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的我与老同学想去参观都匀三线建设博物馆的心情很迫切,于是我请了一个驾驶员,从克度镇出发直达都匀市的参观地点,去看一看体验体验,据报道说这座博物馆宛如一座时光宝库呈现,静静地诉说着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下午两点,我们终于来到了都匀市三线建设博物馆门前,进入大门抬头一看,一种庄严肃穆的氛围扑面而来很受震撼,展览大厅内一幅幅珍贵的历史照片让人浮想联翩,一件件陈旧的生产工具摆在面前,一个个感人的奋斗故事仿佛将我带回到了那个波澜壮阔的岁月。
解说员走上前,向大家仔细解说得很明白:三线建设,是一段可歌可泣的历史影响深远。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那个波澜壮阔的岁月,为了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与响应国家的政策,无数的工人、干部和知识分子从城市走进那偏远山区投身建设,都匀作为三线建设的重要建设地点,见证了无数建设者的拼搏与奉献。
在博物馆外面和里面,我看到了当年建设者们居住的简陋工棚等艰苦条件,看到了他们使用的工具很简单,更看到了他们那不屈的精神与坚定信念。他们在那艰苦的岁月,凭借着对党和国家的忠诚与观念,硬是在这片土地上建起了一座座工厂大抓军工生产,为国家的国防事业和工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解说员向我们讲了一位师傅的建设故事让人称赞。这位师傅他远离家乡和亲人来到都匀参与三线建设。在一次施工中不幸受伤却坚持轻伤不下火线,仅仅休息半天又回到工作岗位地点。大家劝他多休息几天,他却不以为然:国家的需要就是我的责任必须要勇往直前,这点伤痛怎么能休息让我心里坦然?正是有了无数个这样的建设者,才有了今天都匀的繁荣与发展。
这次参观,我不仅为建设者的奉献精神所震撼,也深刻体会到三线建设的重要性与艰难。三线建设不仅为国家的国防安全带来保障受人称赞,也极大地促进了中西部地区的进步与经济发展,它所留下的精神财富与物质遗产,将永远永远激励着我们不断奋勇向前。
离开了博物馆,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和舒坦,我此时浮想联翩:三线建设的历史让人感叹,它体现艰苦奋斗的创业,是一部无私奉献的爱国诗篇。现在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更应该铭记这段艰苦岁月的考验,传承和弘扬三线建设的精神敢想敢干,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自已应有的贡献。
2024.10.16
作者简介:杨胜华,网名叫阳春白雪,夕阳金灿灿,苗族,中共党员,贵州平塘人,退休教师,自由撰稿人。系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中国新时代诗人档案库和都市头条认证诗人作家,中国乡村杂志和宁古塔作家杂志签约作家,贵州省黔南州作家协会、都匀市作家协会、平塘县作家协会会员。曾在各大文学网站、纸质及公众平台发布作品800多篇(首),出版有个人诗歌专集《野草》和《高山流水》,即将出版个人散文集《生于天文小镇》敬请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