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马虎虎原创:《从三次出书看韶华易逝世事沧桑岁月倥偬流年缱绻》(代后记)
这是我的第三本散文随笔集,也可能是最后一次出版文集了。
在第一本散文集《情感驿站》出版时,心情是格外激动的,青春昂扬,激情澎湃,文如泉涌,出口成章。尤为读了贾平凹那本散文《月迹》小册子,觉得散文实在是表达情感吐露心声的最贴近的方式,于是学习写作散文随笔成为了我工作之余最为重要的生活乐趣,几十年从未放弃,也有了一些成绩,在全国重要的报刊杂志上登载了不少的散文随笔作品,也终于出版了自己的散文随笔集。但随着年龄一的增长、工作阅历的增加、世事沧桑的体味,思绪也发生了极大的转变,从讴歌情感人生美好的纯纯净净到对生存感悟年华易逝的深深慨叹,从自己的文章中反衬得非常明显和强烈,我想这便是人生吧?在2004年出版第一部散文集《情感驿站》的后记中我写到:人生三十而立为憧憬,四十不惑为回味。憧憬畅想的事情越发淡薄,而回味则如一壶甘甜醇冽的老酒,越品也越觉醇厚。时而把逝去的时光品味,有苦涩的记忆,也有幸福的咀嚼,恍惚间把工作生活二十余年的光阴翻阅,则心中拥簇着韶华流逝的思恋和惆怅。遍览步履蹒跚的阅历,留些许慰藉的只存有哪些在自己的笔端艰辛印痕的文字。那些刻在心中的文字尽管拙朴抑或尽管华丽,有的甚而有些矫情,总会掩饰不掉明镜般纯情洁净的铅华。那永远流逝的岁月不在了,便只有在回忆与品味中激活,压抑且窒息的逼迫感时而袭来,令我悸动,令我按捺不住再次牵手把那份纯情把握,祈冀再一次走进那座情感驿站让疲惫的身躯和灵魂得到片刻的休憩。于是,在春暖花开的季节,在真情朋友的呵护下,把这册稚嫩得如同刚出芽的小草的小小散文集呈现在您的胸前,接受您的品评。无论您品得幸福酸涩,还是读得陶醉忍耐,但我的一颗心永远忠实于您,毕竟我的那颗心永远没有杂陈。与我同行,便不再孤独。这一年是2004年。
十年后,我的第二本散文随笔集又出版了,这是一本有近三十万字的文集,我用了一篇发表于沧州晚报的散文当做这部集子的名字:《我的灵魂需要文学的抚慰》。在后记《在回眸和品味中享受生活与人生》中我写到:我十年前曾说,人生三十而立为憧憬,四十不惑为回味。瞬间十余年又消失得了无踪迹,已不敢前行。天命之年,缺少了激情澎湃,湮灭了昂扬伟志,添刻了额头纵横交错的岁月痕迹,累积了魂灵波澜不惊的深厚阅历。心绪平淡释然,品性宽厚仁德。已不再畅想未来生命的灿烂与辉煌,更多地溢满了对往事的回眸与品味,苛求自己忘却失落的苦楚与华年,用憧憬畅想的心绪对已经逝去的岁月精心静心地梳理与解读,享受生活与人生的或浓或淡或酸或甜或苦或辣的感慨和追忆。故而回眸和品味已如一壶甘甜醇冽的老酒,在岁月的长河中越久远便越觉绵柔醇厚令我回味无穷。时常,把逝去的时光品味,有对纯情的渴求,有对生活的悟语,有对职业的敬畏,有对组织的挚诚,有对黑暗的凛然,有对正义的颂歌。但不论是“寻觅灵魂的皈依”、“根植乡情的醇厚”、“捡拾活着的意蕴”,“汲吮山水的润泽”、“凝视世态的缤纷”、还是“品鉴收藏的雅趣”,都是从心底发出的饱蘸纯情的呼号、呐喊和嘶吼,以此享受缺少轰轰烈烈波澜壮阔但却有凹凸错落遗憾满足的生活与人生。于是,在夏花绚烂久旱逢雨的季节,在知晓天命重塑生命行程的节点,得益于真情朋友的呵护激励,在出版第一本散文集《情感驿站》十余年后,把散见于各级报刊内刊发表的散文随笔纪实杂论以及自己珍藏的部分散文文稿汇集成篇,付梓出版,亦算是对自己文学之路的一个阶段性小结。虔诚地将拙作呈献于领导同事朋友亲属和社会大庭广众面前,接受指教和品评。这一年是2016年。
近十年来,是我人生一个极为特殊的阶段,我所经历和感触的要比前三十多年的工作生活更刻骨铭心,有失落,有彷徨,有愤慨,有叹息,有释怀,有超脱,有恣肆,有放任,有高歌,有雀跃,有温情脉脉的陪伴,更有志同道合的携程。尤为痛彻肌肤与浸透灵魂地感知了社会的诡谲阴险和人性的泯灭丑陋,逼迫我不得不拿起沉重的笔对残忍杀戮人性光辉和慈心善念的恶行进行鞭笞和讨伐,从灵魂深处发出呐喊和嘶吼决心与时代滋生的丑陋及奸佞进行宣战。我孤傲的思绪不停探索,我孤孑的身躯踽踽独行,我用一篇又一篇的文章呼唤着光辉正义道德良善的回归。我在几年的时间里,写出了五百余篇散文随笔及少量诗歌,部分文稿在《检察日报》、《法制日报》、《河北法制报》、《沧州晚报》等报刊杂志及内刊发表,大部分在《今日头条》、《都市头条》、《百度》等网络平台登载。涵盖了乡愁挚爱祈福世态人生悟道游历汲古等诸多范畴,我以自己的感触喜好选择编选了其中的三百六十八篇文稿汇集成册,短则几十字一二百字,多则一千多字至几千字,全集计四十六万余字。文稿的质量高劣自有阅读者鉴赏品评,我无权干预也不予置评。但文稿却是我自己心路历程的记录和孜孜不倦呕心沥血写作的结晶,可从文字中洞察我乡愁挚爱祈愿祝福的浓郁缠绵,品味我思考人生探索跋涉的不停脚步,清赏我纯净澄澈稚嫩挚情的敞阔胸襟,明悉我迷惘徘徊悟道向善的丰盈思想,抑或还有不喑世事嫉恶如仇的凛然风骨,抑或还有无可奈何不可理喻的性格缺失,抑或还有乌托邦式的理想信念破碎的声声哀鸣,抑或还有四面楚歌进退维谷时的与古人凝视。我在兢兢业业宵衣旰食诚惶诚恐小心翼翼中已经度过了一个甲子年的轮回,从童真豆蔻到青葱韶华,从春秋鼎盛到垂垂耳顺,又临古稀。光阴荏苒,韶华易逝,世事沧桑,人生蹉跎,日月不怠,岁月倥偬,咀嚼品味,流年缱绻。人生已迟暮,风烛残年衰颓不堪的日子将会使暮岁人生变得举步维艰,甚而至于血雨腥风亦不为过,不敢想明天会发生什么,略一遐想就毛骨悚然。时不我待,便仓促草率地将这本散文随笔集印发出版,权当是为自己无所建树且心存不甘不舍的多半人生凭添几多点缀或一抹色彩罢了。愿望简单且纯粹,仅此而已,是为后记。
(2024年9月9日甲辰年八月初七大雨倾盆之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