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下午,由苏州当代美术馆主办的“胡尹萍:杂格咙咚”展览在苏州工业园区北部市民中心正式揭幕。展览共展出15位姐姐耗时2个月用手工钩织的方式再现的17件东西方艺术史上的经典作品和与苏州有特殊关系的重要文献,以及记录每一个创作者创作过程的影像和文字资料。
开幕仪式上,苏州当代美术馆副馆长罗杨、艺术家胡尹萍以及参与创作者代表、唯亭老年大学手工老师潘春华先后发言,介绍展览背后的故事。
在长达两个月的作品创作过程中,我们深度参与姐姐们的生活,从她们日常生活的情境和场景介入,与她们建立密切关系。通过直接观察、集体讨论、非正式访谈、记录与分类、归纳并形成档案等参与式观察的方法,收集了15位姐姐的图文、影像资料。这些工作使美术馆进一步了解银发一族的生活状态与人生故事,也促使姐姐们打开心扉,逐渐了解并信任美术馆的工作、发掘并认可自己的能力。当其中一位姐姐说到,“我觉得我还有点用,我还能做点什么”的时候,项目意义得以彰显。最终,每一件作品都以超乎想象的效果呈现出来,展览的内容组成也得到了极大丰富。
在这个过程中,每位创作者根据自己选择作品对象的情况进行了反复的技术实验、研究,美术馆则适时提供相应的艺术知识分享,最终展现在这里的不仅是远远超出我们所有人原初期待的作品,还有所有创作者在这个过程中对自我价值的再发现——而在最终呈现于此的作品细节中,我们还可以辨别出“手艺苏州”的社会基础。
“胡尹萍:杂格咙咚”是艺术家胡尹萍自2015年开始实施的“胡小芳”艺术计划的延伸——后者以“胡小芳”的名义,委托小镇退休女性以针织的方式参与创作,为她们带去了意想不到的心理与生活慰藉,并通过今天全球化的物联网与世界发生关系,成为中国当代艺术回应渐次扩大的银发人群需求的一个重要实践。
苏州当代美术馆于2024年4月发起“空间生产力”系列项目,将美术馆的工作与当代艺术的创作理念和方法带入城市的各个角落。“胡尹萍:杂格咙咚”项目是其中的第5个,继在商业空间、城市荒野、橱窗等不同类型的空间策划并落地了一系列艺术项目后,这次我们来到了市民公共活动空间。将现当代艺术与生活中的烟火气巧妙结合,赋予其新的温度和人情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