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字
关注我们~
神韵米仓文创传媒
鲜活的永远散发泥土芬芳
致敬,民间文化艺术 ----写在《神韵米仓》公众号创刊8周年
Equinox
在这个秋意盎然的季节里,我们在即将迎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汉中市文联第五次代表大会胜利召开的日子里,共同见证——《神韵米仓》公众号平台创建八周年华诞。
八年,是一段时光的轮回,是一段记忆的珍藏,也是一段梦想的续航。《神韵米仓》公众平台携手所有的作者与读者,共同庆祝这一值得纪念的日子,并向每一位与我们同行的朋友,致以最深沉的感谢和最美好的祝愿!
八年,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是人生重要的时光组成部分,这八年,我们在平台耕耘了许多土地,也洒下了如许的种子。春秋写意,万千山水,各式人生,纷纭袅袅,让我们从此在一个高度和宽度里畅游四海。我们平台有诗情画意,有悲欢离合,有春茶冬雪,都是人生。
秋天的摸样
chunhuaQiushi
八载春秋,我们以笔为舟,以梦为帆,在文化艺术中的破浪前行。从最初的涓涓细流,到如今的波澜壮阔,平台的每一步成长,都凝聚着无数颗热爱文化事业的心。我们的作者如同星辰大海,每一位都在积极发光发热,共同编织了一幅绚丽多彩的文化星空。我们的几千粉丝读者朋友,无不时刻关注着、见证着平台的健康成长;平台创刊以来,共发表各类作品1480篇,其中原创作品820篇,不仅仅是数字的累积,更是情感的沉淀,智慧的闪光,灵魂的对话。在一篇篇作品中我们听见米仓山的低语,米仓古道的盐茶驼铃;我们重温川陕革命根据地红色文化的硝烟;我们见证激情燃烧岁月的蹉跎;我们看见积淀的历史文化的浪花,我们感受人生的百态、社会的变迁。每一篇作品都是挖掘传承历史文化的宝贵财富,每一次创作都是对美好世界的深情告白。在这八年的旅程中,平台不仅致力于文学文艺作品创作和推广,更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我们行走在川陕革命老区红色的土地上,行走在米仓古道的尘埃里,让文学、文化艺术与生活紧密相连;我们积极与民协、作协、美协、摄协交流合作,我们坚持走出去,学进来,深入全国各地实践,推动文化艺术交流与合作;我们尝试文企联合、文艺联合、文商联合,探索文学文化艺术发展的新路径;我们参与爱故乡行动,助力扶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展现了文学艺术、文化艺术、民间艺术博大的力量温度以及社会担当。
秋风徐来
八年的历程,平台从呱呱坠地,一路风尘,披星戴月,从个人孤军奋战到广大读者参与、作者加入逐渐成长起来;许多知名作者、文化学者、专家参与壮大了平台的实力;粉丝量和阅读量、转发量逐年递增;米仓古道的研究;陕南地域文化、民间文化的发掘和创新传承研究,平台的发展引起了全国许多专家学者的关注,我们感到欣慰和自豪!
秋意盎然
当一片片红叶年年在米仓山红遍,当一片片雪花年年飘落秦巴大地,在汉水之滨这一片沃土里,不得不感念雪花雨水红叶带给我们的动力,带着苦涩和艰难,带着雪花雨水山风泥土芬芳而成长的《神韵米仓》公众平台,它是在秦巴米仓山大地的沃土里,承载着泥土的厚重与淳朴,长在民间活在民间,它是大山里的一株小草,它是龙头山下一枚刚刚长出的嫩芽,需要广大作者读者的呵护、认识和评判。
米仓山的雄伟和博大,山民都把大山装进胸腔里;米仓山的历史文化,山民们都把它书写在大地中;那大明朝的古墓和寺庙、那秦汉明清的遗址、湖广填四川的移民的悲壮;那川陕苏区的硝烟、那欢快的背二哥在茶马米仓古道的穿梭;柔情似水的唢呐和情歌对唱、那秦巴山区的老腊肉和十大碗;黄昏和傍晚,野山羊和黄麂的欢叫,狩猎人密如雨点的木梆子,激昂的号角声,在秦巴山区响彻了几个世纪;这一切都被印记在米仓山的黄土地里。我们感激生养我们的米仓山,赐给生活的勇气和力量,我们的父辈先辈他们世代刀耕火种,我们需要去把这些历史文化记录在书签里,让更多的人认识了解秦巴山区,走进这片净土,走进这些历史遗存的文化中,去感受秦巴山区博大、伟岸的魅力。
感谢这个伟大光荣而又充满激情的时代,感谢精神食粮生发的真善美的力量,感谢秦巴大地的美丽、古朴、神奇的天祝,才有今天这散发着天汉大地泥土芬芳,有着天汉古老沧桑传奇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虽然前景渺茫,但我们还是需要拿起笔,坚守这一份执着,坚守文化的清贫,有责任把秦巴山区的前世今生写进纸刊,写进书页,写进历史,责无旁贷坚守这最后干净的领地,不负青春,不负韶华。
秦巴山区有着悠久的传统历史文化,汉水之滨,农耕文明和巴蜀文明相撞相融,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汉水文化。特别是两汉三国时期、川陕革命根据地时期,天汉大地以博大的胸怀接纳了众多的历史遗存、历史文化走向繁荣。千百年来,一代代文化传承者,挥洒激情,承前启后,用草根的光芒虔诚地耕耘着这片热土,传承创作了许多散发着天汉墨香的绚丽篇章。我们要感激那些为秦巴山区靓丽而辛勤耕耘的老师前辈,榜样的力量驱动我们去寻觅捡拾那些秋天成熟的红枫叶,记录一年四季春夏秋冬。而我们的平台,还是一棵稚嫩孱弱的小草,一边呼吸着大山的富氧一边又感受着城市的烟火,简陋地书写历史文字,作为给生养我们的米仓大山的一点回报。
秋天的寄语
QiufengLuoye
泥土之中书豪情,高山顶上唱回声。又到一个秋风潇洒的季节,所有翻飞的落叶都是物是人非的见证者,都是秦巴山区的记录者。你们阅读,我们也阅读;你们读经典,读历史,读山川岁月,我们也更愿意多读,我们大家可以一起阅读一起书写,一起坚守大山文化这片净土,共同分享聆听花开的声音。
这里有温暖的火塘和米仓山乡土文化;这里有川陕革命根据地红色歌谣和红色文化史;这里有龙头山、黎坪恬淡的悠闲时光和高天流云的风光;这里有来自乡间优美民间故事和传说;这里有协税的社火和新集的面皮文化;有好诗好人还有苦难的人生经验、血泪深思,有古韵新声,一切的一切都是天汉文化的精髓和正能量。我们呼唤着万水千山,奢望着沧海桑田,不断尝试,努力变得更好;即便不能,我们愿意,仍然心向往之。
绵延的大山是一嗓子山歌子,它从米仓山深处姗姗走来,散发着花香和大山的气息苍茫而原始;它从龙头山下的每个村庄走来,带着耕耘的锄头镰刀,跳动的音符会在任意一个场景回放,小草的花儿会在任何一个季节绽放。希望有更多的人去认识她感知她,当然我们更爱她。
冰壶秋月
BinhuQiuyue
雨果说,信仰,是人们必需的。什么也不信的人不会有幸福。《神韵米仓》公众平台,我们历来就有我们的宗旨:传承弘扬优秀的地域文化,以宽广的胸怀接纳优秀的传统文化,包括作品、作者和广大热爱这些文化的读者和粉丝。我们的特色是:鲜活的、历史的、正能量的、接地气的、泥土芬芳的,弘扬讴歌新时代而不遗余力。我们的座右铭是:许多年后,假如有人问我,当年你为社会做过的贡献是什么?我会说:我传播了很多充满人性、良知、散发着正义光芒的文字,我拒绝了与邪恶同污合流。今后,我们要更加深入地发掘两汉三国文化、秦巴、米仓山区地域文化、红色文化、非遗传承和历史文化,提高政治站位,以优秀的作品打造优秀的平台;为汉中的文化事业添砖加瓦;我们要大力开展文旅结合、文商结合,开展丰富的田野考察、历史文化调查发掘整理,让尘封的文化资源活起来,让更多的人认识汉中走进汉中,让地域文化绽放光芒!
今天,《神韵米仓》公众平台已经成为一个跨越地域、连接广大读者的桥梁,我们的声音已经传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这是所有作者读者的骄傲,也是我们继续前行的动力。展望未来,我们将继续以开放的姿态,迎接每一位热爱文化事业的朋友,我们将继续以文字为媒介,传递情感,分享智慧,我们将继续以平台为载体,立足汉中探索生活的深度,文学的高度,文化的广度,拓宽人生的热度,就从这里出发吧,去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去做一次眼含热泪的记录,让网络沟通四方和原野,让文字绽放在山川河流,我们的心灵得到皈依……
因为,人对于信仰,是旁观者,而灵魂,却永远在延续。
在未来的日子里,让我们携手同行,让文化的梦想之舟,驶向更加辽阔的天地。愿我们的文字如同秦巴山区的花朵,永远绽放;愿我们的故事如汉江的流水,永远清澈;愿我们的梦想如同夜空的星光,永远璀璨。
愿《神韵米仓》公众平台的明天更加辉煌,愿每一位朋友在这里找到心灵的归宿和梦想的翅膀!
最后,让我们以最诚挚的、敬畏文字、敬畏文化、敬畏文学之心来祝福平台八周年生日快乐!不停步,永远前进!
《神韵米仓》公众平台
二〇二四年九月二十四日
END
----往期精选----
关
于
我
们
本平台为公益平台,为繁荣民间文化、推广传承民间艺术而开设,不带有商业行为,部分图文视频来自网络,均标明作者和出处,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顾问:张乾东 王继胜 吴元贵
主编:张祺尉
编辑:姚春梅
投稿邮箱:2419347656@qq.com
主编微信:zqw15336209860
鲜活就从民间来
神韵米仓有精彩,
泥土芬芳接地气,
你来写作我搭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