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惠渠精神与延安精神一脉相承
文/云蒙山人
【内容提要】延安精神洛惠渠精神一脉相承体现在:它们的立足点、出发点和落脚点依然紧扣一个主旨——为人民服务,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它们都集中体现了我们党的初心使命,深刻揭示了我们党长盛不衰的奥秘,也是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的必然要求,那就是“在艰难中求生存,在生存中求发展,在发展中创煌。”而统领这“三部曲”的灵魂,就是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盼人民之所盼,就是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心为民所系,就是把人民当作我们最大的关切、最亲的血脉、最终的考官。
【关键词】洛惠渠精神 延安精神 为人民服务

一、延安精神概述
延安精神中国共产党创造的一种红色革命精神,在革命圣地延安诞生。延安是举世闻名的中国革命圣地。从1935年到1948年,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在这里领导、指挥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实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诞生了毛泽东思想,奠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基石。
延安精神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国人民的宝贵财富。梳理延安精神的核心,三条主线是自力更生艰苦奋头的创业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理论联系实际的精的求是精神,其本质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个宗旨是为人民服务。
回顾党的历史,从在上海成立到井冈山时期,从遵义会议到延安时期,从西柏坡到夺取全国政权,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新时期,艰苦奋斗是工作作风,也是思想作风,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本色,是凝聚党心民心、激励全党和全体人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共同奋斗。
二、洛惠渠精神概要
洛惠渠精神是延安精神的当代实践。上世纪五十年代初,陕西省商洛市洛南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带领下,战天斗地、克难攻坚,誓教洛水上梁塬。
1952年9月起,冯培智调往洛南任县长、委县书记12年,为改变洛南人民的生活立下了汗马功劳。特别是1958年秋动工修建的“洛惠渠”,堪称人间天河。洛惠渠全长(含土渠)54千米,打通26座悬 崖、29座峻岭,开凿盘山石渠22.5千米,比举世闻名的红旗渠开工还早两年。工程凝聚了3300多建设者的心血,成为洛南人民的生命渠、智慧渠、幸福渠、革命渠。尤其是建设过程中锻造出的“艰苦奋斗、自强不息、勇于牺牲、敢于创造”的洛惠渠精神,成为弥足珍贵的精神矿藏。从此以后,天黄地苍的四十里梁塬变成了沃野粮仓,居住在这里的人们改变了命运,下游流经处的人民也成为受惠者。
一渠送甘露,万代传清名。洛惠渠不仅流淌着来自草链岭的甘泉,更传承着弥足珍贵的洛南基因。这基因里,有规划者们的坚持科学、相信人民、大胆探索、严谨考证,有建设者们的艰苦奋斗、自强不息、敢于拼搏、勇于创新,有管护者们的默默奉献、精心照料、长期坚持、不计回报,更有受益者们的知恩图、报奋发进取、与人为善、敬畏自然。一句话,洛惠渠不仅流淌着生命甘泉,而且传承着延安精神。
三、洛惠渠精神与延安精神一脉相承
不论是延安精神,还是洛惠渠精神,它们的立足点、出发点和落脚点依然紧扣一个主旨:为人民服务。我们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初心使命,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为创造美好生活进行了长期奋斗。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集中体现了我们党的初心使命,深刻揭示了我们党长盛不衰的奥秘,也是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的必然要求。
1.两个精神都集中体现了我们党的初心使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我们党的百年奋斗史就是为人民谋幸福的历史,就是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历史。党领导人民打土豪、分田地,是为人民根本利益而斗争;领导人民开展抗日战争、赶走日本侵略者,是为人民根本利益而斗争;领导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是为人民根本利益而斗争;领导人民开展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变一穷二白的国家面貌,是为人民根本利益而斗争;领导人民实行改革开放、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同样是为人民根本利益而斗争。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是彪炳中华民族发展史册的历史性胜利。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新征程上,要继续在让老百姓过上更加美好生活的奋斗中践行初心使命。
2.两个精神都深刻揭示了我们党长盛不衰的奥秘。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我们党的章程开宗明义: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我们党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在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始终同人民在一起,为人民利益而奋斗,是我们党立党兴党强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赢得人民信任,得到人民支持,党就能克服任何困难,无往而不胜。
3.两个精神都拥有一个共同的时代背景,那就是“在艰难中求生存,在生存中求发展,在发展中创煌。”而统领这“三部曲”的灵魂,就是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盼人民之所盼,就是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心为民所系,就是把人民当作我们最大的关切、最亲的血脉、最终的考官。一切事业都要顾及人民群众“答应不答应,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当作我们赤诚的初心和神圣的使命。
“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至今诵读《为人民服务》的经典名句,我们仍觉历久弥新。“老百姓是地,老百姓是天,老百姓是共产党力量的源泉。”从群众中来,到人民中去,保持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不仅是中国共产党打江山的取胜法宝,也是共产党坐天下的根本原因。
“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为人民服务是我们的信仰之基、力量之源、希望之本。“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为民造福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因此,从这点说,延安精神和洛惠渠精神异曲同工、一脉相承,归根结底统一为一个心声:“为人民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