21日--10月30日
主编投稿微信:zhizuozuihao123321
茅盾,著名作家,文化活动家,中国现代文学奠基人,新中国文化伟人。他的精神被誉为中国的民族之魂,对中国的文化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并将对后世文学产生深远影响!
为纪念茅盾先生,铸造当代民族魂,我国引航级文化组织中国燕京文化集团特发起“茅盾文学杯全国文学书画大赛”,欢迎广大爱国志士踊跃参赛!!
一、报名步骤:
1、提交作品:书画、诗歌、短小说、散文、歌词等,均可投稿。
2、投稿请发微信(为提高沟通效率,本大赛不接受邮箱投稿)。附作者简介300字内,照片一张,详细联系方式、姓名、通讯地址、电话号码。
3、投稿数量:诗歌1--5首;小说、散文、杂文限3000字内;书画投稿,限照片5张。
两部文学大典全国征稿,欢迎咨询投稿!!
1、《中华诗词创作通用教材》隆重征稿!
2、《见证大国崛起的百位功勋文艺家》隆重征稿!!
主编尹长磊联系微信:zhizuozuihao123321
一、投稿事宜:
书画作品、古体诗、现代诗、散文诗、短小说、歌词等,均可投稿。
(中国燕京文化集团总会长:尹长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