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此心安处是吾乡
作者:张利平
一个月前,四舅的大儿子波表弟在朋友圈晒老婆生了二胎,是个男孩,喜悦之情通过网络传向四面八方,我向他表示了祝贺。半个月之前,四舅给我打来电话说,表弟准备给儿子过满月,让我带父母和妻子去西安吃席,并告诉了我满月宴具体时间和所在酒店地址,我欣然应允。
一周之前的周六早上,我坐利锋表弟的车于早上07:10出城,向西安进发。我原想在周六早上到商洛北火车站坐07:50的城际列车去西安,周五下午利锋表弟打来电话,说他准备开车去西安吃席,车上刚好还有一个空位,约我与他们同行。于是我在网上退了买好的火车票,与利锋表弟同行。母亲和老婆已于三天前搭乘女儿的车去了西安,因此周六早上我一个人光棒灵醒出门,说走就走。我们走的是沪陕高速,同行的有两辆车,利锋表弟开一辆,表侄开一辆。车子奔驰在秦岭之中,一会儿钻入隧道,一会儿越过桥梁,一会儿又飞驰在秦岭的薄雾之中。沿途的风景很美,山洼间偶尔出现一片红晕,那是一树柿子;高速路绿化带里栾树结出的果实有的橘红,有的橙黄,像杨桃一样可爱。秦岭整体还是苍翠欲滴,草木葳蕤,秋的感觉不甚浓烈。
08:30左右到达蓝田东服务区,我们在此休息了十分钟,喝了点水,上了卫生间,之后两辆车十个人又向目的地西安北站南广场出发。出了秦岭,眼界大开,目之所及全是高楼大厦,高速上车水马龙,车子的速度明显慢了下来。车走北绕城高速,从未央收费站下高速,于09:30到达指定酒店,刚停好车,四舅的电话就打了过来,问我们到哪里了,我们说已到达酒店,他说让我们先去表弟的家里,酒店那边现在无人照应,先过来吃臊子面。四舅给我们发了表弟家的定位,两辆车向表弟家驶去。其实酒店距离表弟住的地方挺近,车程不到十分钟,走路不到半小时。还没到表弟住的小区门口,我老远就看见四舅穿着一身保安制服,胳膊下夹着一条烟,腰里系着一个腰包,在小区门口东张西望迎接我们。停好车,四舅马上迎上来,他见到我们非常高兴,给每位男宾发一盒芙蓉王,包括他的孙子辈也不例外。我不抽烟,婉拒不要,他也不行,硬把一盒烟塞给我,说,舅舅今天高兴,你必须拿上!于是我接过烟,转手给了烟瘾较大的大老表。在进小区大门的时候,四舅又拉开腰包的拉链,从里面掏出几个红包,给与我们同行的他的侄子辈、孙子辈的小孩每人一个。表嫂开玩笑向四舅要红包,四舅说,你们这一辈的大人就免了,人太多了,我给不起,惹得我们大笑不已。
来到表弟住的13楼的家里,妗子和表妹已准备好了臊子面。我们都说早上刚吃过饭,肚子不饿就不吃了。妗子说,不吃不行,小孩过满月要吃臊子面是咱们商州的风俗。表嫂又说,四大和四娘现在是西安人了,把咱们商州的风俗还记得这么牢!她的话又惹得大家忍俊不禁。吃过臊子面,四舅安排我们坐下喝茶、吃水果。大家问孩子在哪里,抱出来让大家看看。四舅才说表弟媳妇出院后直接住进了月子中心,今天刚好住够时间,表弟刚才去接孩子和媳妇去了,现在还没回来。说起月子中心,四舅颇有微词。他说,在月子中心住二十来天就需要20000多块,如果在家里坐月子,吃穿用度有5000块就足够了,真是白白多糟蹋15000块钱。表嫂对四舅说,你在西安20多年,脑筋还是旧思想,现在的女人生小孩后都住月子中心,一是家人省心,二是母子安全,三是有利于产妇康复。我兄弟不要你出钱,你有啥想不通的?说得四舅一时无语,尴尬的笑笑。十分钟后,波表弟抱着满月的儿子回来了,大家轮流抱着孩子欣赏、爱抚、逗玩,纷纷夸赞孩子长得像老李家的后人,浓眉大眼、面容俊朗、满脸福相,听着亲人们对孙子的夸赞,四舅和四妗子脸上乐开了花……
11:30,我们开车去位于西安北站南广场附近的福喜家宴酒楼坐席。四舅安排我和大老表坐礼桌子,我记账,大老表收钱。第一次当“礼部尚书”,我有些兴奋,凡有客前来搭礼,我先发烟,再询问姓名,并极力将宾客的姓名和礼金数书写工整、准确。不一会儿,四舅又向大老表和我每人发了一盒芙蓉王,说是老家的习俗不能丢,过事时帮忙的人每天一盒烟不能少。无奈之下,我将烟接住,又递给大老表。大老表对四舅说,四盒烟已将裤子口袋塞满了,四大你不敢再发烟了……
12:00,四舅走向宴会中心主席台,向各位来宾致辞表示谢意,之后宴席正式开始。菜品很精致,席间气氛很好,宾主推杯换盏,相谈甚欢,其乐融融。四舅多喝了几杯,脸红红的,话多了起来,声音也洪亮了许多。他向我和大老表以及他的两个连襟说,他现在很满足,每月有将近4000元的养老钱。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都在西安生活,四舅自己申请了一套廉租房,表妹、小表弟也各自申请了廉租房,今天去的地方是四舅前几年给大表弟买的商品房。14:00左右,大家吃饱吃好了,准备散席。由于四舅准备的烟酒比较多,席间还剩十来瓶酒没有打开,四舅便把未开启的酒塞给席上爱喝酒的亲戚。亲戚们不要,他却变脸说,不要就是看不起人!亲戚们只好拿上。于是亲人们话别,各自踏上归途。
母亲坐利锋表弟的车,我和老婆准备坐大巴回去。在回去的路上,我想起苏轼的一句名言:此心安处是吾乡!四舅奋斗半生,终于在西安安下了家,其中的艰辛非常人可比。我知道他曾在8023部队服役,复员后,曾在金陵寺集上修理过收音机。后来又承包过村里的果园,还当过十来年的村干部。快50岁时又到西安打拼,做过小生意,当过保安,终于在西安站住了脚,为子女开辟了一片新天地。可能在四舅心中永远思念那个真正意义上的农村老家,热爱那片生养他的土地。
我想,西安有四舅的儿子、儿媳、孙子、女儿、女婿、外孙,也算他的心安之处!
书于2024年9月30日
作者简介:张利平,男,陕西商州人,生于1971年10月,大学文化,中共党员,国家公务员,闲暇喜欢阅读写作,《世界文学》签约作家。
首届“盛世华夏”杯文学与艺术作品大奖赛征文链接
https://m.booea.com/news/show_3800557.html&
﹌﹌﹌﹌﹌﹌﹌﹌﹌﹌﹌﹌﹌﹌﹌﹌
大赛投稿邮箱:
942251831@qq.com
纸刊投稿邮箱:
bailu6698@163.com
投稿、订阅微信: mengjian20002012
征稿体裁:现代诗、散文诗、散文、诗歌评论、古诗词赋、报告文学、闪小说、中短篇小说 
扫码添加主编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