烦请读者朋友帮忙点击文后“赞赏”后面的广告
《我要回家》故事梗概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部分。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这是世界上各主权国家的共识,也是台湾的主流民意。不管“台独分子”如何去中国化,如何搞分裂祖国的白色恐怖,都阻挡不了包括台湾人民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统一台湾的决心和意志,都不能阻挡包括台湾人民在内的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阻挡不了台湾人民回归祖国大家庭的恳切愿望。
1949年,国民党战败退守台湾,一个军官将妻儿托付给勤务员,随军赴台。后返回无望,又在台湾另组家庭。及至两岸解冻,才知道妻儿尚存。乃拼尽余力,尽量弥补对大陆妻儿的愧疚。终于积劳成疾,更兼郁郁寡欢,因癌症去世。台湾妻儿捐弃前嫌,继续与大陆大妈、哥哥通信。母亲故去后,兄妹俩回到大陆老家,祭拜祖先、大妈,看望父亲的勤务员。商量父亲遗骸回家安葬的问题。大陆兄弟也跨越海峡,到台湾眷村祭奠父亲,看望弟妹。台海两岸,骨肉相连,语言同音,文化同根,命运一体,自应捐弃前嫌,同舟共济,携手同心,反对“台独”,推进祖国完全统一,共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
我要回家(中篇小说)
博爱人
我们是东海捧出的珍珠一串,
琉球是我的群弟,
我就是台湾。
我胸中还氤氲着郑氏的英魂,
精忠的赤血点染了我的家传。
母亲,酷严的夏日要晒死我了;
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城一战!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闻一多《台湾》
接上期。
三十
与大陆恢复通信后,唐应该得知他的勤务兵几十年来,一直照顾李芬芳母子,十分感慨。料想自己不可能回去,就是回去也不能跟李芬芳一起过日子了。他给儿时朋友写信,要撮合勤务兵与李芬芳结婚。
“唐应该让你跟李芬芳结婚,”朋友对廖家荣说。
“长官是长官,夫人是夫人!”廖家荣一听,正色道。“长官叫我照顾夫人,我就照顾夫人,长官回来我就还给他夫人,怎么叫我和夫人结婚!不像话!长官不回来,我宁愿一辈子光棍,宁愿一辈子照顾夫人!以后不可再提。”
唐应该接到朋友的回信,更加佩服廖家荣的忠心耿耿。卧病在床的日子里,他经常给儿子女儿回忆战争岁月,讲起廖家荣。
“抗日战争胜利了,而剿共却失败了,剿来剿去,把自己剿到台湾孤岛来啦。国民党八百万军队,被共军一百万军队打败,还整天喊反攻大陆,大陆却是越来越强大,越来越富裕,连原子弹、氢弹都制造成功啦,连美国都怕大陆几分,你还能反攻大陆?所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共产党就是得到老百姓的支持拥护,国民党没有老百姓的支持拥护。连联合国都不要你国民党,而要中华人民共和国!连美国都与大陆建交,与台湾国民党政权断了关系!台湾就是自封的伪朝廷,中华人民共和国才是正统,大陆迟早要统一台湾!”
“你可不要胡说八道!”陈桂花赶忙制止。
“我不是胡说八道,”唐应该虽然生病了,但还是嘴硬,几十年憋在心里的话一股脑儿倒出来。“台湾政权就是割据势力!像三国时候魏蜀吴,像清朝初期台湾的郑氏王朝,像早年民国军阀,张作霖、吴佩孚,割据一方,称王称帝,台湾政府就是割据政权,伪朝廷!郑氏的台湾最后不是被康熙帝收复啦?现在也一样,台湾迟早要被大陆收复!”
“越说越过火了!”陈桂花制止道,“我看你是病糊涂啦,小心别人告发,我们还要过日子。”
“我在家说说而已,我又没出去说。”唐应该回道。
不久之后,台湾开放老兵返乡探亲。唐应该激动得热泪盈眶。他天天都坚持锻炼,盼望身体好起来,能回大陆探亲。当然,他的锻炼就是在家附近街道,散散步、伸伸手、踢踢腿这类轻活动。他已不能跑步、也不能练功夫,更不能做俯卧撑、举哑铃、翻双杠了。陈桂花带着唐选强兄妹,到妈祖庙焚香祭拜,祈祷唐应该恢复健康,全家平安。锻炼也好,祈祷也罢,都没能挽留他的生命。唐应该走到生命的尽头。弥留之际,他向唐选强交代后事。
“两岸统一后,把我的骨灰带回大陆家乡安葬。一定要代表我去看望廖家荣,向他表示感谢,要帮他找到家乡,让他落叶归根。要继续与大哥通讯联络,你们是我的亲骨肉,不要因为我不在了,就断了联系,打断骨头连着筋,兄弟始终是兄弟,割不断。”
三十一
阿叔的亲人,柿树村的侄儿侄女们,四个人开着一辆白色轿车来到兴旺县人民医院。腾村、台湾、柿树村的兄弟们自然相认一番、流泪一番、拥抱一番、寒暄一番,互相说着感谢的话。柿树村的兄弟感谢腾村的兄弟照顾大伯七十年,而腾村的兄弟则感谢他们的大伯照顾他们七十年!
“碰上新时代,我们过上好日子,亲人也团聚啦!”一帮人无限感慨。
于是廖家荣要回家了。兴旺县人民医院感佩廖家荣的抗日精神,感佩他照顾长官夫人一家七十年,决定免费派一辆救护车、一个医生和一个护士,护送他回桂林市恭城县柿树村。兴旺县的两位志愿者,一男一女,与医护人员一起坐救护车。腾村、台湾的兄弟们就坐一辆广汽传祺越野车和宝骏面包车。柿树村的四个人,依旧坐他们的白色轿车,在前面带路。其实,用不着带路,司机们用北斗导航就可以直达目的地。
“我们也有自己的汽车了,放在几十年前,简直做梦也不敢想。”唐选富对唐选强道,“我们当年连饭都吃不饱啊!”
饥饿是他刻骨铭心的记忆。那年十月,晚稻还没收割,家里实在揭不开锅了。李芬芳叫上阿叔和唐选富,到黄岭坡地上挖木薯充饥。黄岭山脚下是一片干旱的黄土坡地,他们生产队各户都有自留地在这里。虽然立秋已过,但南方之南还是非常炎热。太阳光芒四射,把木薯叶晒得焉巴巴,都卷起来了,似乎一捏就粉碎。这时候还不是木薯收获的季节,但李芬芳顾不了那么多,小就小点,嫩就嫩点,吃饱肚子再说。
阿叔挑着一担木薯块茎,走在前面。李芬芳挑着一担木薯叶,走在中间,木薯叶要轻很多。唐选富手抱一小捆木薯叶,走在最后。木薯叶用来喂猪。他们养着一头小白猪。而木薯块茎用来喂人,他们的米缸已经空了许多日子了。
回到家,三个人习惯性的作了默契的分工:李芬芳刮木薯皮,然后切成一片片。阿叔挑着两只水桶,到冲锋岭灯草冲挑泉水回来煮木薯。一般来说,腾村人洗菜洗衣服就挑鸭儿江水渠的水,煮饭煮菜就挑冲锋岭灯草冲泉水。唐选富洗铁锅,抱来柴草,生火烧水。不一会功夫,木薯煮熟了。唐选富两手倒换,抛着一片滚烫的木薯,就要放进口中。
“先过一遍凉水再吃,要不会吃醉!”李芬芳慌忙阻止。
李芬芳对儿子说,操着官话口音的粤语方言。虽然她不是土生土长的腾村人,阿叔也不是,但他们都听邻居说过,煮熟的鲜木薯要过一遍凉水才能吃,否则会吃醉。阿叔舀了一瓦钵凉水,把煮熟的木薯片放进水里泡了片刻。三人就开始啃木薯片,嚼木薯片。肚子渐渐吃饱了,但李芬芳和唐选富却渐渐地开始头晕眼花,看什么都是重影,甚至是多影。而且,李芬芳还唱起了歌。
“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解放区的人民好喜欢 ,民主政府爱人民呀,共产党的恩情说不完……”
而唐选富则喊起了口号。学校组织学生搞夜呼,唐选富记住了口号。
“打倒弃农经商!”
“打倒地富反坏!”
阿叔平常都是等李芬芳母子吃好了再吃。这次虽然也同时吃,但吃得很少,他想等夫人少爷吃饱后再正经吃,然而却看到这骇人的一幕。阿叔慌了,不好啦,不好啦,夫人少爷吃木薯吃醉啦!听到呼救声,邻居大嫂走过来看究竟。听廖家荣说木薯片已经过凉水片刻,教训道,要在凉水里浸泡大半天。才泡一阵子,毒性还没脱去,怎么不醉!桂东南说的“醉”有两种意思,一种是喝“醉酒”的醉,一种是食物中毒、人还没死,讲话胡言乱语、出现幻象等。邻居大嫂看到他们母子醉得又是唱歌又是喊口号,赶紧叫阿叔去拿油罐。油罐里面才有不到一汤匙的花生油。邻居大嫂叫阿叔到她厨房去倒清油,清油就是花生油。她家清油也不多,就两个汤匙。
“去借清油,借满一罐才够!”她命令阿叔。
阿叔就跑步借清油,一共借了十一户,才勉强借满一个油罐,大约一斤半。
邻居大嫂给李芬芳母子灌清油。掰开李芬芳嘴巴,一汤匙清油灌下肚。然后掰开唐选富嘴巴,又是一汤匙清油灌下肚。轮换着给他们母子灌清油,弄得四个人前襟、衣袖都是油腻。忙活了大半天,一罐清油一滴不剩,母子才先后吐了半瓦钵木薯糊出来,清醒了。
“记住借了各家多少汤匙清油,明年先还几户,后年再还几户。”李芬芳嘱咐阿叔。
三十二
高速公路沿着绿水青山前进,宛如在一张巨大的绿色地毯上镶嵌着一道细长的黑边。汽车背着初春的太阳,一会向北,一会向东,总的方向是往北;一会穿行在翻着着绿色稻浪的田野,一会穿行于郁郁葱葱的山岭,一会穿过灯火通明的隧道。
“哎,我们过去走多远的路,都是靠双脚,现在坐汽车,跑在高速公路上!有谁想到,才几十年时光,我们国家变化如此大?真是做梦也梦不到这样美好的生活。”
唐选富感慨。想当年,自己在腾村分校上学,也是四月天。正是三黄四月的时候,去年的粮食已经吃完,而今年早春的禾苗刚刚分蘖、拔节。已经是第二节课,他们十分盼望时间快点过去,好回家煮粥吃。他们都没有吃早餐的习惯,或者说没有吃早餐的条件。肚子饿得咕咕叫,春天的阳光从窗口照进来,晒得人昏昏欲睡。唐选富趴在书桌上竟然睡着了,准确地说,竟然昏过去了。腾村分校是莲塘小学的教学点,有四个年级,只有两间教室,一、二年级一间教室,三、四年级一间教室。他们把这种班叫复式班。下课时间一到,老师放下课本,走到教室外,“当当当”敲钟。这个钟是犁头铁,犁田时崩坏了,就吊在檐下做钟,从一开始设立分校用到现在。敲钟也是老师自己敲,讲台上放着一只小闹钟,给老师报告时间。同学们看不到,等老师放下课本走出去敲钟,同学们一窝蜂跑出教室,谁也没留意唐选富睡着了、昏过去了。
阿叔收工回家,挑着两箩筐木薯干片,走在田埂上。他要挑到水碾房,把木薯干片碾成木薯粉。木薯粉兑入烧开的米汤,拼命搅和,然后捏成窝窝头,像德国鬼子的军帽,在饭头摆成一圈圈蒸熟。每人先吃一个两个“德国帽”,才允许吃一碗米饭。水碾房与腾村隔着一大片稻田,中间是腾村分校,都有田埂连通。家里的米越来越少了,每餐都要在饭头蒸“德国帽”,或者把木薯粉加入稀粥里煮成木薯漒,一家人靠木薯粉充饥。也只能是充饥,木薯是世界上最难弄最难吃最没有营养的食物了,过去人们是用来喂猪的,现在他们却要吃木薯饽充饥。阿叔挑着木薯干片,放学的孩子一个个走过去,就是不见少爷。虽说夫人怕影响不好,让他以后不要叫“夫人、少爷”,叫名字。但阿叔内心还是把唐选富叫少爷。他问小学生们,学生们都说不见唐选富。阿叔慌了,走到学校门口,放下担子,赶紧走进学校找少爷。阿叔没读过书,也没有走进过教室。但自从少爷上学后,倒是偶尔走进教室的,送书桌、凳子,或者送课本、铅笔、作业本,或者送衣服。
阿叔走进三四年级的教室,空荡荡的教室只有少爷一个人!他趴在书桌上,浑身都被汗水湿透了。他睡着了,或者昏过去了。阿叔三步两步,跨过学生们方形的小课桌,跨到少爷面前。
“少爷!少爷!”阿叔抱起少爷瘦小的身体,轻声呼唤。
没人的时候,阿叔总是叫“夫人”、“少爷”。
唐选富慢慢睁开眼睛,动了动嘴唇。
“我饿,”他轻轻吐出两个字。
阿叔落下泪来,少爷饿晕啦!他背起少爷,一路小跑回家。他的驼背更驼啦,嘴巴几乎咬到膝盖!
文/博爱人
编辑/王孝付

作者近照
作者简介:博爱人,本名唐海干,男,生于1965年12月26日。广西兴业县人,大学毕业。熟悉热爱农村,长期在农村工作生活,现供职于广西兴业县经贸科技局。
王孝付签名售书:王孝付创作的批判现实主义长篇小说《江南新梦》于2019年1月由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书价58元,另加邮费10元。另有少量长篇历史小说《白衣卿相——柳永》,售价38元,另加邮费10元,处女作,安徽文艺出版社2010年12月首版首印;两本书一起买,只收12元邮费,合计108元;作家亲笔签名并加盖私人印章,有收藏价值,值得珍藏。欲购书者请加作者微信:18856210219或18605621367(注明“购书”字样)。或者点击下面“阅读原文”进入购买。或者点购买直接网上购买。

批判现实主义长篇小说《江南新梦》梗概:该书是一部批判现实主义小说,故事发生在上个世纪之末的江南小城,是一部中国版的《茶花女》和《复活》式的悲剧故事。作品通过男女主人公的悲剧人生,透视了当今市场经济社会中人性在金钱面前的扭曲、异化与裂变,解读了人生、爱情、事业等永恒不变的人类主题,展现了在人欲横流金钱至上的经济乱世之中,清者自清和志行高洁者的人性之美……小说规模30余万字,183节,是一部都市题材的言情小说,也是一部现代版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品。长篇历史小说《白衣卿相——柳永》内容提要:“千古词状元,宋史未立传”“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柳永满腹经纶,却终生抑郁;才情绝世,却乐于与歌伎厮混;自诩“白衣卿相”,但最大的官职不过是一个屯田员外郎;生前穷困潦倒,死后却被无数后人追忆……本书以饱含深情的笔墨,基本依据传主一生的活动线索和命运起伏,刻画了柳永这位既生不逢时,又生逢其时的落魄词人的艺术形象,着力记述了这位大词人悲喜交集的人生。《金秋文学》是开放性纯文学电子刊物,守住文学最后一片净土,留下心灵最后的精神家园。现面向全国(海内外)华人作家、诗人、编剧、**家等文学爱好者征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