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头条]品赏贵州作家刘应举老师的佳作《晨间寄语457》「飘舞的剑」(6773辑)

晨间寄语
国庆节续篇。领略了小城烙锅一条街的热闹,再看老家小镇的人气,旺啊。
我一位表弟的岳母去世,93岁,他们家拿当喜事办。去到那里,也是在一条小街上,表弟外家弟兄姊妹多,又是老户,街坊邻居,既是帮忙,也算客人,人满为(呼)唤,小声说话听不见。现代人的观念前瞻,“人固有一死”,93岁是高寿,老人膝下儿孙满堂。眼见小街披麻戴孝的不少,但却看不到一个愁眉苦脸的。老人老喜,老人身前的老友老亲要来坐坐,不少拄着拐杖的有子孙跟在身边,生怕有什么闪失。有老人也会说话,说远处回来过节的吃老喜,=大家聚在一起过个闹闹热热的节日。那情势,亦如老话讲的,吃得“瓢叫碗吼”,说笑打闹声,此起彼伏…。
我和老婆从小街席上“吃”出来,上了高速,加入奔涌的车流。老婆说,看来年纪大的人还是尽量不要在节日里出来,少在收费站的车列里挤。年轻人也不容易呀,平时上班下班讨生活,只有与孩子在节假日里出来转转,这是人之常情。她指着花杆议论,既然不收费,何必一车一杆?直接放开让大家畅通无阻多好呀…。
节日里的省城与小城小镇不一样,小区里少了平日里的来来去去,全家外出的多了,反增几分宁静。闹市区不同,车水马龙,霓虹耀眼翻飞…。都说中国人节日里最突显的特征就是“吃”,路边摊是最为活跃的地方。可以说,如果谁想在吃上赘笔,一定要多去路边摊,那里有讲不完的口水话,还有不少的故事,更有你想象不到的舌尖精彩…。
我说贵阳的地铁有比北京地铁好的优势。一是车型新颖,二是噪音低,其他方面不述。但是国庆节的贵阳地铁,远比平常日子的拥挤嘲杂,这是自然现象里的又一突显,表明了国庆节期间的快乐出行与人员往返和喜欢,谁也不想成为舍男舍女,争相在国庆节里延伸自己的作息,愿意。
新的一天,早安!
2024.1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