店头镇一瞥
任宗儒
八月下旬的周原大地,时序虽已是孟秋时节,却是烈日高悬,炙热难耐。秋老虎施展出它最拿手的本事,疯狂地肆虐大地,把它的热量毫无保留地恩施给人类。
28日这天,老天似乎发了仁慈之心,给天空挂上一层淡淡的白云,烈日的威严被遮蔽了些许,气温也稍降了一些。上午10时左右,宝鸡市考古研究所原所长、研究员刘军社先生约我去永寿县店头镇转转。在周原博物院圈了数日的我,自然是求之不得,便高兴地答应了。随即拿上水杯,戴上草帽,跟随他出发。
店头镇虽隶属咸阳市永寿县,位于永寿县西南部,却被乾县的关头镇和阳峪镇隔开,并不与永寿县直接相连,形成飞地。“所谓飞地”是指一种特殊的人文地理现象,指隶属于某一行政区管辖,但又不与该区毗连的土地。所以从地图上看,永寿县虽然面积不大,却呈现出两块区域的形态。店头镇东边隔莫西河与乾县的梁山镇相望,南边与乾县的新阳镇毗邻,北依乾县关头镇、阳峪镇,西北至娄定山(亦称明月山)北麓与麟游县的庙湾乡毗邻。店头镇西边至西南边与扶风县天度镇接壤。这里顺便简单介绍一下娄敬山。这座山因其自然景观而著名,特别是夜晚山石会发出异彩,远望如同明月,故而得名明月山。此外汉高祖刘邦的谋臣建信侯娄敬晚年选择在这里隐居,因此山也以他的名字命名曰娄敬山。这座山不仅风景优美,还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意义,应该算得上店头镇乃至永寿县的名胜古迹。该镇如今拥有一定商业规模和人口聚集,在永寿县的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当属永寿县最出名也是最富裕的三镇之一。其余两镇分别为监军镇(县政府所在地)、长宁镇。店头镇算得上历史悠久。史载,明朝万历年间(1573至1620年),设店头镇。清乾隆56年(1791年)设仪井乡。民国27年(1938年),与仪井镇合并称店仪镇。1984年6月,机构改革时称店头乡,同年12月改称店头镇。2015年,撤销相邻的仪井镇,并入店头镇。店头镇下辖二十八个行政村,镇政府驻店头村。
汽车按照导航指引前行,可我发现刘研究员并不完全按导航的指路前进,我当时还有些不明就里。他告诉我说,几年前曾开车去过店头镇,知道途中道路虽平坦宽阔,却有几处当地村民设置的路障,就是在接近村口的大路两边用混凝土浇筑两个大水泥墩,限制大型车辆通行,小汽车、农村人家家都有打的等小型车辆通行不受限制。我们的车子稍大了些,便顺着原来的旧路通行,虽绕了些路程,却没有路障,通行无阻。我笑着对刘研究员说,两千多年前秦始皇就已经车同轨了,现在的人却不让汽车好好跑路了。老刘说,这是村民为了安全着想的。
车子驶过了鲁马沟,就到了原来的南阳镇地界,现在南阳镇亦被并入天度镇了。我被沿途的风景吸引了。凭着车窗向外望去,平展展的土地少有沟壑和低洼,广袤的田野被一条条纵横交错的水泥路分割成一块一块或一绺儿一绺儿的,虽不规整,却也很耐看。一片一片玉米地碧绿青翠,玉米杆顶上沾满了白色的花粉,腰里的玉米须红里透出黑色。今年雨水好,玉米长势良好,农人们既省去了浇灌之苦,更节省了费用之靡。一块一块刚翻过的土地,黑油油、湿漉漉的,好一派肥田沃土。不时还看到套了果袋的苹果园,一排排果树就像立了大功的将军,浑身挂满了立功奖章,威风凛凛地挺立着,垂挂在枝头上的白疙瘩随着微风轻轻摆动,好看得不知高手的作家将如何描写,反正我是无论如何写不出来的。我在想,这景色如果让高明的画家涂绘渲染出来,一定会成为惊艳世界的名画。这时我突然想起唐代大诗人刘禹锡的《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一诗。我没见到排云而上的白鹤,也没有“到碧霄”的诗情激动,我却看到了初秋田野的风光,看到了秋季的丰收景象。
大约一个小时后,我们到达了店头镇。我没去过店头镇,只听说是永寿县最有名的三大镇之一。到了镇上的街道,和想象的情景有些不一样。一条不是很长,也不宽阔的南北街道,可能是今日不逢集的缘故,街上没有多少行人,冷清得跟我那偏僻的老家农村没什么两样。街道两旁的门面房,大多锁将军把门,尚在歇业,好在门框上方悬着的红色或绿色招牌标明此店曾经是经营什么营生的。只见一辆辆挂着陕A车牌照的大卡车,排着整齐的队伍停在街道右边,不时有满载货物,包了篷布的卡车飞驰而去,又不断有空着的卡车,补充到排列的队伍里,这似乎给街道带来一丝生气。在街道开车走了一个来回,我心里有些奇怪,竟没看到店头镇最大的机关镇政府的牌子。街道稍靠南头有一家羊肉泡馍馆门大开着,看到门首竖着的牌子,我俩不约而同地有了品尝一下店头镇羊肉泡馍的欲望。便停好车,走进店去。店面不大,摆了四五张桌子,收拾得倒也干净整洁。店里除了店主两口坐在那儿看手机外,再就是墙上的挂钟永不偷懒地工作着。看到有客人进来,男店主不算很热情地站起来招呼我们,女店主斯文不动地还在看她的手机。店头镇羊肉泡馍和扶风羊肉泡馍的做法、味道没有什么两样。照例是店主先问是泡锅盔还是泡麻花还是锅盔麻花各半。店主抓两把事先掰好的馍块放到碗里,麻花是现场折碎的,先用大锅里的热汤冒上两遍,再切上肉片放在馍或麻花上,再浇羊肉汤,冒上一两遍,最后放上葱花。和扶风羊肉泡馍一样是不放香菜的,至于放不放油泼辣子完全取决于顾客的爱好,但糖蒜生蒜是少不了的,不过糖蒜是要掏钱购买的。我想店头羊肉泡馍做法、吃法、味道和扶风羊肉泡一样的原因应该是店头距扶风县城25公里,距天度镇不到10公里,而距永寿县城44公里,所以,风土习俗,生活习惯差不多也就和扶风大致相同了。要说唯一区别就是,扶风羊肉泡馍馆无一例外地在价格牌上标明普通、纯瘦、优质的不同价格,顾客可根据价格牌上的不同价格付款取量。而店头镇的羊肉泡馍馆只标明一种价格,要想多加肉就要向切肉人讲清再加几元钱的肉。当然,我只去过这一家,店头镇其它地方是不是都这样,我就不得而知了。我又想店头镇靠近北山,人憨厚淳朴,这里人做生意没有靠南边的扶风人那么精明、周全也在情理之中。
在和泡馍店老板闲聊时,我问了他两个问题。一是街上那么多挂陕A牌照的大客车是干什么的?店主回答是西安和咸阳拉石头的车。这里盛产优质石灰石,国家允许开采,娄敬山建了12座石灰石开采粉碎厂。这大概是店头镇的支柱产业了。我又问,在街道转了一个来回,为啥没看到镇政府的大门和牌子。对方解说镇政府在我们这一排门面房的背后,大门朝南,我们这一排门面房门朝西开,把镇政府堵在后面了。店主又告诉我们,店头镇这几年又兴建了商业楼和步行街,你们可以去那儿看看,不过也没多少人,冷冷清清的。想到主街道都这么冷清,那儿也热闹不了多少,我们也没兴趣去了。
在店头镇吃完饭回周原博物院的路上,我总是在想:我们的党和政府现在大力提倡乡村振兴,而且自中央到县一级都成立了乡村振兴管理部门,花了大量资金给农村修公路,通天然气,建厕所,建涝池。可目前的情景不要说纯粹的农村,一个很有名气的店头镇,竟是这样的萧条冷落。可见,乡村振兴真的是任重道远。不说别的,就拿教育来说,原来是一村一小学,一镇一初中,且师生满员。可现在是一个乡镇恐怕连一所小学也保证不了,更不要说初中了。前些年实行计划生育,出生率降低,致使生源减少,这应该算是一个主要原因。但农村人放弃了农村流向县城,流向城市,已成不可阻挡之势。现在的农村人硬是托人找关系,把孩子转往县城,转往市里,还要勒紧裤带租房或买房,这应该也是农村和乡镇荒凉冷落的重要原因。现在的农村只有50年代,60年代的老人在留守,房子盖好了,道路修好了,可常住的人口减少了,土地也荒芜了。这种现状,是该引起政府高度重视了,该引起全社会关注了。振兴农村不仅仅是修路、通天然气、建厕所这些花钱的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