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辞陈
三、跟着母亲学做菜
最能打开我们味蕾的菜,是母亲做的三道拿手好菜:就是蒸腊肉、粉蒸肉和酥鸡,都是过年的时候才有的。先说第一道菜:蒸腊肉。每年冬季,我们都要烧柴蔸取暖,到过年时都要把自己家养的无公害的大肥猪杀来过年,就把吃不完的肉切成一两斤重的长条,裹上食盐后放到瓦缸里腌渍三天,然后用竹篾串成一串一串,挂在火堆上慢慢熏干,至少熏烤一个月才透芯,越久越好。母亲把整块透芯的腊肉用热好的洗米水搓洗,再用热清水洗干净,切成两段,放到米饭上面同蒸,米饭熟了它也同时熟了,开饭前把它切成筷子厚薄的肉片,整齐地排在扁盘里上桌,看着都要垂涎三尺,尤其是肥肉,就像一块块茶色玻璃似的晶莹剔透,一口咬下去,香脆可口,满嘴流油。
再说第二道菜:粉蒸肉。它是用精选的新鲜公猪的五花肉来做的,先把洗净的五花肉切成手指厚的肉块,加入盐、酱油、蚝油、料酒、香料粉搅拌均匀,腌渍一天,接着把炒香的黄豆舂成粉,给腌好的肉块裹上厚厚的豆粉,盛上大碗放水锅里蒸熟即可, 那味道就不必多说了。
最后就来说说第三道菜:酥鸡。说它酥鸡,我也不曾考究过它这称谓的由来,但大家如果顾名思义地认为它是用鸡肉来做的,那就大错特错了,因为它是用猪排骨来做的。先是把精选的肉厚的猪肋骨砍成两个横手指长的肉块,接着也是加入盐、酱油、蚝油、料酒、香料粉搅拌均匀,腌渍半天,然后将面粉盛入大碗里,打入鸡蛋搅拌成糊状即可(不要掺水),把油锅烧热,用筷子夹上排骨裹满鸡蛋面粉糊,放进油锅慢火煎炸至金黄色即可,刚起锅的,热气腾腾,吃起来香酥脆口,也可放汤锅煮热来吃,口感比较松软。据说这道菜在龙头乡已经久负盛名了,我想它是用鸡蛋搅拌面粉来做的,人们是不是因此给它命名“酥鸡”。
以上所说的那三道菜连同扣肉和别的菜,我都是在母亲身边慢慢学会做的,母亲就是我幼年时代的启蒙老师。
四、豆腐的制作
做豆腐也是母亲的拿手好戏,在她做豆腐的时候,我也时常在旁边充当助手,久而久之也就无师自通地学会了做豆腐的步骤和方法,至今我时不时也用破壁机打豆浆来自制豆腐,吃起来嫩滑爽口、香气四溢,比起在街上买的那些掺假的豆腐口感好得多得多了。
下面是我用破壁机打豆浆来自制豆腐的方法和步骤:
1、选豆(500克):选出黄豆中的烂豆和杂物。
2、泡豆:把选好的黄豆放到容器中,加入热水(手感微烫)没过黄豆2~3公分即可。泡豆时长6小时为宜。
3、打豆浆:先热10斤水(手感微烫),用清水把泡好的黄豆清洗后滤干水,再把滤干水的黄豆分三份三次放到破壁机里,每次加1斤热水打成(打6分钟)豆浆。
4、过滤豆浆:
把白布盖在滤篮上,用三个夹子固定布和滤篮边沿,滤篮下放
一个24公分的压力锅接滤下的豆浆,然后把豆浆倒在滤篮中过滤,每次加一斤热水,用汤勺反复搅拌,把10斤热水搅完即可。(豆渣煮熟可做鸡、猪饲料)
5、煮豆浆:留下100克滤好的豆浆搅拌石膏粉,把其余的豆浆煮沸。
6、冲石膏:把7~8克(喜嫩7克、喜老8克)石膏粉放于大碗中,冲进预留的100克豆浆,反复搅拌2分钟,用滤勺过滤,煮沸的豆浆停火降温5分钟后,倒下滤好的石膏水,稍微搅拌,接着把豆
浆冲进另一个容器中,冲豆浆时,要抬高豆浆锅,迅速倒进另一个容器里,静置20分钟,然后用一根筷子插入豆浆中,筷子直立不倒,这就表明豆浆凝结了,这时人们叫它豆腐花。
7、滤水:用一个较大的滤篮,垫上白布,然后把豆腐花舀到滤篮里,盖好白布,静置2个小时,豆腐就做好了。如果急用,可以在白布上压一块合适的蒸篦,又在蒸篦上压一个装满水的锅,一小时后豆腐就可以用来制作菜肴了。
8、提示:这是500克黄豆的制作,多作可调整相应比例。(未完待续)
【作者简介】蓝建新,笔名:辞陈、赤诚,男,1955年8月6日生,瑶族,祖籍广西都安县,河池市宜州区北山镇北山街人,广西民族学院函大中文系毕业,宜州区石别中学退休教师,爱好文学,喜欢唱歌。偶有拙品发表于《河池文艺圈》《北山顶脚》《老鸟传媒》《都安文旅》《宜州纵览》《今日宜州》《新疆文学》《家乡》《首都文学》《红水河文艺在线》《青年文学家》《中国经典文学》等。现为《青年文学家》杂志社威海分会理事,《双馨文艺》主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