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岱庙碑刻(与本文无关)
岱庙里的马驎诗碑
乌强
泰安岱庙东南隅有座汉柏亭,耸立于三层台基之上,气势宏敞。汉柏亭四侧石砌台基嵌有历代名人诗碑二十三块,其中北侧台基西数第二碑为马驎诗碑。
马驎,字伯玉,咸阳人,正德十四年(1519)中举,嘉靖二年(1523)任博平教谕。道光十一年(1831)《博平县志》中有两处关于马驎的记载:一是《人道二·教谕》载:“嘉靖,马驎,长安举人,见传。”二是《人道七·儒林传》载:“明马辚(驎),字伯玉,咸阳举人,嘉靖二年司博平教,丰姿秀伟,文词隽丽,尤精于临池字画,一仿颜平原,而复能振厉风节,使士气奋兴,盖儒林之模范也。在博七年,两聘于秋闱,所得皆名下士。升顺义知县。”关于教谕一职,民国二十四年(1935)《茌平县志》解释为:“管理一县教育及训育士子的官员,俗称儒学老师,实补为教育行政官,多由科甲出身,极清高也。”
汉柏亭马驎诗碑存其诗二首,分别为《登岳感云》、《御帐感雨》。《登岳感云》诗曰:
崚嶒泰岳回天地,
此日登临慷慨长。
万壑风声喧草木,
满山云气湿衣裳。
秦封汉畤形盘踞,
鲁甸齐丘势渺茫。
一径渐通天上界,
虚无浑是会青皇。
《御帐感雨》诗曰:
扈跸当年曾驻此,
今朝风雨五松中。
悬泉瀑布分青嶂,
翠盖薄空护紫龙。
封禅叵知伤往事,
天书不必降瑶宫。
飞花落木山亭静,
独对寒云思莫穷。
清代孙星衍《泰山石刻记》“环咏亭诗”云:“马驎《登岳》及《御帐》诗,嘉靖丁酉十六年。”标明这两首诗的写作或镌刻时间。但是诗碑及哈佛燕京图书馆诗碑拓片上均无年款。明代《岱史》和《泰山志》均收录了马驎的《登岳》一诗。诗碑以草体书就,由于诸种原因,网络上的资料有的将作者姓名误记为马经或马驺,阅读时需注意辨识。
马驎的诗碑原在环咏亭,环咏亭在延禧殿西北。崇祯年间萧协中在《泰山小史》中描写环咏亭:“四周亩余,俱名人石刻砌垣。其间韩琦、蔡襄、范仲淹、欧阳修、石曼卿诸名贤手笔尤称珍贵。”该亭历经多次重修,至嘉庆年间亭中共存碑碣九十五块。民国十九年(1930)亭毁,古碑碣大部分遭毁散佚。
汉柏亭始建于1959年,位于炳灵殿 旧址之上,初因亭内立衡方碑、张迁碑两通汉碑,名汉碑亭。文革初,将汉碑更换为毛泽东诗词碑,因亭在汉柏院北部,便易名为汉柏亭至今。根据基台建筑看,应该是后来将有幸重新发现的、未遭严重损毁的包括原环咏亭马驎诗碑在内的古诗碑嵌于台基四侧的。
除康熙四十九年《茌平县志》有马驎所作的《贞节邴氏传》一文,目前尚未发现马驎的其他诗文作品,岱庙环咏亭中马驎诗碑完好地留存下来,又嵌于汉柏亭台基中供游人观览,显得尤为珍贵。而对于我们茌平文史爱好者来说更是一大幸事,他日在岱庙汉柏亭下,面对这块诗碑,可以细细体味这位近五百年前在博平为官先贤“文词隽丽”的诗作风格和“振厉风节”的书法魅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