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城市
热点
原创
精华
图文
视频
专栏
专题
人气
传播榜
文集
头条号
标签
下载APP
所在区域:
区
取消
提交
热点
原创
精华
图文
视频
专栏
专题
人气
传播榜
文集
标签
首页
\
文学
\ 【云蒙山人 原创】千里洛河入梦来——捧读《千里洛河》有得
【云蒙山人 原创】千里洛河入梦来——捧读《千里洛河》有得
精华
热点
2024-09-26 21:21:19
4089
阅读
关注
千里洛河入梦来
——捧读《千里洛河》有得
文/云蒙山人
“她是华夏文明的摇篮,中华文化的母体/她的怀抱,上演过无数烽烟跌宕的历史大戏/更流淌着温情脉脉的人间烟火/她满腹经纶/她是从大秦岭到中原大地的唯一/她属于秦岭,属于中国/她,就是洛河”循着这诗意的语言,我走进《千里洛河》,废寝忘食,不能自拔。
“洛河是陕南商洛唯一一条黄河的一级支流。她是洛南人民以及生活于470公里的洛河沿岸人们的母亲河。这条清澈的河流在孕育了斑斓多姿的山水田园的同时、也替我们保存着中华民族5000年的文明史,上演过无数朝代更替、人事变迁的历史大戏。洛河与黄河是中华文明的摇篮,黄河与洛河孕育的
河洛文化
,是中华文化的滥觞。洛河,属于秦岭,属于中国。”站在这样的高度,作家刘剑锋以《千里洛河》“为洛河立传,为河洛留史”。
《千里洛河》追溯文字的起源。
众所周知,洛南号称汉字故里,并且和白水联合,成功申报国家非遗。剑锋老师写到这一部分的时候,明确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如果仓颉真的创造了最初的汉字,他无疑是我国古代文明的肇始者和拓荒者,其意义已经远远超越了我们传统概念中的“四大发明,”它是辉耀我们华夏漫长历史的无与伦比的发明,成就的是东方文明的根蒂和源流。对于语言来说,阐释仓颉造字之功,显然是贫乏的。就把它交给时间吧。
《千里洛河》展示文章的范本。
作为洛南、商洛乃至陕西的文坛领军人物,剑锋先生作品的数量和质量都是极为突出的。他以小说创作为主,涉猎各种文体,堪称文学、影视、荧屏、主持等多栖明星。《千里洛河》的文字充满了温度,集中地表现出一位洛河赤子对自己母亲河的热爱与崇敬——
为洛河写本书,是我一直以来的心愿。尽管在我大多数的作品中,尤其是在小说散文中,几乎所有的背景与人物都和洛河有关,洛河是我的灵感,是我的魂,没有洛河的影子就找不到写作的感觉,但是将洛河作为书写对象的作品还没有过。我必须要认真地为洛河写本书。对于生我养我的洛河来说,我必须要以文字的方式来回报她。……我生在洛河边。我简单而粗糙的童年也在洛河。洛河留住了我生命里最美好的记忆。夏日里游泳捉鱼鳖,冬日里溜冰打雪仗,都在洛河上;爷爷奶奶在洛河、父亲母亲在洛河;老屋在洛河,养家糊口的田垄在洛河;走在洛河,睡在洛河;笑在洛河、哭在洛河……所有的,都在洛河。一条看起来名不见经传的洛河,给了我一切。所以,我必须要为她写点东西,感恩她。
《千里洛河》提供文史的源泉。
早在2017年开始连载《千里走洛河》的时候,我就不再为搜集文史资料的线索和来源而头痛。《千里走洛河》系列纪实散文用一条洛河串接起洛河全流域的人文、地理、历史、风物、民俗,巧妙地将时间和空间用一条河流接在一起。作为文史专员兼地情专员,再也不缺乏资料来源,再也不迷茫创作的方法——
连载若干期之后,我进一步明确了我该写成什么样子和怎么写。除了纪实性大散文的定位不变之外。我给这本书的价值定位是:为洛河立传,为河洛留史。因而,我要全方位地挖掘、呈现、梳理洛河的自然风貌、历史人文、社会变迁、风俗民情,以新的视野来打量洛河、探索洛河、发现洛河、认知洛河,弘扬河洛文化、传播河洛文明,使河洛文明在历史和现实的坐标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连载开始,便容不得你有任何懈怠。得去搜集资料,得开着车子到处去采访、去拍照、回来得赶紧写,得按时给慧玮交稿子。每周最怕的就是慧玮催稿子。他催稿的方式就是:还活着吗?稿子!……在以后的几年里,除了工作、应付其他的事务,我主要创作精力都用在写《千里走洛河》上。其间辛苦可想而知。
《千里洛河》张扬文艺的力量。
洛州自古出人才,尤其是在现境内洛河中下游,古城、三要、灵口,更是人才辈出。《千里洛河》不仅写到了众多的作家、教育家、书法家、画家,甚至对本土艺术静书的主要传承人陈保子也作了深情的描绘——
让老陈颇感欣慰的是2020年5月份,县剧团团长、静板书管委会主任牛新宏,为老陈搞了一个收徒弟的仪式,剧团里六七个年轻的演员拜他为师。
76岁的老陈视力听力不是很好,但是拿起静板书家伙却是轻车熟路,戏本子装在肚子里,张嘴就来;拿起三弦、踩起踏板,和年轻时一样心手相应、挥洒自如。……50多年来,陈保子就是这样呵护着静板书,与静板书相依相伴。他把静板书中悲欢离合、喜怒哀乐给了无数观众,把静板书一路传下来,而他也在静板书中得到属于他的快乐和人生的充盈。
《千里洛河》洋溢文化的底蕴。
河流的实质是文化,文化的创造者。享受者、传承者、发扬者都是人。在写到洛南盆地旧石器遗址时,刘剑锋如此概括——
专家认为,洛南盆地旧石器遗址、是迄今在我国乃至整个东亚地区旧石器时代早期阿舍利工业器物最为集中的发现,它再次从地层关系上证明了阿舍利工业类型的典型器物在洛南盆地流行的年代与第二级阶地上部黄土堆积物形成的时代相当。这对认识东亚地区旧石器工业面貌、东西方旧石器文化比较研究以及与现代人类起源有关的环境变迁与技术行为关系等,具有极为重要的学术价值。
立足于“人”,《千里洛河》包罗万象,囊括了众多精彩的人物。包括企业家赵西芳、黄当宏、丁书贵,画家祝金刚、李志全、王延年,作家杨克江、李环宇、宋瑞林,歌唱家吴栋,大学生罗婵、马永红,手艺人陈永宏、刘玉明,劳模尚双印,教育家王作庭、郝兆先、唐江澎、冯云鹏,书法家石冬鳌、原康生,发明家罗洪柱,革命烈士罗锦文,艺术家何伯群、杨运昌等等,用他们波澜壮阔、异彩纷呈的世界给人以有益的启迪。
《千里洛河》洞察文明的走向。
出土于灵口焦村的人面陶壶是重量级的国宝,她所传递的考古信息以及情感力量,在的笔下,是如此的充满温情——
这只神秘的、国宝级的人头显具材质为泥质红陶,专家鉴定其火候较高,陶质坚硬人头微微上仰,双月上眺、仿佛凝望着远方。眉目清秀俊朗,鼻梁修长,而嘴唇上翘着,像孩子一样纯真而干净,仿佛在轻轻地诉说着什么。而头发则为扁平的锥刺纹,整洁而精美,似乎折射着人对自身的尊重和珍视,以及生活的平静。这张6000年前的比例协调、眉清目秀的脸,平静中透着无限的思绪,是怅惘、是迷茫,还是清醒?是对生活对命运的思索,对过往岁月的怀恋,还是对未来的憧憬?……壶体与身体融为一体,与头部浑然天成。壶体整体上呈高颈小平底形状,腹部微微隆起,圆润清雅,温馨安详又带着一种微微的慵懒,酷似一个孕妇。这是人们对女性及其生育的一种崇拜吗?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这蜿蜒的身影、清澈的浪花,一直都在我们身边,一直都伴随着她的母体。而且,一条河的使命和命运就是向前,不断向前,没有回头的理由。所以,带着所有的牵挂和依恋,洛河,不带走一片云彩,不带走一丝花香,只把秦岭的清风,129公里山川河谷的叮咛,熔铸在层层叠叠的波浪之中,作为一种奔腾的力量.向着远方行走。在这里,洛河终于离开了真正意义上的母体,从此踏上了她在河南的行程,开始新的使命。”
《千里洛河》只从洛河源头写到灵口,长度约129千米,已经有40多万字的篇幅,还有300多千米的精彩等待呈现!剑锋老师不老益壮,还有更多惊艳的作品即将复制。“为洛河立传,为河洛留史”是他孜孜以求的理想,也是他触手可及的目标。
千里洛河千里景,万年江山万年长。《千里洛河》的连载与出版,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仓颉文化研究会副主席,商洛市作家协会副主席,洛南县作家协会主席,洛南广播电视台艺术总监刘剑锋先生作为文字工作者、文章创作者、文史研究者、文艺引领者、文化推广者以及文明传播者,他奉献的以“长篇纪实散文”为形式的综合套餐、饕餮盛宴,是他作为一名学者、作家、诗人、社会活动家回报给故土家园的精神财富。
今夜,愿千里洛河裹挟着剑锋老师文字的睿智、文章的恣肆、文史的沧桑、文艺的张扬、文化的厚重以及文明的悠长,再一次回响在我的梦中……
作者简介
:
萧军,祖居陕西商洛,自称云蒙山人。普通从业者,文学爱好者。有作品散见于纸媒和网刊。联系电话:13991446206(微信同号)。
查看全文
最新评论
https://www.zdwx.com/news/show_37911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