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新贵笔下的乡土史诗与文化传承
——拜读赵新贵先生长篇小说《三水谣》有感
文/刘熔铁
在今天这个静谧的午后,阳光透过窗棂,斑驳地洒在我的案头,带来一丝丝温暖而柔和的慰藉。就在这份宁静之中,我欣然拆开了来自挚友赵新贵先生的快递包裹,仿佛开启了一段穿越时空的文学之旅。长篇小说《三水谣》静静地躺在那里,封面质朴而深邃,仿佛蕴藏着无尽的故事与情感,让人不禁心生敬畏,又满怀期待。
赵新贵,这位中国当代检察文学研究会会长兼检察文学杂志社社长兼总编,他的名字早已在文坛上熠熠生辉,如同璀璨星辰,引领着无数文学爱好者前行。而今,他又以一部《三水谣》,再次证明了其作为文学巨匠的不凡实力与深厚底蕴。这部厚实壮阔的史诗性乡土小说,不仅是他对故乡深情的反哺,更是对中国文学的一次重要贡献。
《三水谣》,一部植源于《诗经·豳风》的“段子体”小说,它不仅仅是一部作品,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赵新贵先生以渭北汉子的豪迈与深情,将古今名典巧妙融合,轻挥笔墨,编织出一幅幅生动鲜活的画面,让人仿佛置身于那个古老而又充满生命力的时代。他的文字,如同运斤如风,精准而有力,将每一个细节都刻画得淋漓尽致,让人读来既过瘾又回味无穷。
在这部小说中,赵新贵先生创造出了“段子体”这一全新文体,这不仅是对传统文学形式的一种突破,更是对现代文学创作的一种大胆尝试。他以“古豳”这一文武圣地为背景,将世相百态、街巷里闾的点点滴滴都融入其中,使得整部小说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和地域特色。同时,他还巧妙地称述了众多才俊轶事,叙说了壮美河川的壮丽景色,使得小说内容更加丰富多元,引人入胜。
“贾圣人、一枝花、看花宫、马栏、缴农、侯君集……”这些名字在赵新贵先生的笔下被赋予了新的生命和意义。他们不仅仅是小说中的人物角色,更是那个时代精神的象征和代表。通过他们的故事和经历,我们可以感受到那个时代的风云变幻和人情冷暖,也可以领略到赵新贵先生对于人性、社会、历史的深刻洞察和独到见解。
《三水谣》不仅是一部关于乡土的小说,更是一部关于文化、关于人性、关于历史的鸿篇巨制。它通过一个众生嬉笑怒骂、长歌奔喊的小世界,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文化悠长、德音遐迩之地的现代性解读。在这个小世界里,有悲欢离合、有爱恨情仇、有忠孝仁义、有智慧与愚昧的碰撞、有理想与现实的冲突……这些元素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幅生动而真实的画面,让人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断思考、不断感悟。
赵新贵先生用他那卓荦的才情和不懈的努力,为我们呈现了一部西北名邑纵横诡谲的风云史。这部小说不仅让我们领略到了西北大地的壮丽景色和独特风情,更让我们感受到了那个时代人们的坚韧不拔和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它是一部值得我们反复品读、深入研究的经典之作。
在品读《三水谣》的过程中,我仿佛与赵新贵先生进行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他的文字如同涓涓细流般滋润着我的心田,让我感受到了文学的力量和魅力。同时,我也更加敬佩他那种对文学的执着追求和对故乡的深厚情感。他用自己的笔触和心血书写了一部属于故乡、属于时代、属于文学的壮丽史诗。
在这个充满喧嚣和浮躁的时代里,《三水谣》如同一股清流般洗涤着我们的心灵。它让我们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和价值观,也让我们更加珍惜那些平凡而又真实的瞬间。赵新贵先生用他的才华和热情为我们创造了一个美好的文学世界,让我们在其中寻找到了心灵的慰藉和精神的寄托。
最后,我要向赵新贵先生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和最诚挚的感谢。感谢他为我们带来了这样一部优秀的作品,让我们在文学的海洋中畅游无阻、收获满满。同时,我也期待着他在未来的日子里能够继续创作出更多优秀的作品来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和文化生活。
2024年9月28日山水之城通化。
作者简介
刘熔铁:笔名睿博,辽宁丹东人,毕业于湖北大学法律系。退休于国家审判机关。喜欢文学,系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华文旅诗词学会荣誉理事、中国当代检察文学研究会研究员、中国作家网认证会员、青年文学家理事会理事、光影诗画社社长兼主编、全球华人文学社特邀文学顾问。文章散见于各级报刊杂志和专业书籍、官媒专业网刊、微刊并有获奖。喜欢摄影,系中国(著作权、艺术、民俗、资深)摄影家协会会员、官媒新华影讯编委会总编、华夏艺术大家协会副秘书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