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是故乡明]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一句诗描绘出了如此美好的画卷:在寂静的夜空中,明月高悬,洒下银白的光辉,照亮了游子的归途,也勾起了人们心中对故乡的无尽思念。
我的故乡在湖北,但我一直生活在宁夏。很久以前,我根本不知道故乡是什么样子。我第一次见到故乡的月是六岁那年。那时正值盛夏,月光洒在宽阔的长江上,清风拂过,江面微波粼粼。尽管我当时还小,无法领略张若虚笔下“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的意境,却也深受触动。虽然我不可能永远待在故乡,但是无论我走到哪里,故乡的月始终如影随形,照亮我的心。
每晚看到明月,我心中便涌起一股浓浓的思乡之情。那明月仿佛是一条无形的纽带,将我的心与故乡紧紧相连。我思念故乡的亲人,思念家乡那熟悉的味道,思念我心中那片最美、最亲切的土地。月是故乡明,因为那里有我们的根,有我们的牵挂,有我们最美好的回忆。
又是一年中秋,看着天空中一轮圆月,我却觉得缺了些什么,是前所未有的。大概是因为爷爷不在这里的原因吧?原来,月亮并不是那么高不可触,它的光芒会潜移默化于人们的情绪之中。
或许,故乡的月并不是最圆最亮的,但在游子的心中,它却是无可替代的,因为它承载着我们的思念与情感。无论岁月如何流转,无论我们身处何方,那故乡的月始终在我们心中闪耀。
钟声点评:
作者从一首古诗联想到了远方的故乡,而故乡因爷爷的不在,月光在小作者的意念中打了折扣——缺了点什么。然而,“无论我走到哪里,故乡的月始终如影随形,照亮我的心”。文章虽短,却表达了一定意境和感情。从文字表达中,已经显示了作者在文章结构方面的实力。再接再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