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东北诗刊第229期同题“头条诗人”名录
流逝的风景
文/巴山雨(湖南)
希望种在龙腥,没有水土不服
伶仃洋,晚霞披着红色袈裟
红树林一园君山毛尖
品茗,听海鸥唱春天的故事
信誓旦旦,汗水滴落晨曦
木棉花应声次第开放
脚步与车轮,让广深高速倾斜
证明,心已吞下地球
与世界撞了一个满怀
朝花夕拾,欢乐谷的笑声霍然灿烂
当时光偷偷舔舐尘埃
乡愁已随潮水,一夜褪色
十年梦吟,轻轻拾起,还原
回首梧桐山彩凤来仪
静听南风寄来海的消息
泪眼朦胧,翅膀还停在一片湛蓝
(原来的我读诗:诗人与风景相见,犹如季节轮回后的小别重逢,似乎得重生。第一行和第二行,作者把风景描述写春天的故事里,出现于木棉花里,这首回望诗以浪漫主义为基调,同时也充满了浪漫主义的超脱感。体现的在梧桐树下的甜美,而也正是这样的甜美与清醒的现实对比才显得风景流逝之痛,同时也为诗人的深蓝的忧伤上蒙上了一层玫瑰色,可以说,像天使一样自由驰骋,或穿越地狱,或诉诸梦幻!!)
流逝的风景
文/李云华(湖南)
秋风透过缝隙将夏的葳蕤向西赶去
瘦了河流
修辞与乐谱被困于带血的斜阳
雨有点冷
蛙声与蟋蟀吹响欢送的笛音
我喜欢丰沛的盛夏
炙热的理想于风景中渺渺穿行
我喜欢天光云影牧笛横吹
我喜欢江南水田的青绿,乡村忙碌的身影
为了邂逅你我不想卸下绿装
弹劾相思
光阴描绘的油彩在泛黄中落地
一寸一寸地装进行囊
薄凉从摇晃的词汇中倒出
(原来的我读诗:又到了秋雨时节,让我们在情感风景线上经历了又一个极大的落差,从秋风送来的信件中,从喜悦中一下跌入现实的残酷,但意境本身却并非诗人想要表达的重点,回归才是诗人倾其全力发出的一声哀叹,是诗歌情感的表达的中心,从天而降的相思音符,最后汇合成行囊,开启凉的境地!此作荣获主编奖!!)
流逝的风景
文/黎明之后(湖南)
那一年,春风捎来信息
堤垸开始决口
你就来了
那半亩荒塘
花开了,叶稠了
很美
那一年,雁阵列开架势开始北飞
你也跟着走了
那半亩花海
叶已衰,枝已枯
花变成了莲
根变成了藕
(原来的我读诗:“那一年”对作者而言,无比怀念和难舍,上下节对比来突出“光阴”的离去,故事依旧在,对那人来说,她的离去风景褪了亮光,变得如夜晚般幽暗。“莲和藕”,“永远存在”,这一道风景——这些诗句让我们看到了诗人对某人真诚的祝福对某事刻骨铭心!!)
流逝的风景
文/蔚蓝
左手微微蜷曲
是未曾铺展的昨天
右手伸向夜幕
那是星辰般璀璨的明天
手上的弯弓击打筋骨
旧弦
拂过心上纤尘不染的雪花
眼底涌动着
天边寂寥的黄沙
时间扯断多情的回望
我一次次伸出手
托住那片蓝天
撕一块挂在回忆的胸前
远处的风声
在心上跳动
闭上眼
深情挽留带刺的云朵
往昔
在心上捻成一根绳索
勒在满是沧桑的脖颈
向南的窗前
谁的灵魂衣衫褴褛
一端是尘烟
一端是六棱的雪花
(余新明读诗:未曾铺展的昨天,星辰璀璨的明天,都将成为流逝的风景,天边寂廖的黄沙,心上纤尘不染的雪花,都将成为过往的神话,时间扯断多情的回望,岁月淘尽深埋的缅怀,唯留一个衣衫褴褛的灵魂,一端是尘烟,一端是雪花。)
流逝的风景
文/王莲云(黑龙江)
我该如何穿越才能追上那
流——逝
思佳江哦
那紧锁在波光里的老铁船
摆渡了多少人生,此刻
却摆渡不了自己
江边,浣衣的母亲
顺手撩了撩江风吹乱黑发
便扯下明媚的春光
绿皮的小火车呜咽而过
穿过青山和青山的倒影
一个一个春天就这样跟随去了吗
不再回头
思佳江水哦
越涨越大,终于漫过我的眼底
我还会在这里等
相信:所有的逝去
都将再一次似曾相识地
相——遇
(余新明读诗:思佳江的思念,是一生不可磨灭的梦魇,浣衣的母亲,撩乱了江水,撩乱了黑发,撩乱了明媚的春光,也撩乱了我思念的心房;波光里的老铁船,摆渡了多少人身,到头来,却摆渡不了自己的人生,如今我相信:所有的逝去,都将是一次似曾相识地相遇。)
流逝的风景
文/楚凡
薄如蝉翼的气息,穿过烟雨
在修辞的背面,弹着悬月
像一只远宿的青鸟
瑟缩风雨难解的命题
夹杂红尘的一把油纸伞。扑打着离人
的眸海。倾舒一卷性灵芳草
挑起暗夜的灯火
一次寻渡,早已定格心念
倒下,再站立,哭泣,凝吸
把舟山远涉的风景一一拾取
时光旋转胸音跃跳。一帧记忆
生放期许
放逐与守候,在每一寸脉搏深处
曾触及的细浪拂过皱褶
(余新明读诗:冬来暑往,花开花落,都是瑟缩风雨难解的命题,悲欢离合,生老病死,也是一次早已定格的寻渡,在放逐与守候,得到与失去之间,每一寸脉搏深处曾触及的细浪拂过的褶皱,都是一帧记忆深处流逝的风景。)
流逝的风景
文/雄鹰(黑龙江)
风吹过。粮食回到故地
草回到根里,流水回到岁月里
最后的选手,走出港口
那些赤裸裸的足迹,写成故事
白云飘过。钥匙已不在手里
被折叠的风景
旋转着,落进远去的钟声
时间在更新。碎片悬浮着
一些被风吞没,一些落进昨天的陶器里
生命从空到满,再从满到空
一枚飘落的叶子,写满了文字
(一笑了之简评:作者对流逝景致的描写由风切入,秋天的景色从地到天在作者笔下进行着灵活的物物互换和现实与虚拟转换,进而产生似梦似幻的诗歌意境,结尾一段从景物转换到生命历程,空满的转换,被作者幻化成一枚飘落的叶子和一页文字。如此流逝如此记录诗意隽永,诗歌魅力四射,佳作成色十足。)
流逝的风景
文/董哲(广东)
有片片红叶走失在暮色中
游人脚下的石板路,在雨中低语
雾蒙蒙的天空,偶有几缕青黄滴下来
来不及伸手,大块大块倒下去的意象
在我们步步打滑的眼眸里
合掌,频频颔首
隐退,是为了下一场的更好
送走春夏,走过秋冬
我们贪恋着轮番上阵的四季美景
那风景里的冷暖和一路上的人事物
是否更值得翻来覆去地摩挲
(一笑了之简评:这首诗的一开始仅用一句一片片红叶走失在暮色中,就将读者紧紧抓住,随后的诗意诉说每一句都讲面对流逝风景的心境刻画得更加深刻感人,第三段在伤秋的基础上用隐退,是为了下一场的更好一句给读者留下希望,结尾处的设问形成了富有成果的设问,极富留白的艺术效果。)
流逝的风景
文/江颖(辽宁)
只一个瞬间
河谷就消失了
我在高铁上
喝下一口
从百里之外
刚刚打包的咖啡
只是眨了一下眼睛
夕阳就沦陷了
清澈的黎明
在地球的背面
拉开序幕
只是一个眼神
祖母奋力望向天井
并不留恋呼吸
这人世间最窄的天空
终于变得无限宽阔了
(一笑了之简评:读这首诗,感觉很像在欣赏一幅即兴速写。作者笔端的景物因高铁的关系,呈现了极速的流逝,夕阳在一眨眼的瞬间就沦陷了,颇具形象性。但如果仅停留于此,那就仅是写景无情的肤浅。于是,善于情景交融的作者最后一段写了祖母,写老人最后望向的宽阔天空。读到此,大概许多人都要为读者拍手称赞。所谓流逝的风景在两代人眼中的不同呈现所透出的诗歌美可谓魅力四射,意蕴深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