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少年·航天科幻小说系列”评论
按:
著名科幻作家吴岩曾提到,优秀的航天题材少儿科幻小说能“呵护青少年关于宇宙的天马行空的想象”,“展现现代社会与未来科技之间的互动,让人们对时代的进步又更深刻的理解”,还能“将科技与人类命运复杂地编制在一起”。为此,三环出版社于2024年初推出“大国少年·航天科幻小说系列”,由吴岩担任主编,邀请超侠、马传思、梁清散、萧星寒、常笑予、张颢等作者,创作了一批优秀的航天题材少儿科幻小说。我们特意邀请太古科幻学院的申宏伟、扈逸文和刘玉胜三位科幻学者,分别围绕其中一部作品进行点评,以期从专业评论的角度对该系列作深度解读。
马传思
“大国少年·航天科幻小说系列”
吴岩主编,马传思、萧星寒、超侠、常笑予、梁清散、张颢著,三环出版社
这是一套科幻题材的原创小说,包括《火星少年》《飞出个星球》《拯救智冰体》《弹玻璃弹》《月海秘事》五册,讲述了五个构思精妙、想象瑰丽的中国航天科幻故事,主题包括地外生命、时间悖论、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环境保护等,兼具人文思考和科学幻想。丛书由科幻领域专家吴岩主编,儿童文学科幻作家马传思、萧星寒、超侠、常笑予、梁清散、张颢创作。
本期评论目录
书评1:《弹玻璃弹》中的两重世界 申宏伟
书评2:想象与现实边界的微妙平衡——评《月海秘事》 扈逸文
书评3:异星之旅的多重意义——评《飞出个星球》 刘玉胜
《弹玻璃弹》中的两重世界
申宏伟 /文
长期以来,有不少读者、研究者将“少儿科幻文学”视作小儿科,认为“少儿科幻文学”既不看重谋篇布局,也不看重科幻设定的新颖与严密。笔者在读过少儿科幻作家超侠新近创作出版的科幻小说《弹玻璃弹》后,发现这部作品无论是在故事结构方面,还是在科幻设定方面,都达到了相当的高度,对上述观点作出了无声却极有力度的回应。
《弹玻璃弹》的故事结构是独特的:整部小说共六章,每一章都设置三个小标题,其中第一个标题之下描写“我”返回家乡芒市后的所见所闻,第二个标题之下追忆“我”在的童年生活,第三个标题之下描写以游戏形式出现的“元宇宙”世界。作者通过这样的结构与设定,在小说中建构出两重形象鲜明而存在差异的世界。
一、童年与回望——“返乡”视角下的现实世界
《弹玻璃弹》借鉴文学史上经典的“返乡”故事模式,以已经在外乡工作多年的“我”返回家乡芒市作为故事开头,将多年前温情而不失童趣的童年生活娓娓道来。玩玻璃弹、打土战、玩电池盖、拍片片、弹橡皮筋、捉鱼、灌蛐蛐儿、掏鸟窝、捉甲壳虫……这些上世纪八十年代少年们十分热衷、带有浓厚乡土气息的游戏,在今天的小学生看来,都已经极为陌生。早已长大成人的“我”以相向而踞的姿态回望旧时与小伙伴们自由而充满乐趣的童年生活,字里行间显露出浓浓的温情。
二、闯关与历险——游戏中的元宇宙世界
读者在阅读《弹玻璃弹》各章第三个标题下的内容时,很容易发觉故事主角依然是“我”与“我”的小伙伴们,但却文风突变,仿佛翻到另外一部小说,进入另外一个故事。全书各章中第三个标题下的内容,连缀出一个颇具动画感的打怪闯关故事。“我”与老度、曹吽、李宏等朋友在“回力橡筋时空”、“脑洞星球”等异时空中穿梭游历,先后战胜白魔、黑魔、食魔,最终成功开启“玻璃心球”。
可以将《弹玻璃弹》中的现实世界与元宇宙世界进行简要对比:在描写现实世界时,事件推进速度较缓;在描写元宇宙世界时,事件推进速度较快。现实世界中虽偶然也有激烈冲突,但总体上给人以温馨舒缓之感,是一个“静”的世界;元宇宙世界中,人物的遭遇可谓险象迭生,是一个“动”的世界。
三、承接与相通——从现实世界到元宇宙世界
尤须指出的是,《弹玻璃弹》中现实世界与元宇宙世界的关系,并非两相隔绝、泾渭分明,而是水乳交融、相续相通。具体而言,元宇宙世界中的“生命时间卡片”、“回力橡筋时空”、“大蛐蛐儿”,来自现实世界中的片片、橡皮筋、蛐蛐儿;元宇宙世界中的阿勇、阿俊、李宏、阿弟、马铃鼠等角色,在现实世界中也本有其人。
小说借人物阿俊之口,指出沟通现实世界与元宇宙世界的通道是虫洞。不过需要指出的是,虫洞只是显露在表层的两个世界的通道,只有理解作者在小说中建构元宇宙世界的深层用意,才能窥见现实世界与元宇宙世界之间的隐藏通道,也才能够把握《弹玻璃弹》整部小说的主旨。
关于元宇宙世界中“玻璃心球”的命名,作者超侠借小说中现实世界里的“我”之口,给出了具体解释:
“……在科学幻想与当下现实结合的过程中,展现人的追寻与回归。最初,我写的名字是《玻璃芯球》,后来觉得这个名字实在是太过科幻,与内心想表达的不太符合,于是改为了《玻璃心球》,但绝对不是‘玻璃心’,而是‘玻璃’—‘心球’。”
此外,阿俊在自述制作游戏的初衷时,说了这样一段话:
“其实,我也有一个想法,就是将我们童年那些好玩的事情做成一个游戏,连游戏的设定和剧本,我都做了一个大概。现在的孩子,只会玩玩电脑游戏,课余生活哪有我们那时候丰富多彩。因此,我要制造一个能够让他们真实地体验我们过去那种好玩、自由、奔放、富有创意的生活的种种乐趣的游戏……”
通过小说中“我”对“玻璃心球”的解释,以及阿俊自述制作游戏的初衷,可以看出,元宇宙世界,本身还象征着人对初心的回望,以及回归生命的本真。元宇宙世界的关键之处,正是“玻璃心球”的“心”字。
实际上,在笔者读过的超侠的少儿科幻作品中,《弹玻璃弹》确实是极为用心的一部。如果说《弹玻璃弹》中的现实世界代表着上世纪八十年代少年们所熟悉的自由而富有创意的日常生活,那么《弹玻璃弹》中的元宇宙世界,则代表着当代儿童、少年更为熟悉的虚拟世界与游戏体验。作者不吝笔墨,在小说中细致地构建出两个存在差别却相互呼应的世界,既在不同时代的儿童生活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也在以作者为代表的中青年科幻作家与当代小读者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明白了《弹玻璃弹》中两重世界的承接与相通,也便真正明白了作者的良苦用心。
本文作者简介
申宏伟,复旦大学创意写作硕士,青年作者,现为晋中信息学院太古科幻学院教师。
《弹玻璃弹》讲述回到家乡的“我”重拾童年回忆,撰写科幻小说,“复活”逝去的伙伴,与他们一起乘坐宇宙飞船,去星际冒险、对抗魔怪,寻找能改变时间、实现梦想的神秘星球。然而,现实、回忆、想象如莫比乌斯环般缠绕,真实的生活悄然改变,记忆开始逆转,虚构开始成真……
超侠,科幻作家、编剧、诗人。北京元宇科幻未来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全国少儿科幻联盟创始人,中国科教电影电视协会科幻委员会、青少年委员会常务副主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理事。主要作品有“少年冒险侠”“超侠小特工”等,参与创作《快乐星球》《蓝猫淘气3000问》等。曾获得华语科幻星云奖、少儿科幻星云奖、中华优秀出版物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等荣誉。
想象与现实边界的微妙平衡
——评《月海秘事》
扈逸文 /文
科幻与科普之间的界限可被视为是幻想虚构与理性现实间的界限。少儿科幻在创作初期已确立了潜在的目标读者和受众是少年儿童。而在一般认知中,少年儿童作为想象力最丰沛的群体,创作者要致力为其开拓想象力边界;同时因为其社会、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量相对不足,又要求创作者有意识地融入科学知识普及以及给予正向引导。因此,少儿科幻创作因为受众群的特殊性,对把控现实与想象之间的平衡点的要求更高。
由常笑予创作的少儿科幻《月海秘事》作为“大国少年·航天科幻小说系列”中的一部长篇小说,讲述地球志愿者少年林远筝和柯明宇在星际航行道路中的月海服务区结识了月海本地少女李月尘后,在月海“满地棋”游戏前后发生的故事,最后少年们用勇气和智慧解决了月壤投毒事件,得知“爱月派”与“恨月派”各自的坚持,明白月海的建设承载着一代航天人的坚持。下面将从“作为幻想故事中认知的路标”“通过被改换的故事情境引发思考”两个方面,对作者把控想象与现实边界的平衡进行讨论。
第一,作为幻想故事中认知的路标。虚构创作离不开现实基础,科幻在提供科技奇观、架构崭新世界观的同时,更要求作者把控现实和幻想的平衡点。《月海秘事》中的“月海服务区”是以中国登月工程建设为核心的科幻设定,大到建立服务区的目的,小到在月海生活与地球的不同,皆是依照科学逻辑给出的假设和推论,这使得幻想有了现实科技的验证,成为读者的认知路标。
就故事讲述的视角来说,《月海秘事》先由林远筝和柯明宇两位主角在地球学校参与选拔的日常生活入手,通过中学生的视角看“月海”之旅,对神秘的月海产生期待。主角在地球的生活即是认知的路标之一,少儿读者能够从熟悉的情境出发,对进入新环境抱有心理准备和幻想。
故事是世界观的骨肉,人物关系是戏剧性的核心。主角来到月海后,各自承担在月海咖啡馆打工、月壤种植基地培育作物等极具“现实感”的志愿工作,由此融入了月海的社群,在与社群的交互——如月海过客和“满地棋”游戏——之中产生派别矛盾、性格矛盾、认知矛盾等冲突。为解决这些矛盾,主人公在月海中展开一系列冒险和探索,最后通过三分钟博士、严肃先生和红帽子先生等重要配角的讲述得知真相,读者也跟随主人公的冒险了解了月海的前世今生。
第二,通过被改换的故事情境引发思考。这一点在地球少年林远筝、柯明宇和“月二代”李月尘的人物塑造中呈现得尤为直观。成年人对少儿科幻秉持的创作视角往往有二,一是站在个人成长经历上进行自我生命历程的回顾或解剖,笔下主人公形象和精神状态多与作者经历相近;一是在创作之初就已预设少年儿童作为读者,在小说中增加正向引导内容或科普知识。在《月海秘事》中,作者将这两种视角合二为一,既融入了个人的真实体验,又有自觉的科学普及。比如,在呈现林远筝在地球生活的时候,出现诸如“网课”“鲁迅”“淘气堡”等少儿熟悉的名词;在讲到晕眩测试项目时对耳石会影响人对微重力环境的适应程度进行科普解释。
此外,每个主人公都有“成长的烦恼”。比如李月尘作为“月二代”,从小在月海长大,骨骼在月球重力的影响下发育,变成“巨人”,所以一直陷入对“与他人不同”的苦恼中。这种因为生理因素带来的创伤和对个人认知的短暂疑惑,是青春期常见的烦恼,能够引发读者共鸣。作者改换情境,将这种烦恼放在“月二代”身上,既介绍了世界观,丰富了人物,又站在故事的角度,为小读者们提供了温和的宽慰——李月尘在伙伴们的帮助下,意识到每个人都是独特的,每个人都拥有无可替代的个性和闪光点,走出了自卑。又如林远筝的“成长的烦恼”是来自家庭,父母因工作无法陪伴在她身边,但她知道父母在为更伟大的事业奋斗,终有一日会回到她身边。这一定程度上能帮少年儿童树立正确的三观,对其认知进行一定的引导。
本文作者简介
扈逸文,福建师范大学硕士,青年作者,现为晋中信息学院太古科幻学院教师。
《月海秘事》是作者常笑予的作品。 当科技发展,人类迈入太空时代,出现了星际航行中转站—月海服务区。十三岁的地球少女林远筝和同学柯明宇作为志愿者,在月海服务区他们与"月二代"李月尘相遇。就在三位少年一起学习、探索时,一起月壤投毒案揭开了爱月派与恨月派的斗争序幕……
异星之旅的多重意义——评《飞出个星球》
刘玉胜 /文
《飞出个星球》是梁清散与张颢联袂创作的科幻小说,作为“大国少年·航天科幻小说系列”中的佳作,这部小说将背景设定在地球毁灭百年之后,讲述了两位在太空飞船上长大的女孩——恒恒和奇迹,意外滞留在一个陌生的星球,在这个充满未知与危险的异星世界,她们偶遇机器人小吴,并一同踏上了寻找回家之路的冒险旅程。
一、身临其境的科幻之旅
从题目便可直观看出小说选取的是星际冒险题材,题材并不新颖。在最后一章还能看出《流浪地球》的影子,《流浪地球》是带着地球“流浪”,《飞出个星球》是推着太阳“漫游”。文中出现了太空飞船、机器人小吴、生态瓶、引力探测器、恒星推进器等科幻装置和设备,还涉及虚拟现实、人工智能、永动机、外星能源、外星基地建设、外星植物栽培等现代科技议题,这些元素在增强故事的科学性和幻想性的同时,也激发了读者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作者在文中并没有安排强烈的戏剧冲突,而是让主人公们来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异星冒险之旅。主人公们滞留异星球,为返回太空飞船,根据线索依次穿越多处地点,从巨柱林、荒原、狂风带、沼泽地到汪洋大海、瀑布、深谷以及地缝熔岩带……每一处地点的描绘都充满了真实感。作者通过丰富的想象力和细腻的笔触,将一个充满科幻色彩的异星世界呈现在读者面前,读者也跟随主人公们的视角,身临其境般参与到这场科幻之旅当中,充分感受异星球的神秘。
二、寓教于乐的科普之旅
科普不是科幻,但科幻需要科普,在科幻小说中对科学知识进行科普是很有必要的。小说的受众主体是青少年群体,作者在叙事上采用更加贴近青少年认知水平和兴趣点的手法,带领读者进行一场寓教于乐的科普之旅。
一方面,在讲述主人公们冒险之旅的同时,作者将一些基础性的科学常识恰到好处地安插在故事情节之中,如植物的光合作用、大气的组成成分、氧气的生产制备、天气变化规律……使得小说在保持其娱乐性的同时,也增加了科学性和知识性。读者在阅读过程中随着剧情推进,潜移默化地接受了知识的洗礼,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对于青少年群体的知识科普意义重大。
另一方面,为兼顾小说的趣味性和吸引力,作者还特别注重科普内容的呈现方式。几乎在每一章节中,科普内容都是通过三位主人公的对话互动引出,这种方式既符合文中青少年喜欢交流、分享的心理特点,又使得科普知识不再显得枯燥乏味。在对话互动过程中,她们时而机灵、时而俏皮,时而拌嘴,用青少年特有的语言方式探讨着科学问题,不仅让读者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了科普知识,还增加了故事的趣味性和可读性。
三、探索冒险的心灵之旅
小说在讲述科幻故事的同时,也深入探讨了人类在面对未知和困境时的勇气、智慧和责任感,引发读者对生命、文明和未来的深刻思考,这是小说对青少年的教育意义所在。主人公“恒恒”和“奇迹”是在太空飞船上出生并长大的女孩,她们的名字就寄托了人类对于探索太空的美好愿景:人类在找寻可居恒星的过程中,只有持之以恒,才有可能出现奇迹。两人更是人类冒险与探索精神的具象化,让青少年读者感受到心灵上的启迪。
未知意味着一切不详,在它面前,人类的恐惧难免会涌上心头。在异星世界,主人公们根据蛛丝马迹,不断去假设、去分析、去推导、去探寻,正是凭借着这种探索精神,才能一步步回到太空飞船。当然,从两人踏上异星球的那一刻开始,困难便接踵而至,无论是风沙弥漫的狂风带、热气滚滚的地缝熔岩带、还是无尽黑暗的深渊……主人公们毫不退缩,步履不停,向读者展示出勇往直前的冒险精神。她们的故事给予青少年读者一个最朴素的激励——面对未知,要不断探索;面对困难,要勇往直前。
综合以上三点,《飞出个星球》无疑是一部为青少年量身打造的科幻佳作。这部作品巧妙地将引人入胜的科幻元素与丰富的知识相融合,为读者打造了一场既有趣又富有教育意义的阅读盛宴。
本文作者简介
刘玉胜,重庆大学戏剧与影视学硕士,青年编剧,现为晋中信息学院太古科幻学院教师。
地球毁灭已超过一百年,幸存者们搭乘飞船漂泊在宇宙中,试图寻找新的家园。因一场意外,小学生恒恒和奇迹滞留在陌生的星球。绝望之余,两人开启了一段波澜壮阔的异星之旅:她们偶遇机器人,穿越巨柱林,闯过岩浆地缝带……随着探索的深入,两个女孩发现,这个怪异的星球竟藏着人类宇航史的惊天秘密!
梁清散,科幻作家。多次获得华语科幻星云奖,曾入围日本星云奖。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不动天坠山》《新新新日报馆:魔都暗影》《新新日报馆:机械崛起》《文学少女侦探》等,中短篇小说《济南的风筝》《烤肉自助星》《广寒生或许短暂的一生》等,其中多部作品在海外出版。
张颢,电影与文字工作者。本科与硕士专业为新闻传播学,博士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曾获国家级剧本奖项,并在《少年文艺》《东方少年》等杂志上发表多篇儿童短篇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