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塘观潮
作者-聂金杨
浙江潮涌欲洗空,
排山倒海气贯虹。
挺进拧成亿股线,
转身撞起万丈峰。
奥妙细微生何力,
平湖巨浪自然动。
人似尘埃知敬畏,
激急勇退真英雄。
残荷
作者-聂金杨
芳华褪尽殇满池,
碧水寒烟泣枯枝。
一缕残香斜阳晚,
西风萧瑟入梦迟。
残荷之韵,秋意浓情
一一评著名诗人聂金杨作品<<七绝-残荷﹥﹥
作者-黄飞鸿
在秋风轻拂的池畔,聂金杨笔下的《七绝·残荷》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勾勒出一幅深秋残荷的凄美画卷,引人深思,令人动容。此诗不仅描绘了自然之景的转换,更寄托了诗人对生命更迭、时光易逝的深刻感慨。
首句“芳华褪尽殇满池”,开篇即点明主题,以“芳华褪尽”四字,简练而深刻地描绘了荷花由盛转衰的自然过程,而“殇满池”则进一步渲染了这种衰败所带来的哀伤氛围,整个池塘仿佛都沉浸在一种淡淡的哀愁之中。
次句“碧水寒烟泣枯枝”,通过“碧水”与“寒烟”的对比,营造出一种清冷孤寂的意境。碧水依旧,却已难掩秋日的寒意;寒烟袅袅,更添几分萧瑟之感。而“泣枯枝”三字,则以拟人化的手法,赋予了枯枝以情感,仿佛它们也在为荷花的凋零而悲伤,使画面更加生动,情感更加饱满。
第三句“一缕残香斜阳晚”,笔锋一转,将读者的视线引向远方。斜阳西下,余晖洒落,与池中残留的荷香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难以言喻的美。这一缕残香,不仅是荷花生命的余韵,更是诗人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无限怀念。
末句“西风萧瑟入梦迟”,以“西风萧瑟”作结,既呼应了前文的秋意,又预示着夜晚的降临。在这样一个寒风瑟瑟的夜晚,诗人或许正沉浸在对残荷的沉思之中,以至于“入梦迟”。这一句不仅写出了时间的流逝,更暗示了诗人内心深处的那份不舍与留恋。
整首诗以残荷为题,却不仅仅局限于对残荷的描绘,而是借物抒情,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时间、自然的深刻感悟。聂金杨以精炼的语言、丰富的意象、深邃的情感,为我们呈现了一幅既美丽又哀愁的秋日残荷图,让人在品味之余,不禁感慨万千。
作者黄飞鸿,东北著名文化人士,诗词评论家。
残荷之韵,秋意浓情
一一评著名诗人聂金杨作品<<七绝-残荷﹥﹥
作者-黄飞鸿
在秋风轻拂的池畔,聂金杨笔下的《七绝·残荷》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勾勒出一幅深秋残荷的凄美画卷,引人深思,令人动容。此诗不仅描绘了自然之景的转换,更寄托了诗人对生命更迭、时光易逝的深刻感慨。
首句“芳华褪尽殇满池”,开篇即点明主题,以“芳华褪尽”四字,简练而深刻地描绘了荷花由盛转衰的自然过程,而“殇满池”则进一步渲染了这种衰败所带来的哀伤氛围,整个池塘仿佛都沉浸在一种淡淡的哀愁之中。
次句“碧水寒烟泣枯枝”,通过“碧水”与“寒烟”的对比,营造出一种清冷孤寂的意境。碧水依旧,却已难掩秋日的寒意;寒烟袅袅,更添几分萧瑟之感。而“泣枯枝”三字,则以拟人化的手法,赋予了枯枝以情感,仿佛它们也在为荷花的凋零而悲伤,使画面更加生动,情感更加饱满。
第三句“一缕残香斜阳晚”,笔锋一转,将读者的视线引向远方。斜阳西下,余晖洒落,与池中残留的荷香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难以言喻的美。这一缕残香,不仅是荷花生命的余韵,更是诗人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无限怀念。
末句“西风萧瑟入梦迟”,以“西风萧瑟”作结,既呼应了前文的秋意,又预示着夜晚的降临。在这样一个寒风瑟瑟的夜晚,诗人或许正沉浸在对残荷的沉思之中,以至于“入梦迟”。这一句不仅写出了时间的流逝,更暗示了诗人内心深处的那份不舍与留恋。
整首诗以残荷为题,却不仅仅局限于对残荷的描绘,而是借物抒情,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时间、自然的深刻感悟。聂金杨以精炼的语言、丰富的意象、深邃的情感,为我们呈现了一幅既美丽又哀愁的秋日残荷图,让人在品味之余,不禁感慨万千。
作者黄飞鸿,东北著名文化人士,诗词评论家。
黄鹤楼
作者-聂金杨
黄鹤飞走逾千年,
千年诗意尚凛然。
凛然游客纷沓至,
沓至俱诵崔颢篇。
颢篇七律万人赞,
人赞华章超空前。
空前绝后难逾越,
逾越古贤待明天。
回文诗
秀山古柏
作者-聂金杨
秀山空雨空山秀,
香柏古风古柏香。
香柏古风古柏香,
秀山空雨空山秀。
对联:蚯蚓蜘蛛
作者-聂金杨
檐下蜘蛛一腔丝意
庭前蚯蚓满腹泥心
聂金杨,1965年生于广东郁南县。全球华人诗词协会等文学会员。在媒体历年发表作品约5000,得曾宪梓先生欣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