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赞农村》
一一评诗人聂金杨佳作
作者-黄飞鸿
聂金杨笔下的农村,是一幅温婉而深邃的田园画卷,字里行间洋溢着对乡土的深情厚谊与无限感慨。此诗以行走于故土之路开篇,稻穗低垂,仿佛是大自然对这片土地无尽的恩赐,预示着丰收的喜悦与生活的富足。每一眼望去,乡村间果实累累,不仅是季节的馈赠,更是农人辛勤耕耘的见证,展现了农村生机勃勃的景象。
“禽带夕阳来北寨,鸟传秋信到南村。”这两句,诗人巧妙地将自然景物与人文情怀相融合,家禽归巢,身披落日余晖,缓缓步入北寨,而南村的上空,鸟儿振翅高飞,传递着秋天的讯息,一幅和谐宁静的乡村晚景跃然纸上,令人心生向往。
“圆山夜遁谁思蜀,曲水晨游自念川。”此联则转向了对自然景观的哲思,圆山在夜色中似乎悄然遁去,引人遐想,是谁在思念那遥远的蜀地?而清晨,蜿蜒的溪水边,游人自得其乐,心中或许正回味着川江的壮丽与柔情。这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也寄托了诗人对过往岁月的追忆与对远方的无限遐想。
尾联“童年天真今何在,只留草木守乡邨。”笔触一转,透露出淡淡的忧伤与深沉的怀念。童年的天真烂漫,仿佛已随风远去,只留下满眼的草木,静静地守护着这片古老的乡村。这不仅是对个人记忆的追溯,更是对农村变迁、时光流逝的深刻感慨。草木依旧,人事已非,但那份对故土的眷恋与依恋,却如同这些草木一般,根深蒂固,永不凋零。
整首诗以农村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绘与深刻的情感抒发,展现了农村的自然美、人情美以及诗人对乡土的深厚情感。聂金杨以诗为媒,让我们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得以暂时放慢脚步,感受那份来自乡村的宁静与美好,以及对过往岁月的无限怀念。
附:作者黄飞鸿,东北著名文化艺术二人转达人,诗词评论家。
作家笔名对联
文-聂金杨
横批:总之路遥难以作人
上联:非常矛盾一切巴金千万莫言早已冰心水鸳鸯盘古王
下联:拆你老舍打你田汉括起胡风删你从文火凤凰女娲后
回文对联
文-聂金杨
洞中有天天中有洞
山外无景景外无山
倒装
山无外景景无外山
洞有中天天有中洞
谐音对联
文-聂金杨
师姑田里挑和尚(禾上)
美女堂前抱秀才(绣裁)
道法自然:谦卑与智慧的人生哲学
评诗人聂金杨佳作<<道法自然>>
作者-黄飞鸿
在浩瀚的中华文化长河中,“道法自然”四字,犹如一盏明灯,指引着无数先贤与后世子孙,在纷扰尘世中寻找心灵的归宿与行为的准则。聂金杨先生以“天狂必有雨,人癫定出祸”之语开篇,深刻揭示了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共通法则——过犹不及,和谐共生方为长久之道。
一、天地之教,示人以谦逊
“天狂必有雨”,自然界以其独有的方式,向我们展示了力量与平衡的关系。狂风骤起,预示着暴雨将至,这是大自然对极端行为的自我调节。同样,人类社会中,任何狂妄自大、偏离正轨的行为,也终将招致相应的后果与惩罚。因此,我们当从天地之道中汲取智慧,学会谦逊,懂得收敛锋芒,以免招致不必要的灾祸。
二、智者之行,温和而有力
“硕穗总弯腰,智者常温和。”成熟的稻穗因饱满而低垂,展现出一种谦逊之美;真正的智者,则如那温和的春风,虽不张扬,却能润物无声,影响深远。他们深知,力量并非来源于外在的张扬与炫耀,而是内在的修养与积累。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保持一颗平和的心,以温和的态度待人接物,不仅能赢得他人的尊重与信任,更能在无形中化解矛盾,促进和谐。
三、为民与做事,适可而止
“为民与做事,千万莫太过。”这句话是对为官者、为事者的殷切告诫。无论是治理国家还是处理日常事务,都需把握分寸,适可而止。过度的干预与追求,往往会破坏原有的平衡与秩序,引发不必要的纷争与矛盾。因此,我们应当以民为本,从实际出发,量力而行,避免盲目扩张与急功近利,确保每一项决策与行动都能真正惠及民众,促进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四、行走俗世间,低调为上策
“行走俗世间,低调不会错。”在这个充满诱惑与挑战的世界里,保持低调是一种难得的智慧与修养。它要求我们在面对成功与荣耀时,不骄不躁,保持谦逊之心;在遭遇挫折与困难时,不气馁不沮丧,保持坚韧之志。低调行事,不仅能够减少不必要的麻烦与纷争,更能让我们在平静中积累力量,在沉默中孕育智慧,最终成就一番事业。
总之,“道法自然”不仅是一种哲学思想,更是一种生活态度与行为准则。它教会我们在复杂多变的世界中保持谦逊、温和与适度,以低调的姿态行走于俗世之间,从而达到内心的和谐与外在的成功。让我们在聂金杨先生的智慧启迪下,共同践行这一人生哲学,成就更加美好的未来。
附:道法自然
题记:哲学论理道德诗
天狂必有雨,人癫定出祸。
为民与做事,千万莫太过。
硕穗总弯腰,智者常温和。
行走俗世间,低调不会错。
作者黄飞鸿:东北著名文化艺术家。"二人转"词曲小品作家,诗词评论家。
聂金杨,1965年生于广东郁南县。全球华人诗词协会等文学会员。在媒体历年发表作品约5000,得曾宪梓先生欣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