岛中之岛——蜈支州岛
——海南三亚游记之二
作者:李明军(吉林油田)
中国有个海南岛,海南有个蜈支州岛。10月12日,当我们一行6人怀着一颗激动的心情来到闻名遐迩的蜈支洲岛游玩时,不禁为它美妙绝伦的自然景观而惊叹不已,令人流连忘返。
蜈支洲岛位于海南海棠湾景区内,是躲在海棠湾美景身后静静绽放光彩的度假天堂,有人曾把它称作中国的马尔代夫,更多的人把这里当作和情人逃离尘世后的天堂,因为它有一个更为浪漫和顺口的名字:“情人岛”。做为中、高端旅游者必选的海南旅游景点,蜈支洲岛集热带海岛旅游资源的丰富性和独特性于一体。
10月12日,我们一行6人从久加久文化康养中心出发,乘坐28路公交车,中途又换乘128路公交车,历时近1个小时,才到达蜈支洲岛码头,乘上旅游船,半个小时,终于登上蜈支州岛。从进口处我们看到椰树整齐地排成两行,犹如蒲扇似的绿色叶子,随着微风摇曳,给人带去阵阵凉意。林子好像还未苏醒一般,静悄悄的,偶尔,能听见几声清脆的鸟鸣。进入公园大门,我们随着人流、沿着弯弯的板油小路直接往山上走去。
只见山上森林茂密,各种绿色植被把整个山体遮得严严实实,,山间小路陡峭无比,曲径通幽,人工种植的各种花草与原始森林构成一幅和谐自然的人文景观,令人目不暇接。
虽然我们都是60多岁的人了,没有一个掉队的,大家边拍照,边欣赏着山上的美景,最终我们到达了山的顶峰——观海台,此时已经到了中午饭食,我们找个背阴的地方,席地而坐,简单地饱餐一顿,顾不上疲劳,就又沿着出口的路出发了。
一会儿工夫,我们就走进了沙滩。白色的细沙软绵绵的,似一条柔软的白缎子。坐在细沙上,向大海望去,悬在海面的太阳折射映出层层金光闪闪的细浪。此时的海好似一个温柔的小姑娘,笑容可掬。向远望去,碧蓝的天空和湛蓝的海水已连成了一片,水天一色,美不胜收,我的心已经被它牢牢地牵引住了。
接着,我们来到了海边的礁石旁。海浪拍击礁石的声音,像一位音乐家在尽情地演奏乐曲。这是由海的音符组成的乐章,那美妙清脆的声音久久回旋在我的耳畔。
我爬上礁石,与伙伴们打招呼,随后大家一起来到这里,坐到礁石上,远望大海,留影拍照。
海,既不是叮叮咚咚的小小溪流,也不是碧波荡漾,水平如镜的湖泊,它浩瀚、宽广,千变万化、神秘莫测,不久前还是风平浪静,波涛悠悠,一会儿,就变得浪花飞溅,潮起又潮落。潮水接二连三地涌来,涌到石边形成一片浅水流。游完海岛,我们沿着海边的路,沐浴着温柔的椰风,向码头走去……
再见了——蜈支洲岛!这里的风景优美,让人心旷神怡。这次游览蜈支洲岛真是不虚此行,盼望下次能够再次与它相会。
作者简介:
李明军,笔名文实。1960年生,扶余人,原为《吉林石油报》主任编辑,副高级职称,2020年退休。现为松原市作家协会会员、吉林省作家协会会员。多年来撰写新闻及散文、小说稿件2000余篇,发表在省内外30余家报刊杂志上。公开出版《松辽写真》、《走进新闻芳草地》、《百味人生》等著作。
大连有声文艺,是继徐丽创办《朗读者》读书会(又名:松嫩流域朗诵团)之后又创刊的有声文学媒体。大连有声文艺,就是把精品文学变成好声音。每一个文字,不仅仅是文字,而是有血有肉,有情有爱,有思想的精灵。每段文字都是通过深思熟虑的结晶,更是对文学艺术和生命的敬畏。
2022年4月9日,徐丽文学自媒体《大连有声文艺》应运而生,随之得到松原文化界和多个城市众多文朋师友纷纷投稿。可见广大读者对声音艺术的追求和心理渴望。文学艺术永远为广大读者服务。植根于生活土壤的文学精品,经过原创作者再次提炼,又经过好声音的录音诵读,为文字进行二次创作和提升。喧嚣的红尘,浮躁的世界,好声音的魅力和穿透力能为读者奉上听觉的文化盛宴。
之所以取名“大连”,寓意:大连在东北三省,无论是从经济还是文化等多角度,都是名列前茅的海滨城市,而且覆盖率很广,能带动文学艺术齐飞并进。让精品文学得到广泛的传播。“有声”就是把文字变成好声音。“文艺”就是文学艺术。组合起来就是“大连有声文艺”。
大连有声文艺编辑部
文学顾问:李明军
艺术顾问:沈树立
艺术指导:吕东飞
配乐指导:贾兴旺
文艺评论:姚宗希
总编:徐丽
收稿:丽子
审核:北方二丫
编辑:北方的云
执行总编:林海丽子
大连有声文艺总编徐丽女士,有偿为各企事业单位、各大餐饮、美业、洗浴、企业家,撰写创业经历和企业背景,以及人生自传。编辑部收集优秀的文学作品。思想性、艺术性都非常精彩的文学作品,可用好声音演绎。投稿微信:林海丽子150438727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