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童谣 (之三)
文/高迎春
童谣,是幼儿时期和少年时期的精神食粮。从牙牙学语开始,是母亲不厌其烦的絮叨,让孩童学会了说话。随着年龄渐大,儿歌就成了孩子们最初的启蒙教材。童年习之,可以终生受益。“小耗子,上灯台,偷油吃,下不来。吱儿哇啦叫奶奶,叽哩咕噜掉下来。”这首童谣看似简单,却间接批评了小耗子的偷偷摸摸行为。为什么下不来,就是它贪吃灯油而落下的尴尬场景。从前百姓家点灯,用的是带有香味的食用油,因此才引得小耗子前来偷吃。正是带有正面思想的熏陶,让幼小的心灵渐渐成熟,分辨出爱与美,分辨出丑与恶。
有许多童谣,是伴随着游戏唱的,因此就加容易记住。上小学的时候,课间休息,同学们爱做一种倒背游戏,我们叫做“背狗狗”。两个人背对背站立,然后四只胳膊反拧在一起,由一个人发力,将其背起来,仰面朝天。然后一人一句唱出歌词:“倒背,贴背,倒背,贴背。葱花,芫荽,疙瘩,萝北。天上有什么?天上有月亮。月亮里面有什么,月亮里面有桂花树。天上有什么?天上有星星。那颗星星最有名?大小七颗北斗星。地上有什么?地上有湾坑。湾坑里面有什么?湾坑里面有蛤蟆。蛤蟆怎么叫唤?咕儿呱,咕儿呱。”唱完歌词,将仰面朝天的人放下来,再由他背起另一个人,游戏继续。歌词里的疙瘩,指的是辣菜疙瘩。歌词里的萝北,是鲁北方言,指的是萝卜。这个背狗狗游戏,又是天上,又是地下,让人记住了天上的月亮和北斗七星,让人记住了地上的蔬菜和水湾里的蛤蟆。并且,还锻炼了人们的身体和臂力。
我小的时候,母亲数手指头,一边数一边唱:“大拇哥,二贤弟,中指高,无名指,小拇指,最短地。一二三四五,五个亲兄弟。”我们母亲,为什么大拇指是哥哥?母亲说因为他身子最粗呀。为什么无名指没有名字?母亲被我问倒了,回说不知道,要是知道了,它不就有名字了么。还有一首《五指歌》,也是边数手指头边唱:“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老虎没打着,打到小老鼠。老鼠有几个,一二三四五。”就这样,数字的概念就在心中记牢了。有一首《数腿歌》,我至今能背诵:“小母鸡,两条腿;小黄牛,四条腿;小蚂螂,六条腿;小螃蟹,八条腿。小蜈蚣,四十四条腿;小蚯蚓,没有腿;小鳝鱼,没有腿。”唱这首儿歌,不但记住了动物腿的多少,还记住了蚯蚓和鳝鱼是没有腿的动物。零的概念,也深深印在了心里。
跳绳的时候,为了增加趣味性,我们会唱《摇花绳》:“摇花绳,要用力;一二三,三二一,马莲开花二十一;二五六,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三五六,三五七,三八三九四十一;四五六,四五七,四八四九五十一;五五六,五五七,五八五九六十一;六五六,六五七,六八六九七十一;七五六,七五七,七八七九八十一;八五六,八五七,八八八九九十一;九五六,九五七,九八九九一百一。”这样边唱边跳,富有节奏,兴致高涨。不过,如果腿脚被跳绳打到,就算失败了,换一个人再跳,歌谣也会从头唱起。数字童谣,也有难度高的,比如《数蛤蟆》:“一个蛤蟆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噗通噗通跳下水。两只蛤蟆两张嘴,四只眼睛八条腿,噗通噗通跳下水。三个蛤蟆三张嘴,六只眼睛十二条腿,噗通噗通跳下水。”随着蛤蟆的增多,数字也会往上增加,如果反应不快,就容易唱错。这首童谣,毫无疑问,会训练大家的乘法能力。
小时候,玩拍手游戏,感觉有趣。两个人对面做好,自己拍手一次,然后伸出左手,与对方的右手相拍;再自己拍手一次,然后伸出右手,与对方的左手相拍。不过,需要配合默契,如果伸错了手,就拍不到点上了。玩的时候要唱《拍手歌》:“你拍一,我拍一,早早睡觉早早起;你拍二,我拍二,出门不忘带手绢;你拍三,我拍三,洗脸刷牙讲卫生;你拍四,我拍四,见了老师要敬礼;你拍五,我拍五,认真听课不迷糊;你拍六,我拍六,好的传统不能丢;你拍七,我拍七,课间一起做游戏;你拍八,我拍八,放学以后快回家;你拍九,我拍九,扫地喂猪做家务;你拍十,我拍十,争取做个好孩子。”这首拍手歌,教育孩子按时作息,讲究卫生,礼貌待人,认真学习,按时回家,热爱劳动,充满正能量,是一首寓教于乐的好童谣。
小孩子们,都有自己的玩伴,如果两个人闹意见,其中一个人,会以不和你玩了相要挟。不过,孩儿面,六月天,变得快,好的也快。有一个游戏,是拉人游戏。孩子们分成两队,然后队伍这边唱《雉鸡翎》:“雉鸡翎来,开麻绳来,麻绳开来,十字街来,码成跺来,我问你跳哪一个来?”唱完对面会跳一个体力比较弱的人,来拉自己队伍里的人。如果拉得动,这个人就会成为自己队伍里的一员了。如果拉不动,自己会被对方拉进队伍里。我小时候,跟姐姐学会了翻花绳。将一根纳鞋底的粗线绳,套在两个手上,可以变出许多花样。如果四根线平行,我们叫做“面条”,如果四根线交叉,我们叫做“渔网”;如果四根线上下交叉,我们叫做“石槽”;如果四根线拧在一起,我们叫做“鸡爪”。两个人交替着翻绳,如果翻错了,就得重新开始。有时候也唱《翻绳谣》:“翻,翻,翻花绳;你翻一个大鸡爪,我翻面条一根根,你翻一张小渔网,我翻一个老石槽。翻,翻,翻花绳,比赛谁的手儿巧,看看谁先翻错了。”
山东潍坊诸城人臧克家,生前曾任中国诗会会长,《诗刊》主编。他说过:“谁不从儿童时代度过?谁不听过唱过儿歌?歌声好像一阵阵春风,吹开了一个个小的花朵。歌声吸引力大无穷,把颗颗小心儿,引向美丽的王国。一个儿歌,一千个儿歌,像天空里的星星闪烁;一千个儿歌,一万个儿歌……比大海里的浪花还多!”可见,他对儿歌十分推崇。只有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富有诗意情怀。不管路途多么遥远,未来的生活,注定会充满诗意,注定会充满光明。
作者简介:高迎春,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德州市政协文史专员,德州市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德州市第一批“文化之星”,宁津县作家协会副主席,宁津县收藏协会副主席,宁津县郭澄清文学研究会秘书长,宁津县蟋蟀协会副会长 宁津县青年文学联合会特约顾问,《宁津古树风情》执行 主编,《宁津文艺》编委,《宁津文苑》编委,中财论坛文化创新版主。文学作品连续三届被评为“鬲津文艺奖”,至今已出版七部散文集, 一部文学评论集,一部书信集。

投稿须知
1、本公众号服务于广大文学爱好者。
2、投稿必须原创首发,谢绝一稿多投,严禁抄袭,文责自负。
3、因是业余时间编辑,作者投稿前请反复自检,定稿后再投稿。编辑有权对来稿酌情修改。投稿题目不用空格。多个文档编在一起,后缀作者简介。使用宋体小四号字投稿。
4、投稿体裁:诗歌、散文、随笔、小说、学生优秀作文、书法、绘画等。诗歌每次投2至5首,总字数300字以上,题目和正文均顶格写,行与行间不要空行,段与段间空一行;散文、随笔、小说上限3000字左右。请用简体中文投稿,谢绝繁体。5、投稿邮箱lccpwy@126.com,投稿作者请关注公众号,并加主编微信(f1351471690),便于稿子交流和发放稿费。两周内不采用可另投别处。
6、请附作者百字内简介、作者真实姓名、生活照片以及微信号、电话、地址等联系方式,在一个邮件内以附件形式发送。
7、稿子有赞赏并高于二十元,百分之五十给作者付稿费;低于二十元用作平台维护。无赞赏无稿费。稿子发表十天后发放稿费,后期赞赏不再发放。
8、特别提示:平台有赞赏功能,自愿参与,量力而行。赞赏功能属读者自愿行为,包含点击率、转发率等与刊发作品无任何关联。质量第一为首选条件。
9、所用网络图片,侵删。
10、原创作品经作者授权刊发,其他媒体转发,需注明《茌平文苑》。
茌平文苑 第1190期
本期编辑:张晓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