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难忘那个秋天
文/吉耀国
天高云淡,秋风送爽;五谷金黄,遍地飘香。美丽的秋天,象征着果实,意味着收获。我喜爱秋天,更难忘 三十二年前的那个秋天。
上个世纪的一九九二年十月金秋,当时在乡文化站工作的我,收到了北京《现代作家》编辑部的一封邀请信,让我去参加为时六天的文学创作笔会。
我在学生时代就爱好文学,步入社会后并有所创作。收到邀请信后的心情当然是非常高兴的。虽然以前也曾多次参加过各种笔会,但进京还是第一次。信封里同时还装有一纸呈给当地政府的公函。我拿着公函和邀请信,去向主管乡文化工作的领导汇报。领导很是支持我,并同意报销旅差费和会费。于是,我另外自筹了十几斤全国粮票,按期在一个秋风飒飒的晚上,从长春踏上了开往北京的列车。
北京首都,是全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我忘不了在那六天笔会的日子里,来自全国各地的五十五名文学爱好者们,从四面八方云集于此,讨论着各种体裁的文学作品,聆听着作家学者们的精彩演讲,使我更加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许许多多的知识。
笔会典礼开幕式很隆重。主编金鑫在德国柏林讲学未能及时赶回来,会议由副主编徐森主持。"全国现代作家笔会典礼"十个大字的横幅悬挂在会场正前方。一些知名作家、学者在主席台上入座:我国的著名诗人牛汉先生,鲁迅文学院的刘健博士,人民日报的刘伟女士,中国青年报副刊主编王长安,农民日报的杨志华,中国体育报的马力等。开幕式结束后大家合影留念。
《现代作家》编辑部在六天笔会的日子里,共举办了四个讲座。另外又请来了留学过美国的博士后孙津先生讲"文学的起源",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吴思敬讲“诗与梦",我们大家都受益匪浅。编辑部还在笔会期间组织了一天旅游,两辆豪华的大巴车,载着全体学员和编辑部的所有老师共七十多人,游览了十三陵和八达岭长城。
笔会的最后一天晚上,编辑部公布作品获奖名单和召开联欢会。奖级分三个等次,我的散文《歌海漫游》获二等奖,并颁发了获奖证书和奖品。这是大家在北京最后的一个晚上,联欢晚会丰富多彩,很是热闹。每桌还分发了瓜籽、糖块儿和苹果。编辑部的徐森副总编和编辑老师们带头上台唱歌跳舞,大家也纷纷参与其中,朗诵诗的讲故事的表演小品的尽呈风采。这是一场我此生中难以忘杯的联欢晚会!……
时光荏苒,一晃三十二年过去了,如今又是一个秋天。现在的我已经年至古稀,每当回想往事的时侯,我都非常珍惜和留恋那次笔会的故事,同时也永远忘不掉那个金色的秋天!
2024年10月3日于公主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