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追思
中秋佳节,望着东方升起来的明月,思绪万千。小时候每到中秋,父亲都要买上一斤月饼,那时月饼按斤卖,每斤称八个,虽然没有现在这么多品种,但也是小时候品尝的最好点心。参军后到母亲父亲去世,没有陪父母过一个中秋节,留下了终生的遗憾。《十五的月亮》即是唱给军人爱人的,也应该是唱给军人父母的。
今年是父亲111岁周年,是母亲110岁周年,我出生时,父母已过四十岁,他们生了我们兄弟姐妹10人,四个夭折;父母亲没上过学,新中国成立后,父母让大姐二姐三哥和我全部上学,无论多困难,父母也不准我们缀学。我晚上喜欢躺在床上看书,有时看的很晚,那时农村沒有电,照明全靠煤油灯,床头煤油灯没用我添过煤油,生活再苦再累父母没缺我们吃穿,很多同龄人父母为了节约家中开支,不允许晚上点灯看书学习,我的父母亲从未反对我晚上点灯看书。
父亲是四十年代初抗日战争时期加入中国共产党,小时候只知父亲是老党员,战争年代多次带民工支前,打孟良崮时他带人到日照五莲县五莲山山洞我军军火库拉弹药送前线,打济南和淮海战役时带担架队抢救伤员,运送弹药,有时一走几个月,当时滨海军区有一个干部叫陈向元,因为在我们家住过,和父母亲熟悉,离开我家后几次给父亲写信保持联系,后来打淮海战役时父亲带支前民工近三个月没有回家,他带民工随粟裕领导的三野野战军一直到河南境内,淮海战役胜利后,父亲和支前民工走了三天三夜才回到家。陈向元来信没有及时回信失去了联系,我和三哥参军离家时,父亲都嘱咐我们兄弟俩打听找他这个朋友。直到父亲九六年去世,我们也没有完成任务。
看到今天中央电视台寻亲节目,如果当年有这么好的条件一定要帮父亲了却心愿。听父亲讲陈向元的父亲陈要德是我们党的地下交通员,经常活动在敌占区。四七年蒋介石重点进攻山东解放区时,陈要德因为来不及撒退,被困在敌占区,陈向元委托父亲帮忙去找,父亲冒着生命危险去苏北敌占区找到了正在要饭的陈父,把陈父带到莒南县大店(当年山东省政府和八路军一一五师所在地),交给党组织,交给了陈向元。母亲在战争年代做军鞋,做军粮(摊煎饼),力所能及的支援前线,战争年代,沂蒙山人民象父母那一代人,这样支前的人和事太多太多了,他(她)为了新中国,默默的奉献了自己的力量,用陈毅元帅的话讲,淮海战役的胜利,是山东人民用小车推出来的。
今天在全国人民欢度团圆的日子里,深深怀念已故四十年的母亲和去世近三十年的父亲。愿父母亲在天堂安好。
姚文礼
2024.9.17
🌟 诗🌟 经🌟 唯🌟 美🌟
🌟 国🌟 风🌟 传🌟 奇🌟
🌟 欢🌟 迎🌟 走🌟 进🌟
🌟 国🌟 风🌟 诗🌟 社🌟
姚文礼,山东省临沭县人,1972.12入伍,参加过援老抗美。退休后定居西安。
编辑简介:王思雨,女,笔名:诗雨年华,80后,山东临沂人,临沭县作协副主席,临沂市作协会员,都市头条认证编辑。作品见于《齐鲁晚报·青未了》《新疆文学》《临沂日报》《七月颂歌》《东方散文》《真言贞语》《今日头条》《双月湖》《鲁南商报》《钻石文艺》等各大报刊杂志和网络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