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辞辕下鹤出笼(原创首发)
——洛阳白江永撰稿
大和二年(828年)二月十九日,授白居易刑部侍郎,封晋阳县男,食邑三百户。又受到文宗的极度敬重,白居易此时声名已闻于四海内外,再次走到了登阁拜相的门槛之前。
白居易自三十二岁授秘书省校书郎入仕,到五十七岁授刑部侍郎。二十六年间经历了德宗、顺宗、宪宗、穆宗、敬宗、文宗六位皇帝。“永贞革新”、“论承璀职名状”、“藩镇动乱”、“武元衡被刺”、“使酒骂座”、“牛李党争”、“宦官宫变”等天翻地覆的朝政变革。
宦官专政。从德宗朝开始,军政大权均被宦官集团把持,甚至连皇帝的废立也由他们决定。从代宗到宣宗期间的九个皇帝中有七个是由宦官所拥立,两个被他们所弑杀。宦官专权激化了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也激化了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矛盾,加深了唐王朝的腐朽。再就是党争。文宗曾有“去河北贼易,去朝廷朋党难。”的感慨。“党争”加速了衰落的唐王朝走向灭亡。白居易身居要路,要想保持中立是不可能的。
白居易的仕途犹如万丈波涛中的一叶扁舟。“殆无生意,岂有宦情。”他认清了官场的黑暗、肮脏与险恶的政治生态,对官场失去了最后的信心。他不愿意违心地苟且偷生;也不愿归隐山林贫困潦倒。于是他选择了“退”,走了不同于常人的路——“吏隐”。
于大和二年(828年)十二月开始请起了“百日病假”。次年四月初,朝廷授白居易太子宾客分司东都。时年五十八岁。白居易飞马疾驰离开了长安,一路吟唱着、抒怀着、释放者压抑的心情回到了洛阳。
《百日假满》:“心中久有归田计,身上都无济世才。长告初从百日满,故乡元约一年回。马辞辕下头高举,鹤出笼中翅大开。但拂衣行莫回顾,的无官职趁人来。”因为我已经不能再施展兼济之志,早就有心思归隐田园,如今我离开京都,我终于可以挣脱缰绳把头高高举起,尽情的奔驰在原野;逃离囚笼自由的翱翔于九天啦!
《授太子宾客归洛》:“南省去拂衣,东都来掩扉。病将老齐至,心与身同归。白首外缘少,红尘前事非。怀哉紫芝叟,千载心相依。”我终于可以回归常人生活,不问红尘事,但愿天随人愿,让我安心做一个田舍翁!原创不易,欢迎转发分享留言点赞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