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微步,岁月静缓。在生命的长河里,一或如梦如幻,前有亿万年的记忆,后有亿万世的飘散,一或如诗如歌,书写有限的长度,绘画无限的宽度,喜欢自己的喜欢,历史终会留下春秋的痕迹。高秋先生是一位在书法、中西画及雕塑等艺术领域都有所成就的艺术家,是一位丹青艺术追梦人,是一位季节的耕耘者。用他坚实的书法、绘画功底、良好的文化素养,在艺术的领地不断探索、不断前行,用心灵与智慧书写着自己的精彩篇章,使其人生烨烨生辉。
“千古风流情 最是繁县好”高秋就出生在这钟灵毓秀的千年古城——四川新都·新繁。这里有几千年丰厚的历史文化脉络,人文蔚起,名人名家灿若星河:汉代教育家任末、唐代名相李德裕、北宋殿中侍御史梅挚、元朝右丞相张惠、明清学者诗人费密及“费氏六乡贤”等等。无数文人雅士在这“西蜀膏腴”之地争流而上,留下了光辉灿烂的诗篇。
据更早历史记载,新繁归属蜀郡管辖,地处巴蜀中心,以此奠定了深厚的文化底蕴,素有“川西碧玉 西蜀膏腴”之美誉,至今保存有全国唯一完好的大唐名园——东湖公园,园内景致幽静,鸾翔凤集,杜甫《绝句》“窗含西岭千秋雪”就是由东湖公园“望雪楼”产生灵感而作。一隅芳华,深引路人而驻足,半点星光,照亮家乡之风貌。
长于斯的高秋,饱受这深厚的历史文化熏陶,经过风风雨雨的洗礼,从而开花结果又不断吐故纳新,植繁他文化艺术的传承。
新繁,就是他人生的道场!
胸中有沟壑,志不在年高。半个世纪前,高秋就跟随当地民间书画家学习书画艺术。此时,正值知识青年到“大自然”中接受“再教育”时期,为响应时代号召,十七岁的他就投入到命运洪流中,去锻炼去学习,岁月的洗礼让他品尝到了人生三味。由于高秋具有艺术特长,一段时间后人民公社派他学习电影放映专业,在他走乡入村电影放映工作的同时还为人民公社办刊物写标语。每当为乡村群众放映起具有时代特色的坝坝电影之时,他也在审视着百态的社会,思索着自己的人生,默写着这段漫长的旅程,站在时光的渡口,细数经年过往……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正是高秋这段特殊的人生经历,生活中的一段际遇,成为了他艺术生涯中的宝贵财富,他直面人生,笑看春秋,让迷惑的心灵获得从容,以丹青记录历史,描绘山河,不光有养眼的画面,更有有趣的灵魂。难道说,这不就是一段源缘么!
时光漫漫,岁月如花。缘分使然,高秋有幸邂逅岭南派著名画家刘春草,在其点拨下受益良多,凭其他与生俱来的禀赋,用功蒙养,融情顿悟,终以成熟的笔墨诠释着自己对书画艺术的璞真感受,青年时期他就被书画艺术圈所归纳。
“他人方寸间 山海几千重”经年间,高秋先生流连名山大川、亲近自然,记录人文风情、绘画山野意趣、描述江湖锦绣,几易其稿,终成《南山寿居图》,整个画面严谨的构图,唯美的线条,勾勒出山的魂骨,树的生机。大胆的水墨渲染,把山的灵气、水的动感、云雾的悠然,表现的淋漓尽致。隐隐约约的山间屋居,飘飘渺渺的帆船点点,巧妙地点明了主题,更是有意无意间地反映出作者不羁的个性,豁达的人生,又不失太白“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把酒问月时的豪放。
慢慢品味,久久端详,再读山读水,再看云看雾,那无边无际的思绪,那若隐若现的山岚,那如梦如幻的意境,又隐透着恬静祥和的“日月宜长寿,天人得大通。喜闻题宝偈,受记莫由同。”的无量寿福之气。
“斜阳无睹看斜阳,山包林荫俱染黄。莫道老牛归去饱,牧人炉下正生香。”这是高秋先生《斜阳里》这幅画作的款识,它不单单是诗意画的表达,也不是《斜阳里》画作的总结,它是画家与诗人对话交流的一种方式;是画家与诗人心灵默契的共鸣;是画家与诗人对自然和谐、微笑大地的寄托。
这幅作品看上去虽然没有那种一眼辽阔无垠的感觉,却让人被动走进、陶醉在此情景中。这幅作品高秋先生融合了中西画法,他把中国画的水墨线条充分运用,把西洋画的色块随意铺陈,虚实并用,写意写实相辅相成,牦牛和羊群活脱奔放,花草相间,生机昂然,再配以瓦当题款,更是增添画面的古朴与画意的绵延。
读画就是读作者的人生,品读高秋先生的作品,就是品味春花秋月的意蕴,沧海桑田的变幻,物我相忘融为一体,艺术深深扎根在他灵魂深处。莫不表达出先生:自信豁达,文武纵横,潇洒驰骋的人生气概。
高秋 (继勇),字临水、号北农、别号秋子,籍贯山西吕梁。系全国百姓学习之星、国家对外友好文化使者,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画院画师、四川省金石书画研究会常务理事、四川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成都市新繁书画院院长。
先后获得全国书法、美术作品大赛一、二、三等奖。在绘画方面,高秋先生的作品《问墨溪山》 《山高水长》等被故宫博物院、中国画院等权威机构收藏,这也体现了其作品的艺术价值和社会影响力。此外,他的多幅作品还被国际艺术中心、中国艺术基金会、美国、欧洲集邮集团入选入展,并被印刷成邮票四海发行。
高秋先生除了书画艺术上的成就,还是一位秉持初心使命,有人文情怀的艺术家。近年,为现代化文明城市发展建设,创作有《仁和天下》《繁江流韵》《南丝绸之路》《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滇海宦游》《杨升庵讲学》等主题性城市、校园文化大型雕塑作品,编辑有《我们的心永远忠于党》《翰墨初心》《翰墨廉心》等多部书法、美术、摄影作品集,出版有个人画集。
先生用自己的才情与心力营造了一个艺术天地:一座有千年型态的雅致艺术苑“咏墨轩”。他以区域的红色文化、廉洁文化、历史文化为本源,在优秀的传统文化与现代多元文化相互融合背景下,致力于书画艺术的传承与发展。高秋先生作为“全国百姓学习之星”深知自己的社会责任,长期组织开展文化公益活动,他和他团队的事迹得到从中央到地方的首肯和表彰,相继被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中国日报、新华网、国家体育总局网、中国新闻联播网、中国文化网、中国教育新闻网、世界和平联合会网、国际环球快报、联合国文化发展委员会、奥林匹克文化推广委员会、华盛顿电视台及省、市、区等上百家国内外主流媒体做了宣传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