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庆假期碎碎念
文图/樊春亮


今年十一是祖国母亲75周年华诞,家乡韩城到处国旗飘扬,张灯结彩,充满了盛世祥和的节日气氛。虽然我们没有出门远游,但同样过得充实而有意义。

第一天,行门户,吃饸饹,宅家看剧。先生的同事给儿子结婚,请我们到酒店吃饸饹。羊肉饸饹是韩城独具特色的美食之一,也承载着在外游子的乡愁和情怀。这次吃的饸饹汤鲜肉多饸饹少,真正的一口香,连吃三碗,好过瘾!再吃一个现炸的油糕,咬起来嘎嘣脆,一下子甜到了心坎里。我眼饥肚里饱,硬是忍住没再吃第二个油糕。

中午在家看中央八台电视剧《暗夜与黎明》,这是一部反映1950年大上海解放初期的反特片,由王志文、倪大红、聂远、陈哲远等主演的优秀电视剧。王志文是我喜欢的演员,他演技精湛,演啥像啥,而反特影片是我们这代人童年时代的最爱,什么《保密局的枪声》、《羊城暗哨》、《一只绣花鞋》等,有的剧中台词都能倒背如流。看着75年前庆祝国庆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开国大典激动人心的场面,这是当年大多数男同学都爱模仿的湖南口音:"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殊不知在这背后以路正远为领导的公安干警,正在不顾个人安危、出生入死和敌特分子斗智斗勇,最终保卫了上海人民的平安。剧中女人门的旗袍,真是婀娜多姿、风情万种,展示了当时大上海的繁华和时尚。

第二天,回娘家,采摘秋天的果实。早晨还没出发,哥哥打电话问几点回来?这是母亲去世后的第二个国庆节,真是亲情无价,让我瞬间泪目,赶紧启程回家。

院子里的红彤彤的山楂果挂满枝头,几个牛腿南瓜静静的卧在窗台下,大小不一如红宝石般的西红柿静躺在竹篮里,地里萝卜白菜、红葱白葱、茄子豆角、青红辣椒、核桃玉米等应有尽有。母亲养的两只花猫依旧活波可爱,一只爱粘人,寸步不离家人;一只独来独往,威震全村老鼠。大黑狗摇着尾巴,啃着肉骨头,兴奋的直往先生身上扑。厨房里,哥哥在炸鱼块,香气四溢,大门外堂弟提了一笼刚摘的柿子,说是玉傻(口语,韩城柿子的原始品种之一)最甜,问我要不要带些回家,母亲虽然不在了,但他们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表达着对我的关爱。

在这里,一草一木、吃穿住行皆是乡愁,看那儿都觉得亲切,充满着自在和安宁。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这里是我脐带脱落之地,是一生都割舍不掉的“胎记”。我们走千里、行万里,无论多远都会有浊酒一杯家万里的感慨。树高千里有根,水流万里有源,回家就是一次洗礼和人生的迴游。

第三天,同事给女儿办出阁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好多以前单位的同事都从全省四面八方赶来祝贺,大家欢聚一堂,挂灯笼、搭席篷、扭秧歌、喝酒聊天,回忆过去工作生活的点点滴滴,非常热闹。虽然大家平时各忙各的少有联系,可都牵挂和关心着彼此,这份情谊永远埋藏在每个人的心里,天长地久难以忘怀。

第四天,和先生一起回大荔老家。京昆高速和罗韦高速一路畅通,只是到在澄城服务区时停车位有点紧张。
到家刚打开院门,妹妹和外甥就送来自家种的冬枣,聊天中得知他们种植的十几亩冬枣今年获得丰收,每亩地平均毛收入超过一万元。近年来大荔县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冬枣、红萝卜、红薯等优质农产品,创建了自己的特色品牌,享誉省内外。其中冬枣种植面积达42万亩,产量50万吨,产值70亿元,被誉为"中国冬枣第一县"。我们村子里大多数人家靠着冬枣发家致富,盖起了新房,购置了小汽车,日子过得风生水起,话语间充满了丰收的喜悦和自豪。

吃着香甜可口的冬枣,看着干净整齐的楼房,先生回忆起小时候因为家贫,盖房时实在买不起木料,无奈只好用粗一点的向日葵杆当椽盖灶房,雨天屋漏是常事,他几次都萌生了辍学打工的念头,但公婆坚决反对,表示砸锅卖铁也要供他上学,最终功夫不负有心人,先生通过努力考取了自己心仪的大学,实现了自己的理想。而看着乡亲们依靠党的政策和自己勤劳的双手过上了幸福生活,真是高兴。

第五天,收拾小院,晒太阳。虽然秋天到了,小院的枣树、苹果树、葡萄树依然枝繁叶茂,凌霄花还在绽放。枣树今年刚刚挂果,虽然只结了十几个冬枣,我和先生剪枝、浇水、施肥、环割等一道工序也没有偷懒,看着枣树开花、结果,像精心养育孩子一样,心底的成就感油然而生。

院子里的树多鸟就多,它们早晚呼朋唤友好不热闹,给静谧的小院增添了几分灵动和欢乐。坐在藤椅上,暖暖的秋日阳光明媚而舒适。想起顾城的诗《门前》:"草在结它的种子,风在摇它的叶子,我们站着,不说话,就十分美好。有门,不用开开,我们坐着,就十分美好……"。
第六天,观洛河,看机械化收割庄稼。出了家门大约两公里就是洛河的河堤,洛河在这里拐了个S形的大弯,两岸沃野千里,地肥水美。田野里收割机正在收玉米,看着大片的玉米短短几小时就颗粒归仓,而且把秸秆粉碎成了肥料深埋地下,不由感叹如今的农业机械化真是先进,省时又省力。

我想起小时候每到国庆前后放秋忙假大约两周时间,天天和家人在地里劳动的场景。先是拿着口袋掰玉米,然后用架子车送回家。接着是砍玉米杆,同样把玉米杆拉回家,等晒干后生火做饭。然后用镢头把玉米根一个一个挖出来,运到地头堆起来积肥,还要把地里的杂草清理干净。这时父亲再用牛犁地、耙地、耱地,才能种植小麦。撒小麦种子是母亲才能干的活,需要一定的经验和技术,我的任务是端着盆跟在母亲身后撒化肥,手经常被腐蚀的通红。每天马不停蹄手工劳作,累的腰酸背痛,深刻体会到了"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不易。收假回学校同学们个个也是晒得黢黑,手起血泡和老茧。现在的孩子放假就是吃喝玩乐,多幸福啊。

第七天,假期结束,返回韩城。这几天我们吃席、回家、会朋友、观洛河,忙的不亦乐乎,感受了家乡的变化和浓浓的亲情,目睹了农业机械化的便利,享受了小院生活的惬意。
日有小暖,岁有小安。一半烟火,一半诗篇。其实,我们在忙碌和喧嚣的生活中,只要学会欣赏和感受这些简单而美好的事物,就会让心灵得到滋养和安宁,诗和远方就藏在我们身边。

樊春亮,女,1970年出生于陕西韩城,爱好文学、摄影、绘画和韩城民俗文化,先后在《韩城文学》、《渭南网》、《都市头条》等公众号发表文章近百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