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泥诗社莱西分社举办迎国庆采风活动——走进望城街道小院村
为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五周年、迎接“莱西会议”召开三十五周年这一极具意义的大庆时刻,响应莱西市文联和春泥诗社关于走进乡村进行典型创作的号召,9月26日,春泥诗社莱西分社、春泥诗社国学院在社长宋向辉的带领下,兴高采烈地来到了望城街道的小院村,进行现场采风,通过深入乡村生活,挖掘那些感人至深的故事和典型事例,用手中的笔去书写乡村的美好与变迁,为乡村的文化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以独特的方式纪念莱西经验创立三十五周年这一重要节点。
参加采风活动的有春泥诗社莱西分社社长宋向辉、春泥诗社国学院院长于许成、春泥诗社国学院副院长倪中敏、春泥诗社莱西分社文学院院长谭哲胜、八十五岁的春泥诗社莱西分社顾问、春泥诗社国学院顾问董金娟老人、春泥诗社莱西分社、春泥诗社国学院顾问刘希玲、莱西市融媒体中心记者苏明君、春泥诗社莱西分社执行秘书长、春泥诗社国学院秘书长谭旭东。
参加采风活动的人员首先在南京路上好八连诞生地纪念馆门前合影留念。然后在身着军装、英姿飒爽的解说员的引导下,进馆参观了南京路上好八连的前身华东军区特务团四大队辎重连在小院村驻扎时,生活练兵,与军民一家亲的鱼水情深情景,以及围绕其南下战斗,一直开进上海,在上海南京路上驻守,不拿群众一针一线,露天露营,克服困难为民服务的事迹。
展馆内资料翔实,形象生动。“好八连”精神指的是“艰苦奋斗、拒腐蚀永不沾”的精神。“南京路上好八连”是一个具有光荣历史和优良传统的英雄集体。几十年来,“好八连”官兵始终牢记毛主席写下的《八连颂》,坚持人民军队艰苦奋斗的政治本色,抵制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出色地完成了党和人民赋予的各项任务。
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都对“好八连”精神给予了高度肯定和赞誉,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军人和广大人民群众传承和弘扬这种宝贵的精神财富,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为国家建设、国防事业和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成为中华民族精神宝库中的璀璨明珠,不断激励着人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它体现了中国军人的高尚品质和坚定信念,也为全社会树立了崇高的道德标杆和行为典范。
展览馆内合影
参加人员还参观了小院村的设施完善、干净卫生的民宿,对于该村方便来访者,提供周到完善服务的做法大加赞赏。
小院村还是抗日战争时期,莱阳县委驻扎地(当时莱阳、莱西同为一个县),在这里召开了有50多共产党员参加的“小院会议”,小院会议确定了我党从宣传抗日到组织抗日武装,同敌人进行真刀真枪对抗的路线方针,以此为契机,即组织了抗日救国军第三军第九大队,从此莱阳县走上了真正抗日救国的道路。因此,“小院会议”也被称为莱阳、莱西历史上的“八七会议”,它与我党历史上1927年8月7日在汉口召开的“八七会议”确定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小院会议旧址经过整修,已经被开辟为小院村村史馆。里边布展了小院村发展历程的历史资料,大家通过参观,对小院村雄厚的群众基础和良好的村风形成,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参加人员还参观了好八连连部旧址,在大厅内,大家似乎回到了那个战争年代。
参观了小院村烈士名录
在村委办公室,大家一起进行了座谈。听取了龙水新村党委书记、小院村党支部书记张志强介绍了这几年建设打造好八连诞生地纪念馆以及通过纪念馆发展民俗旅游、弘扬好八连精神,带动全体村民发家致富,为村民谋福利的情况。
张书记首先对各位作家、诗人到小院村采风表示热烈欢迎。龙水新村位于市政府东北角,由十二个村庄组成,三个村在城区,9个村庄在吉林路北,沿潴河两岸分布,河西三个村,河东6个村,风光优美,特别是小院村南靠吉林路,西临s217,莱维高速从村后穿过,村居潴河西岸,西高东低,丘陵洼地对半,地域优势明显。小院村三十年代就成了我们党的根据地,县委在此召开了小院会议,它掀起了莱阳莱西的国共合作的抗日浪潮,我们莱西所有抗日活动都是小院会议后发生的。1947年8月6曰华东军区特务团根据当时情况需要在我村组建了由几十个胶东子弟参加的四大队辎重连,后来这支部队打下维坊,攻克济南,淮海战役后,进住上海南京路担任华东军区和上海市委的警卫任务,部队始终发扬我党我军的优良传统,拒腐蚀永不沾,艰苦朴素,钢铁纪律,成为我军一面旗帜”南京路上好八连”,八十年代八连寻根来我们村,我们建立了联糸,2017年5月南京路上好八连第四任指导员,上海警备区原政委王传友少将来我们村找到我,表达了对老家的关心,希望南京路上好八连能给老家做点实事,对老家发展做点贡献,后因疫情发生,有些活动无法进行,暂时搁置了。从2014年为探索村庄发展道路,我多方凑集资金,流转村民五百多亩地成立了青岛双龙泉家庭农场,历经7年多的时间,现已成为山东省示范家庭农场,山东省生态循环示范家庭农场,山东省精品采摘园,山东省乡村旅游示范点,国家级农业农村创新园区,多年的辛劳终于有了点成绩,也积累了一些乡村旅游的经验,作为新村党委书记我也很想带领我们新村有所作为,我们想利用我们潴河两岸的美丽风光为基础,小院村红色历史为核心,双龙泉家庭农场为龙头,集合各村资源打造龙水新村一条红色乡村旅游线路,发展我们龙水新村特色产业,通过产业振兴,推动乡村振兴。这一次我们通过小院门家疃北埠美丽乡村片区打造,共富公司及时跟进,谋化运营乡村旅游,我们将通过红色教育,民俗传承开展党员干部培训,各企事业单位的团建,冬令营,夏令营,学生研学旅行,房车露营,餐饮住宿来增加集体收入。

宋向辉社长说:听取望城街道龙水新村党委书记张志强依次对街道乡村振兴项目发展情况进行介绍时,仿佛能看到这几年那波澜壮阔的建设历程。好八连诞生地纪念馆的精心打造,如同一座巍峨的丰碑,铭记着历史与精神。通过这座纪念馆,民俗旅游蓬勃兴起,如同一股春风,吹遍了乡村的每一个角落。它带来的不仅仅是游客的欢声笑语,更是全体村民走向富裕的康庄大道。张志强书记以坚定的信念和无私的奉献,带领着村民们在这片土地上描绘出了一幅绚丽多彩的致富画卷.
在弘扬好八连精神的道路上,望城街道龙水新村每一步都坚实而有力。这种精神如同火炬,照亮了村民们前行的方向,激发着他们的奋斗热情。全体村民紧密团结,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共同为了美好的未来拼搏。这是为村民谋福利的伟大征程,是乡村振兴的生动写照。每一个细节都充满着温暖与希望,每一个举措都彰显着智慧与勇气。我们仿佛能看到村民们脸上洋溢着的幸福笑容,能感受到那股蓬勃向上的力量。在这片土地上,梦想正在绽放,希望正在升腾,一幅更加宏伟的蓝图正在徐徐展开,为世人展现着乡村发展的无限可能与辉煌前景。
在双龙泉家庭农场,大家实地参加了农场的劳动,参与了刨地瓜、掰苞米、采摘等活动。
春泥诗社国学院院长于许成、副院长倪中敏还向小院村进行了赠书活动。
撰稿:谭旭东 摄影:苏明君
审核:宋向辉
小院采风优秀作品选登:
参观小院村南京路上好八连有感
董金娟
在莱西小院村的圣地,
时光沉淀着历史的厚重。
那是南京路上好八连的诞生地,
每一寸土地都有英雄的梦。
我漫步于此,心怀崇敬,
仿佛看见年轻的战士们,
用热血与汗水,书写忠诚。
那奋斗的身影,如星光永恒。
这方圣地,承载着过往,
岁月无声,却倾诉着希望。
在这里,我感受着力量,
感叹着祖国的伟大与沧桑。
小院村的故事不会被遗忘,
它如同一座丰碑,屹立心房。
让我们咏叹这河山的壮丽,
铭记那不朽的精神篇章。
双龙泉家庭农场的赞歌
刘希玲
在双龙泉的轻吟里,
家庭农场如梦初醒,
垂钓的乐土,鹅鸭的欢歌,
绘就一幅生动的田园风情。
玉米与地瓜低语,
在肥沃的土地上交织希望,
苹果、梨树昂首挺立,
硕果累累,是自然的颂歌。
这里,是乡村的振兴之地,
好八连的精神在此传承,
勤劳与智慧并蓄,
创新与梦想齐飞。
双龙泉畔,笑声盈耳,
游人们在此寻觅乡愁,
孩子们追逐嬉戏,
老人们悠然垂钓,乐享天伦。
啊,双龙泉家庭农场,
你是乡村的瑰宝,是希望的田野,
在你的怀抱中,我们感受到生活的甜蜜,
在你的歌声里,我们聆听到时代的强音。
让我们携手共进,
为这片土地注入更多的活力,
让双龙泉家庭农场,
成为乡村振兴的璀璨明珠。
传承好八连精神
—访南京路上好八连诞生地小院村
谭哲胜
在历史的长河中闪耀,
好八连精神,如璀璨星芒。
从莱西小院村走出,
传奇故事,在岁月里传唱。
艰苦奋斗,是不变的乐章,
面对困境,挺起钢铁脊梁。
汗水挥洒在每寸土地,
拼搏的力量,铸就辉煌。
拒腐蚀永不沾,如圣洁之光,
心灵纯净,不被欲望捆绑。
坚守原则,秉持正义方向,
廉洁之风吹拂,满是希望。
全心全意为人民,誓言滚烫,
奉献的脚步,从未曾彷徨。
心系百姓冷暖与安康,
爱的火焰,把世界照亮。
新时代的征程,号角已吹响,
传承好八连精神,步履铿锵。
让那荣耀的火炬高高举扬,
照亮未来,书写壮丽篇章。
小院村的赞歌
倪中敏
秋风送爽丹桂香,国庆之际诗意扬。
春泥诗社来小院,采风助力乡村强。
干部群众共欢谈,创作热情被点燃。
“好八连”馆忆往昔,抗战风云浮眼前。
遗物旧枪证历史,国耻铭记永向前。
解说之声刻心间,国泰民安创作欢。
双龙泉畔共富途,采摘实践笑声传。
硕果盈枝金秋月,丰收喜悦漫心田。
国学书籍进乡村,文化推进意绵绵。
书记欢迎心欢畅,创作基地盼起航。
社长豪情展未来,乡村振兴放光芒。
小院梦想正飞扬,担当使命谱华章。
二龙居福地
·春泥国学院调研望城街道小院村
——元素阴阳文化创始人于许成
阴阳和合成大道,润泽黎民临人间。
黄龙黑龙呈吉祥,二龙福居小院村。
一九三八小院会,胶东抗日大旗杆。
南京路上好八连,诞生此地腐拒沾。
盛世双龙小院村,红色基因代代传。
五业兴旺村振兴,万象更新喜连连。
舍得为本成大业,村委聚福村民欢。
元素阴阳贯中庸,读懂中国举世安。
参观南京路上好八连诞生地有感(′外二首)
谭旭东
莱西小院育英贤,烽火征程意志坚。
沐雨栉风赢盛誉,爱民拥政著宏篇。
半丝半缕常思俭,同德同心总向先。
岁月峥嵘铭史册,初心不改耀长天。
踏莎行 • 弘扬好八连精神
昔日莱西,初萌锐质,南疆转战披荆棘。
街头露宿显高风,沪城情暖留踪迹。
严守规箴,不沾毫粒,一针一线皆珍惜。
精神不朽永传扬,中华浩气增辉熠。
清平乐 • 幸福小院
秋临小院,霜叶红如幻。
风卷五粮金浪灿,果坠枝头香漫。
庭前菊韵幽芳,溪边荻絮飘扬。
岁月安然静好,农家喜乐丰穰。
七律·采风望城小院村(外二首)
宋向辉
金秋丹桂韵悠长,墨客开怀小院香。
春泥采风添意趣,干群欢叙热情彰。
八连馆内思烽火,双龙泉边笑语扬。
硕果盈枝书进馆,振兴梦想放光芒。
鹧鸪天·共谱乡村振兴新华章
小院村中风韵长,双龙泉畔意飞扬。
南京路上八连勇,红色基因四海强。
诗韵美,艺花香,社科哲理化新章。
乡村发展宏图展,文化繁荣岁月昌。
共谱新农村建设华章
在时代的画卷中,有一抹璀璨的色彩格外引人注目,那就是南京路上好八连所弘扬的精神与望城街道小院村的蓬勃发展交相辉映。
望城街道小院村,宛如一颗闪耀的新星,在双龙泉家庭农场闻名全国的光芒照耀下,展现出无限的生机与活力。这里,有张志强这样一位优秀的村支部书记。他作为莱西经验推广中新一代新农村党支部书记的优秀典型,以坚定的信念和务实的行动,带领着村民们走向富裕与繁荣。他就像一位领航者,在新农村建设的航道上破浪前行,为乡村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而青岛春泥诗社国学院以及春泥诗社莱西分社,也积极投身于这场伟大的建设之中。他们以文艺赋能,用诗意的笔触描绘着新农村的美好画卷。他们的参与,让这片土地不仅有物质的富足,更有了精神的丰盈。他们用诗歌唤醒沉睡的乡村记忆,用文艺活动点燃村民们的热情,让每一个角落都洋溢着文化的气息。
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我们仿佛看到了金黄的麦浪随风翻滚,听到了欢快的笑声在田野间回荡。那是辛勤劳作的农民们收获的喜悦,那是新农村建设带来的幸福之声。南京路上好八连的精神在这里传承,激励着每一个人勇往直前,不断奋斗。
文艺与乡村建设相互融合,相互促进。春泥诗社的诗人们用文字抒发着对这片土地的热爱,用艺术的力量推动着乡村的发展。他们与村民们携手共进,共同描绘着未来的蓝图。在这里,传统与现代交织,文化与经济共荣。
让我们满怀着欣喜与憧憬共同期待,在张志强书记那高瞻远瞩的带领下,在青岛春泥诗社国学院以及莱西分社全力以赴的积极参与下,望城街道小院村必定会不断绽放出更加绚烂夺目、璀璨耀眼的光彩。它将犹如一颗冉冉升起的明星,逐步成为全国新农村建设的光辉典范。让我们紧密地携手并肩前行,齐心协力地共同为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的繁荣与蓬勃发展贡献出自己的智慧与力量,使其不仅成为这个时代的骄傲,更能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深深的铭记。
让我们一同见证在张志强书记等多方的努力下,望城街道小院村迈向辉煌的每一个坚实脚步,一同感受它日新月异的变化,一同期待它那无比灿烂的未来,相信它会以全新的姿态展现在世人面前,书写下浓墨重彩的辉煌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