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的特色与展望
秦淮诗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亦是秋季里的首个节气。立秋,标志着炎热夏季的结束,气温逐渐下降。但并不是说秋天已真正的来到,暑热也不会立即消退。按照民间的说法,还有秋老虎呢。立秋分“早秋”和“晚秋”,农历六月立秋,叫早秋;农历七月立秋,叫晚秋。秋天分“公”与“母”,公秋是指立秋之日为单数;母秋则为双数。秋天还分“睁眼秋”和“瞎眼秋”。立秋的具体时辰在白天,叫睁眼秋;在晚上,叫瞎眼秋。
今年立秋在农历七月初十,属晚秋。“早立秋凉爽爽,晚立秋热死牛”。这民间谚语告诉我们,今年的秋天,天气比较炎热。今年立秋之日是双数,属母秋。谚语说“公秋爽,母秋凶”。提示我们炎热的夏天会持续多日。今年的立秋时间是20点28分57秒,是瞎眼秋。谚语说:睁眼秋,丢又丢;瞎眼秋,收又收。意思是说,睁眼秋,可能会造成农业减产;而瞎眼秋,预示着一个丰收的年成。民间谚语,是几千年来劳动人民生产生活的经验总结,是战天斗地的智慧结晶。但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加上全球气候变化,只能作为秋季气温走势的参考。
现代社会,科学技术高度发达。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很大程度上,已经成为自然的主人。我曾去过浙江,观钱塘江大潮。到了景区服务部,屏幕上打出了今日大潮的时间,精确到几时几分几秒。我就感到神奇:怎么测得这么准确的呢?后来我看书学习,弄懂了潮汐产生的原因:太阳和月亮对地球都有引力,地球上的构造是六水、三山、一分田。条条江河归大海,这海水,因太阳和月亮的引力作用,被吸得鼓起来了,这就形成了潮汐。潮涨潮落,生生不息。太阳对地球的吸引力強,但月球离地球近,其潮汐力更显著。在农历的每月初一和十五,太阳、月亮和地球在一条直线上,引潮力最大,形成天文大潮。而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月亮离地球最近,所以潮汐也更大,最为壮观。今年的钱塘江大潮大到将一部分金属护拦冲垮,让第一层观景平台上的游客惊心动魄,不但尝到江水的味道,还亲身感受到大自然的巨大威力。
人类对月球这个老邻居很感兴趣,探测一直在进行中。美国的阿波罗计划始于1961年5月至1972年12月,第6次登月成功结束,历时约11年,是世界航天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项成就。我国的嫦娥工程是中国探月工程的组成部分,目前,嫦娥工程已经成功发射了嫦娥一至五号探测器。这些探测器分别执行了不同的任务。例如,嫦娥一号完成了绕月飞行任务,嫦娥三号实现了月球软着陆,而嫦娥四号则首次在月球背面软着陆,并开展了多项科学实验。嫦娥五号还成功进行了月球采样返回任务,标志着中国探月工程的重大进展。接下来,嫦娥六号、七号和八号等后续任务,还将逐一实现。
如今的天气预报,不再依靠农谚等传统经验,而是运用气象卫星,精确地测量。气象卫星通过从太空对地球及其大气层进行气象观测,获取各种气象数据,包括云层、风速风向、地表和海面图片等。气象卫星按轨道的不同,分为太阳同步轨道和地球静止轨道气象卫星。这两种卫星犹如天眼,将获得的云图共同使用,可以完成天气的近期和远期预报。
今年的秋季,从立秋开始,至霜降结束,共计90天。9月22日,是秋分节气。告诉人们秋季进行到一半,也叫平分秋色。回顾过去的一半,我所居住的江苏淮安,基本上验证了农谚。今夏的炎热,一直延续到白露节气的后半程,才被连续而来的三个台风给浇灭。一夜知秋,人们感到了寒意。秋分之后,一场秋雨一场凉,该向冬季过渡了。
今年的秋分,也是第七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展望秋季的后半程,谷物满仓、新稻飘香;瓜果满园,七彩闪光,一派繁忙的景象。到处是丰收的喜悦,到处是甜蜜的歌唱。我们品尝秋天的硕果,衷心祝愿伟大的祖国,国泰民安,国富民乐,蒸蒸日上。
2024.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