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但说悦耳话,莫要得罪人
铁裕
人与人之间,会用语言来相互交流思想、感情,而语言也就是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要想交流达到最好的效果,那么,在彼此之间就要多说一些悦耳的好话、佳话、妙话,让人爱听。
言辞需要柔软、平和,才会取悦众生之心;
说人不必言尽、语激,一定要留些口德与他人;
责人不要过分、凶狠,一定要显示自己的肚量与精神;
纵然理由充分、全面,但也要低调给他人展示自己的智慧懂得谦逊。
你说柔软的话,也就显示出你的心地善良,灵魂高尚;你说悦耳的话,心境自然诚挚,不得罪人;你说好话,心灵自然庄严、干净;你说真话,自然可以寡言、淡泊,清净养神;你说良心话,自然可以怡养性情。
说话要有尺度,不要得罪他人;
嬉笑要会把握,一定要注意分寸;
做事要有进退,千万不要将势都用完使尽;
说话要留口德,一定要说真话不要伤害他人的心灵。
有句佛语说:“故当要说柔话,莫说坏语。若说悦耳语,成善无罪业”。为人处世,说话不要生硬、难听,一定要说柔和话、悦耳的话。这样做,非但没有过,而且还会功德无量。反之,如果用恶语伤人,自然就会伤害了他人的心,让人憎恨。
我们一定要避免恶语、秽言伤人。尖刻的话,会造成他人心灵严重的伤痕;无聊的话,会导致他人的反感;空虚的话,会淡化别人对你的信任。
你如果种下了善念,就会收获一种良心;
你如果种下了良心,就会收获一种人伦;
你如果种下了道德,就会收获一种心性;
你如果种下了心性,就会收获一种人生。
说话不要得罪人,说明你有涵养;说话让人喜欢听,说明你有水平;说话有份量,说明你有智慧。
一个人会说话,也是一种修行;
会说激励的话,也可以用语言打开成功之门;
善言如同春风,能滋润一颗冷漠而又焦渴的心灵;
学会讲悦耳话,可以同他人沟通情感而在人世间处处皆顺。
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话不投机六月寒”。当我们在与他人的交往中,说话就要柔和、轻盈;委婉、真诚;小心、谨慎。
可是,现实生活中,有一些人却认为说粗话、狂话、狠话,可以显示自己的力量,才能办成一些事情。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想法,他们不知:
语言是一座桥梁,可以沟通感情;
语言是一剂良药,可以医治一些人的心病;
语言是一股力量,可以激励人们不断向前迈进;
语言是一种智慧,可以启迪那些处于迷茫中的心灵。
一个会说话的人,他的舌头如同鲜艳的莲花。才思敏捷,说妙话,讲真话,妙语连珠,十分感人。
好听、美丽的善言、柔语,如同阳光一样,沐浴着每一个众生;而那些粗语、恶言,就像严冬的寒风,总是刺伤人的心身。
会说话的人,他的话如同清泉,总能滋润人心;
不会讲话者,他的话如同利剑,句句都在残酷无情的伤害人;
善说话的人,他的话如同溪流,辞藻优美给人一种美的享受与温馨;
不会说话者,他的话如阴暗中,一支支暗箭让人感到无尽的恐惧和心惊。
在与人的交谈中,我们要说一些柔和、慈善的话,还要把意思表达清楚,并使之相信自己有一颗善心。《入行论》说:“出言当称意,义明语相关”。要不然,你哪怕滔滔不绝的讲了半天,而别人是否称赞、认同,你都不知道。话太损,话太长;话太多,话太杂;话太乱,话太阴,都会引起误会,甚至纷争。
因此,我们在说话时,不但要话题明确,而且要顾及别人的感受。只有这样,在与人的交往中,才会受他人尊敬。
人生最好的状态,那就是无所谓得失,去留皆无意;
人生最美的口德,那就是善言和善语,不得罪他人;
人生最佳的境界,那就是淡然地处世,修身与养性;
人生最妙的活法,那就是无为与无我,心神皆宁静。
铁裕,云南人,笔名:一荒玄。系《散文悦读》专栏作家,《作家前线》《世界作家》《霖阅诗刊》《仙泉文艺》《当代美文》等十余家平台特邀作家。96年开始散文、诗歌创作,先后在《柳江文学》《华商时报》《合肥日报》《中央文献出版社》《清远日报》《工人日报》《诗歌报》《诗选刊》《边疆文学》《昭通日报》《中国青年报》《昭通文学》《昭通创作》《乌蒙山》《作家驿站》《湖南写作》《昭通作家》《世界作家园林》《网易》《名家访谈》《一点资讯》《凤凰新闻》《中国人民诗刊》《作家》《江西作家文坛》《滇云文苑》等报刊、杂志、平台发表诗、文六千多首、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