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与诗韵齐飞(随笔)
——读翼华”太厚的书谁以读尽”(组诗)有感
图文/鲁新建
附诗一:《晴川阁》
文/翼华
黄鹤楼就在对岸
楼很高,期待着归来的黄鹤
我在此岸的阁亭上
读过石碑的旅痕
和几棵很老的松柏
更多的是眺望一江苍茫
寻觅远影的孤帆
或者鹦鹉洲的萋萋芳草
三镇早变了模样
回想差点在地铁迷失
而晴川阁依旧
太厚的书谁以读尽
只有这条大江
不知疲意
流淌着旧事新景
好诗《太厚的书谁以读尽》,老师用晴川阁“长江流淌着旧事新景”和”黄鹤楼”的黄鹤是否飞走,低吟细咏,用文心诗韵,带给人们丰富以悠远的回味与畅享。
我记得前年的新春假期,受到新冠疫情肆虐三年,终于如释重负的我,伴随家人带着孙女,千里奔驰武汉。我于傍晚登上倾慕已久的黄鹤楼顶,尽情展望,一饱眼福。
我在此极目远眺,只见武汉长江大桥一路灯火,灿若星河飞向天边,长江两岸高楼大厦霓虹灯交相辉映,气若文脉诗篇流淌,势如星斗满天闪烁;身临其境的我,百感交集,不免陶醉其中,令人遐想无限。

我因唐代诗人崔颢《登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慕名而来。因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而怀古惜今,心驰神往。
然而,当我真正伫立于群星拱月的黄鹤楼顶时,首先呈现于脑海浮想联翩的,还是伟大诗人毛泽东留下的那些耳熟能详的伟大诗篇:
《菩萨蛮. 黄鹤楼》
“茫茫九派流中国, 沉沉一线穿南北。 烟雨莽苍苍, 龟蛇锁大江。
黄鹤知何去? 剩有游人处。 把酒酹滔滔, 心潮逐浪高”。
蕴含壮美气魄的诗篇,每一句都能让我心潮彭拜,思绪万千,尤其是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不由自主地使人时常想起,并在心间激荡。
那是1927年春天一个阴雨连绵的日子,身材魁梧,风华正茂的毛泽东站立黄鹤楼头,只见滚滚长江在脚下奔流,他思绪万千,这时正是北伐革命成败的紧要关头,中华民族在兴废之间,革命风云变幻无常,使诗人倍感交集,为祖国为人民忧思。带着一种美好的向往,用敏锐的目光探视祖国的未来。

我此刻面对眼前的长江浩荡,繁景满天,它又让我联想起1956年,毛泽东主席在武汉畅游长江后写下的著名诗词咏叹:
《水调歌头•游泳》
”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馀。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因为毛主席的长江泳渡,武汉市把每年的七月十六日定为渡江节。诗词豪情万丈般的引经据典,气势磅礴。彰显出伟人毛主席借游泳强身健体,更练意志的革命豪情,并感召着人们要珍惜宝贵时光,抓住有利时机,利用大江之水,为民造福,建设好美丽家园。
这首诗歌的创作,也正是黄鹤楼在因修建武汉长江大桥重建后,诗人毛泽东首次登上黄鹤楼后,畅游长江,再次写下的伟大诗篇。
1956年,已经是63岁高齡的毛泽东主席,不畏风吹浪打,一连三次横渡长江,并写下 著名诗词《水调歌头.游泳》,由此开创了武汉地区中外大型横渡长江活动的先河,黄鹤楼、长江横渡,还有武汉长江大桥建设因之而举世闻名。
这首诗歌,她表达了伟大领袖对中国人民建设祖国和改变山河的豪迈气概的赞美,也体现了伟人作者对未来景象的胜利展望。
我曾无数次吟咏过伟人的诗歌,但是只有当我置身于这种崇高的精神境地时,我才能更加深切地心领神会。让我既为诗中毛主席所描述的长江宏伟气势所鼓舞,又为当今社会新时代突飞猛进,祖国建设面貌日新月异的景象场面所激励和鼓舞。
我忍不住内心的深情感悟,告别黄鹤楼,带着孙女下到长江游轮,畅游观赏长江两岸武汉城市的夜景画廊。随着汽笛长鸣,游船广播里反复播放的正是毛主席两首诗句的响亮声音。眼前高楼林立,霓虹灯竞相闪烁与星空明月交相辉映,景色浩然如画,让人沉㓎其中,仿佛黄鹤远去,如梦如幻,如痴如醉。

小孙女挡不住美景的诱惑,独自跑出船舱,端坐在甲板上的座椅上,望着眼前缓慢移动,由灯光秀映照的七彩画墙,她不顾夜风清凉和家人劝阻,依然裹衣稳坐,目视前方,为万千景象所吸引,显示出与她年龄不大相符的那种状态与心往神驰。
在孩儿幼小的心灵里,那种对未来充满无限希望的执着与倔强,一种满怀期待的“后生可畏”,使我这个六十余年的姥爷不由得钦佩有加,心中不仅暗自惊喜……
今年国庆期间,各地游览胜景繁华似锦,我遗憾没能再次登临黄鹤楼,还有隔江相望的晴川阁,没能游览长江,饱览两岸城市璀璨的秀丽景观;然而令我没有想到的是,武汉市为赓续长江文脉,向伟大的祖国成立75周年华诞献礼喝彩,竟然在黄鹤楼与晴川阁相望的长江江面上,举办了声势浩大,且规模空前的”点亮长江”,长江文化艺术季开幕仪式。

当这场蔚为壮观的视听盛宴,通过电视屏幕扑面而来的时候,当歌手用青春的响亮,唱响“我的祖国”的放声高唱时,当我从矗立岸边黄鹤楼的恢宏气势,从游船划过江面,感受到长江波浪浩荡时,我被歌词声所震撼:
”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
这是美丽的祖国,是我生长的地方,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到处都有明媚的春光……
这首催人奋进的祖国颂歌,伴随着长江两岸壮美的景象,它所释放出来的诗与远方,正如唐代诗人王勃在《滕王阁序》中的诗作所述:落霞与孤鹜齐飞 ,秋水共长天一色。
同时,我还要敞开心扉的高呼:
她让我们心怀祖国,放眼未来。
她让千年的黄鹤与诗韵齐飞。
让星空璀璨,光照人间。
她如青春火热的礼花,多姿多彩,尽情绽放……
附诗二:《黄鹤楼》
文/翼华
黄鹤是否飞走已成千古之谜
有没有黄鹤是另一回事
我说这楼就是黄鹤
它飞了千年
已很疲倦萎缩了翱翔的翅膀
让后来的人登高望远
我看着东去的长江
流淌的尽是苍生的泪水
也许这是黄鹤缄默的缘由
站在楼顶,我蓦然有种卑微
遥想最先登楼赋诗的人
应是伟大的诗人
………
2024年10月10日于西安,长安



作者简介:鲁新建,60年出生,陕西省长安区人,兰州大学新闻系自学大专学历,80年入伍在西北装甲兵从戎十三年,历任部队师、团新闻报道员、干事,军地双拥办专干等职,获得新闻工作优秀成绩三等功二次。转业后相继在宝鸡图片社,宝鸡摄影学校,西安陕西正爱救助服务中心从事秘书文字材料撰写和摄影作品拍摄工作。业余爱好创作诗歌,散文,评论,摄影等文学作品至今,在军队地方报刊及网络媒体刊登发表作品百余篇,其中有十余篇参选荣获比赛奖并收编于文学作品专辑。
【诗韵楼观】
~~~~~~~~~
纵情笔墨 快乐自我
~~~~~~~~~
特邀顾问:王芃 张地君
文学顾问:魏龙
总编:诗韵楼观
主编:陈洁 张香荣
编审:吴建辉
编委:宛雪 秋芝韵 吕孔雀
美术编辑:吕义孝
刊头制作:宋育平
文宣:魏龙 存良
法律顾问:吴建辉(兼)
投稿加主编微信:13991136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