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饮黄花三盏酒,依稀明月照吾回。
重阳节感怀
淡然
一
重九登高望故园,阳光和煦暖心田。
快悦心情酣畅事,乐康天下万家安。
二
春华秋实美重阳,枫红菊颜丹桂香。
爱满人间孝天下,登高遥祝亲朋康。
重阳节相聚横立山学校有感
陈金荣
今日重阳故里归,相逢已是暮年催。
举杯祝福真情意,满面春风笑脸开。
重阳登高
李生财
暮秋连日雨蒙蒙,幸得重阳日暖融。
老朽登高闲信步,满山金菊斗西风。
重阳思迁(新韵) 邢太平
金秋雨后喜重阳,雁叫霜天迫远翔。
朔客避寒从候鸟,海南附旅乐安康。
重阳敬老节
李珍
金风寒露约重阳,万里山川着彩妆。
九九誉为尊老节,神州盛世寿星乡。
叹 秋
李珍
斜风细雨送金黄,枫叶情浓菊蕊芳。
岁月如梭春梦后,苍颜鬓角染银霜。
悯 农(新韵)
刘宝元
重九登高望故乡,自觉萧瑟冷风狂。
田夫阡陌还忙碌,是否衣单四体僵?
游 湖(新韵)
张金
舟游湖面浪花翻,舵手迎风敢领先。
犹记白云逐碧水,渔歌满载挂征帆。
重阳节
刘永国
兴步登高旷景迷,重阳挚爱致儿妻。
秋光似酒何堪醉,暮映桑榆欣韵题。
重阳乡愁
张焕
东坡新谷穗金黄,奉若珍珠粒粒香。
往事悠悠随雁去,人间最忆是重阳。
重阳节吟
康志亮
九九登高望远方,金秋十月好风光。
农家男女同心干,赢得丰收笑脸扬。
秋色连波
刘永国
闲来游野陌,兴意赏秋光。
露染层林赤,风敷百草黄。
蓝天云淡白,紫菊瓣银霜。
美韵甚春景,多留集影张。
甲辰重阳
赵秉礼
九九谓重阳,重阳吟寿康。
三餐乘快乐,一笑绘寻常。
兄弟茱萸执,文思翰墨匡。
醉秋尝尔我,菊桔遗沧浪。
——2024.10.11
【按】重阳节——“重阳”之名称由来,得名于古籍《易经》中的“阳爻为九”。九月初九,日与月皆逢九,是谓“两九相重”,故曰“重九”,同时又是两个阳数合在一起,故谓之“重阳”。明代张岱著《夜航船》云:“九为阳数,其日与月并应,故曰‘重阳’。”
秋 声
李珍
寒露雁迁离,阳春大漠期。
云头情侣韵,诵别恋乡诗。
采桑子·重九
牧野闲人(内蒙古)
西风窣飒秋红缀,漠草苍黄。丹桂馨香。雁字横霄唤晓霜。
邀朋携菊登高处,风采流觞。同庆宁康。情祭先贤敬爹娘。
采桑子·重阳偶得
白杨树
邀朋小酌黄花畔,相约重阳,醉卧斜阳,结伴鸿声到远方。
乘云望尽天涯路,处处他乡,处处家乡,古道再无人断肠。
望海潮•重阳望固阳
薛跃成(内蒙古)
时逢重九,登高北望,固阳秋日风光。霜染桦林,光浮石涧。高天阵雁成行。原野撒牛羊。看田畴丰稔,瓜果飘香。五谷流金,丰收佳景醉心房。
古城岁月沧桑,忆秦砖汉瓦,烽火边墙。胡虏叩关,英雄逐鹿,当年鏖战沙场。今日换新妆。有高楼林立,百业荣昌。且把金樽对月,谱古镇华章。
行香子·重阳
卜兰如
雁字浮云,寒意推窗,一程山水又重阳。问秋拾菊,折桂经霜。落叶红雨。情何怨,雁何忙。
西风瘦骨,浮尘乱絮,说轮回莫语炎凉。东篱登眺,谁解衷肠。叹也凋零。秋声远,蛰声藏。
沁园春·甲辰重阳节之思念
牛素梅
正值金秋,满目斑斓,喜逢重阳。在顶峰遥眺,枫红水秀,楼台寄意,菊艳风香。兄妹相牵,插萸挂艾,揽胜登高唯缺娘。虽欢聚,欲邀杯斟饮,亲在何方?
悠悠思念添伤。共跪拜,潸然清泪狂。感恍如昨日,悠悠往事,忆从今夜,寸寸柔肠。雁过云端,群山环绕,教诲声声萦耳旁。千般韵,但抒怀吟晚,敬老书章。
浣溪沙·察右中旗胡萝卜
李珍
美誉人参鸿运翔。水灵清脆味醇香。丰盈食补是良方。
牛肉邀君陪客醉,荣居超市着新装。妇男老幼笑眉扬。
捣练子·重阳(李石体)
志强随笔
今九九,又重阳。登高望远意飞扬。桂花红,篱菊黄。茱萸插,避凶祥。晴波略荡映晨光。舞歌欢,贺安康。
〔黄钟·节节高〕重阳节登高
王莲秀
艳阳高照,晚秋神韵。山高路远,坡多选近。落瓣飞,红枫灿,步紧跟。望远登高看人。
陈弘雨书画作品
张爱民书画作品
图片:来自网站及国文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