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半袋糖想起——
侯俊英
办公桌上摆着半袋糖果,是请吃喜酒的朋友送的。差不多有半年之久每人问津,就连十几岁的侄子看都不看一眼。看起来,糖果已不受大多数人的青睐了。可能是在吃的种类中,属于档次较低的一种了吧。
看着这半袋糖果,不禁想起我小时候的故事。我小时候,不像现在,有奶糖、酥糖、花生牛扎、蜜糖、巧克力糖、QQ软糖等。椰子味、榴莲味、玉米味等。
我小时候,糖果种类很单调,只有水果糖和邻居赵大爷,用地瓜和胡萝卜熬制的糖牛儿。并且都很廉价,一分钱一块。一毛钱能买上十块糖,藏到上衣荷包里,够吃好几天了。
说起糖牛儿,不得不说一下赵大爷。赵大爷和我家是邻居,晚年就靠着买糖牛儿维持生活,独生儿子在东北不经常回家,老两口相依为命,和我祖父母的情况很相似。我和我的几个小玩伴,隔三差五的跑到赵大爷家,看他老人家熬制糖牛儿。他把熬好的“糖稀”放在一块铁板上,然后用一个精致又很锋利的小“鱼刀”把糖稀切成小三角形,再摆到木制的方盘上凉着。这时候,可就是我们几个小孩“下手”的时机了,趁着赵大爷收拾锅碗瓢盆,我们就抓两块糖牛儿,撒腿就跑。赵大爷假装很生气的样子,在屋里大吼两声,但从来不追出门。
有时候,赵大爷一看到我们坐在他家门槛上,就把早已准备好的糖稀“下脚料”分给大家吃。
自家熬制的糖牛儿吃多了有点儿齁嗓子,所以我还是偏爱吃水果糖,且视糖如命。每到我家门口集市开张(我们村五天一个集市,我家就在鸡市口。对门就是供销社,门前有各种的摊位。)看到花花绿绿的水果糖,就垂涎三尺。但又不好意思向大人张口要钱,就呆呆地坐在门口那个石磙上,装出一脸不开心的可怜相。每到这个时候,从小娇惯我的奶奶最懂我的心思,无论如何也要买上两毛钱的糖果,塞到我的上衣荷包里。两毛钱二十块糖,奶奶可真舍得给我花钱啊。在别人家孩子的眼里看来,是最最奢侈的事情,羡慕嫉妒恨啊。
奶奶知道我是个小馋嘴,不但喜欢吃糖,而且还喜欢吃水果。集市上的水果筐子刚刚摆好,奶奶就捡上边个最大的,新鲜水灵的,用大襟褂子包上五六个拿回家,让我美美得吃上一顿。
所以说,我盼赶集比盼过年还心切。因为那一天是我最“解馋”的日子。
小时候的美好,是几块糖果,是几个新鲜的苹果梨子桃。但最令人难以忘怀的是祖孙亲情,是祖父母的养育之恩。
祖父母离我们而去,赵大爷也走了多年。但甜甜的味道,仍回味无穷。

作者简介:热爱文字,热爱生活。喜欢观察人生百态,记录心路历程。人生格言: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