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一多的“二月庐”
朱亚夫
“面对一幅淡山明水的画屏,在一块棋盘似的稻田边上,蹲着一座看棋的瓦屋——紧紧地被捏在小山底拳心里。”这首题名“二月庐”的优美山水诗,是被毛泽东同志称颂为“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的民主斗士、我国现代著名诗人闻一多对自己故乡书房的形象写照。
闻一多(1899—1946),湖北浠水人。原名家骅,字友三,号友山。父亲是清代秀才,既熟读中国的诗书经文,又较早地接受了新思想的影响。在这样的家境中,闻一多受到了良好的启蒙教育。1912年,闻一多年仅14岁就考入了清华留美预备学校,在那里度过了9个春秋。1923年出版诗集《红烛》。是中国现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坚定的民主战士,中国民主同盟早期领导人,新月派代表诗人。作品主要收录在《闻一多全集》中。
据史家考证,浠水闻氏是文天祥的后裔。《闻氏宗谱》载:“吾族本姓文氏,世居江西吉安之庐陵。宋景炎二(1227)年,信国公(即文天祥)军溃于空坑,始祖良辅公被执,在道潜逃于蕲(即今浠水)之兰清邑,改文为闻,因家焉。”原来闻源于文。从浠水闻氏第一世闻良辅到闻一多,已二十世矣。闻一多先生在他的《二月庐漫记》中对“家训”这样记述:“先世业儒,大父尤嗜书,尝广鸠群籍,费不赀。筑室曰‘绵葛轩’,延名师傅诸孙十余辈于内,所居室中,横胪群籍,榻几桓满。时序岁末,家族春训,悬祖训于中堂,与诸兄竞诵。夜归,从父阅《汉书》,数旁引日课中古事之相类者以为比。父大悦,自尔每夜必举书中微言大义以告之。”正是这样的家训才造就了闻氏家族“清白为人,笔耕为业”的家风,这才有闻一多先生“拍案惊雷”的君子风范。
闻一多为何把书房取名“二月庐”?原来他每逢清华大学一放暑假,就总是赶回故乡浠水,在老家书房中苦读二个月的书,“二月庐”由此得名。
“二月庐”正如诗人描绘的那样,是一个景致绝佳的好地方。从二月庐极目南望,近200平方公里的望天湖,一望无际,波光粼粼;南岸苍翠的调军山,好像浮在湖面上,与北面的碧峰岩遥遥相对。每逢春夏之间,登高远眺,烟洲沙屿,薄雾茫茫,荆楚胜景,尽收眼底。
共有五排瓦房的闻家老宅前后,栽着茂密的竹林、松柏、刺槐,梧桐等常青树木。“二月庐”位于老宅的第一排住房中,书房玻璃窗又高又大,因此通风透光,气温凉爽,确是个避暑读书之处。在“二月庐”中,闻一多往往把家里缝纫衣服用的长板子架起来,权当书桌,因为他嫌家里的方桌太小,摊不开书。他喜欢把要读的书摊在这张大书桌上,信手翻阅。他一边看书,一边思考,还翻找家中其他藏书,有古代的史书、各种诗集、诗话、笔记等。所以,桌上书籍总是重重叠叠。有时连这个特制的大书桌还放不下,于是茶几上、藤榻上也成了书的世界。闻一多遨游在书籍的海洋里,贪婪地吸取着我国古代文化的精华。
闻一多读书不死记硬背,他信奉“自古文章于人主”,主张独立思考,尤对我国史书上有气节、有作为的民族英雄深怀敬意,十分钦服。他写了不少《二月庐漫记》,刊发在《清华周刊》上。他论史评诗,畅谈自己的读书心得。他还经常用新诗抒发自己的情怀,是五四时代新文艺园地的拓荒者之一。在清华大学这所美国人办的学校里,他满怀激情,为维护民族尊严而呐喊。他曾为反对歧视“国文课’而大声疾呼,为反对渲染凶杀的美国电影在清华上映而公开掀起论战,曾讥讽杜威是不受学生欢迎的“催眠大王”等等。为此他成了当时清华学生运动的积极分子。1946年7月,面对国民党反动振的白色恐怖,他站在反内战、反迫害的前列,惨遭杀害。毛泽东同志评价说:“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充分表现了“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作者简介:朱亚夫,笔名方波、紫来斋等。上海市人。历任《上海老年报》社总编助理兼副刊部主任、《军休天地》杂志社主编、《九九关爱》网站顾问团团长等。现为上海作家协会、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上海浦东新区杂文学会顾问等。自1964年以来,在海内外200余家报刊上发表各类作品8000多篇,其中不少文章入选《时代领跑者》《文苑剪影》《上海杂文选》等近百部书中,著有《亚夫杂文选》《人生畅想曲》《黄昏风景线》《书斋文化》《杂坛徜徉录》《名家斋号趣谈》等;主编《寿星列传》《三十六计新解》《中华名人书斋大观》《老年生活实用大全》(新版)等。

投稿须知
1、本公众号服务于广大文学爱好者。
2、投稿必须原创首发,谢绝一稿多投,严禁抄袭,文责自负。
3、因是业余时间编辑,作者投稿前请反复自检,定稿后再投稿。编辑有权对来稿酌情修改。投稿题目不用空格。多个文档编在一起,后缀作者简介。使用宋体小四号字投稿。
4、投稿体裁:诗歌、散文、随笔、小说、学生优秀作文、书法、绘画等。诗歌每次投2至5首,总字数300字以上,题目和正文均顶格写,行与行间不要空行,段与段间空一行;散文、随笔、小说上限3000字左右。请用简体中文投稿,谢绝繁体。
5、投稿邮箱lccpwy@126.com,投稿作者请关注公众号,并加主编微信(f1351471690),便于稿子交流和发放稿费。两周内不采用可另投别处。
6、请附作者百字内简介、作者真实姓名、生活照片以及微信号、电话、地址等联系方式,在一个邮件内以附件形式发送。
7、稿子有赞赏并高于二十元,百分之五十给作者付稿费;低于二十元用作平台维护。无赞赏无稿费。稿子发表十天后发放稿费,后期赞赏不再发放。
8、特别提示:平台有赞赏功能,自愿参与,量力而行。赞赏功能属读者自愿行为,包含点击率、转发率等与刊发作品无任何关联。质量第一为首选条件。
9、所用网络图片,侵删。
10、原创作品经作者授权刊发,其他媒体转发,需注明《茌平文苑》。
茌平文苑 第1188期
本期编辑:冯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