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玉明
前年秋天去瘦西湖,在园内看到一棵奇特的枫树,当地人叫它羽毛枫,树叶像扇面一样,有六七个以上叶尖依次排开,真像羽毛扇,颜色像红宝石那样纯红,吸人眼球。湖边几棵羽毛枫,密密匝匝的枫叶,在轻风吹拂下如一片片红云上下起伏,与这里的水榭山石相得益彰。
江南园林里的枫树,如小家碧玉。真要观看大气势的茂林红叶,还是去京西的香山。
那年我为写生,沿着蜿蜒的山路,从东南坡向着香山制高点鬼见愁爬去。这里的枫树(槭树)又称黄栌、榉树等,名字很多,在秋风中哗哗地响。黄红色为主,紫绿叶也争奇斗艳,不时有离开树杈的叶子,在风中打着旋,像一只只红蝴蝶飘飘落地。地面上一层层厚厚的枫叶,散落在沟坎和土堆上,跳跃着,欢迎树上的下一批小伙伴叶落归根。不知何处汩汩而出的山泉,流经枫叶边,带着它们飘向远方。“诗句上分明永配偶,对景触目恨悠悠(高明)。”
转过一个山角,眼前突然一亮,这是一个相对开阔又群山环抱的山谷。不远处的山梁上,大面积的枫林,把山包染成一片红!红叶如红花万朵,层林尽染。对人的视觉冲击,真是叹为观止。我想起张大千的泼彩大写意国画,眼前的山峦就像天降朱砂泼彩在天地之间,太阳光照射下,火红的一团团一簇簇明亮与深沉交汇,大自然鬼斧神工,难以诠释。前人画论:“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唐,张璪)。”没有实践,哪有真知?这么大的枫叶林过去只听说过,没见过,误以为传说,这次真大开眼界,不虚此行。
游人急忙端起手机相机,拍下这难得的一幕,我还用画笔画了简单构图,感觉只有用中国画泼彩的方法,才能表现如此绚烂火红的画面。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古人在枫林红叶前流连忘返,写出流传千载的诗句,也不乏趁九九重阳之际,登高远望,以解思亲之苦。“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此时此刻,天人合一,我身上也泛起枫叶折射的红光,融入自然的感觉油然而生,怪不得很多先贤名流生前钟爱此地,死后在这里安眠。梅兰芳年轻时在此义演,死后葬于万花山,李大钊在香山的墓地陵园,成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登上海拔500多米的鬼见愁,向东望去,城市在一片云雾中隐约可见。这个制高点红叶不多,但青松茂盛,白皮松树皮斑驳陆离,也是写生的好景观。
从北路下山时,看到卖蘑菇土特产的摆小摊的人,打听有无山茱萸果,管市场的人说,这种山珍是中药,要去小毒,不好卖。路旁小贩卖的用塑料封好的红叶书签吸引了我,制作精美,堪称小型工艺品,买几帧留做登山的纪念,还能赠给亲友当书签,那五杈红星一样鲜红的枫叶,象征老兵的初心,象征父母的血脉?还是象征艺术的浪漫?象征秋天的多彩?或许都是吧!
作者简介:张玉明,笔名墨雅翁,《解放军报》原美术编辑。曾荣获北京军区、卫戍区通讯报道一、二等奖。诗歌《战士的脸》荣获《文轩杯》全国诗词大赛优秀奖;国画《琵琶行》获全国“铁流杯”荣誉奖。国画《奇葩》获全国产业文联优秀作品奖,被中南海收藏。百米长卷《巾帼撷英图》曾在国家博物馆专场展出,并荣获吉尼斯世界纪录证书。现为北京市工笔重彩画会会员,中国地质美术家协会会员,涿州市作家协会会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