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清现是济南市的一个区,抗日战争时期称为(峰山县)后改长清县。紧靠济南市,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济南至平阴、济南至兖州两条公路和津浦铁路纵贯县境内,黄河在沿黄四个乡镇西侧流过。战略地位重要,是敌人严加封锁控制的重点县。全县碉堡林立,封锁沟、墙纵横交错。我党就是在这样环境中,领导全县人民创建了大峰山革命根据地。
大峰山因界于长清、肥城、平阴三县交界处,在抗日战争时期成为泰西地区最重要的革命根据地,附近岚峪等村被称为“长清的延安”。长清有很多大的革命事件都发生在该村,1938年6月初,长清县委员会在岚峪村建立,隶属泰西特委,万晓塘任书记,冯乐进、魏金三任委员;此为泰西各县成立的第一个县委。
1942年4月1日,中共泰西地委在岚峪村召开泰安、肥城、峰山县委书记会议,被日伪军包围,地委副书记王晋亭率与会人员突围时中弹牺牲。大峰山根据地经过血与火的历练,成为一个兵站基地,先后向外输送过13.8万兵员,曾经有400多名党、政、军高级干部和中央首长在这里训练和战斗过。建国后大峰山革命遗址被定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烈士墓、纪念塔。在建国70周年之际,大峰山根据地纪念馆落成开放,成为全市党员教育基地。峰山县抗日烽火燃遍峰山大地。
抗日县大队带领武工队员在敌人林立的据点、炮楼之间纵横驰骋,使敌人闻风丧胆,惊恐不安。他们积极配合地方部队机智的打击日伪军的动人故事,至今仍在被人们传颂着。在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为了人民解放事业,而英勇牺牲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后人纪念和缅怀,仅本县籍有名有姓的就有革命烈士1600多名,还有数不清的无名烈士,将鲜血洒在这块土地上。峰山县抗日县大队及所属人民武装,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在党的领导下,参军参战,共配合部队和单独作战2500余次,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作出了贡献。在峰山县大地奏响了一曲气壮山河的抗击日寇侵略者的英雄凯歌,给后人留下许多光荣不朽的故事。
作为一名老八路的后代,从小听着发生在家乡的红色故事长大,长清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涌现出了许许多多的英雄人物,发生了数不清的革命故事,等待着我们后人去搜集、整理和挖掘。在各级领导和同事、朋友及家人们的关怀鼓励支持下,红色故事第二部《峰山烈火》历经4年时间,终于问世,它不过是长清区(峰山县)在波澜壮阔抗日战争历史中的一朵浪花。由于本人水平所限,笔力不足;加之故事的主人公大多都已去世,没有办法搜集到更加完整的故事情节。在整理创作中,参阅了《中共长清地方史》、《中共长清区历史》《长清县志》、《中共长清党史大事记》《长清党史资料汇编》《济南市地方史》、《泰安地区志》、《肥城县志》、《肥城红色遗迹概要》《泉城风云1---2》/《山东民兵斗争故事1---4》、《齐鲁烽火》、《抗日烽火遍齐鲁》、《泰西武装起义》、《峰山战地录实》、《泰西起义》《长清乡村记忆》《中共泰西区党史大事记》《泰安红色旅游概览》《鲁西北革命史》《中共齐河地方史》《重整齐鲁河山》《泰山风云》《战勤风云》《抗日烽火遍齐鲁》等有关历史资料书籍。在此仅向这些资料的撰写者与编辑、整理者、故事的讲解者,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感谢!本着还原历史,具有可读性的原则进行撰写,故事发生的年代久远,有些故事情节难免有错误之处。老一辈抛头颅、洒热血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没有很好地表现出来,心中非常忐忑,但已经尽力了。
当年战火纷飞的抗日根据地,如今已成为景色宜人的国家森林公园。红色故事与大峰山密切相连,大峰山位于长清区西南部,距离济南市区47公里,森林覆盖率达90%以上,空气中的负氧离子含量比城市高2-3倍,夏日里的漫山滴翠、潺潺流水让人感受到“天然氧吧”中的心旷神怡。
大峰山景区内保存有始建于2500年前的齐长城和阵容庞大的齐国屯兵营,还有道教圣地峰云观、青云瀑、天麻峪等,无声的美丽景色见证了当年长清军民同敌人进行的艰苦卓绝的斗争。在奔涌不息的时间长河里,只是匆匆一瞬。但时间却见证着长清区人担当作为、攻坚克难、砥砺前行的筑梦历程。
进入新时代,长清人民在长清区委、区政府领导下,自觉践行初心使命,发扬“信仰如山、一心为民、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大峰山精神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观念,以新时代长清人的执着和坚毅,同心同德谱写出长清的新篇章。恳请期待着所有关心长清红色故事《峰山烈火》的读者给本书指教和批评。
作者:李士民 2024年9月24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