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行杂想
作者:赵小明
一个人骑行,便有了更多的思考时间和空间。退休后,没有了职场的纷扰,人的大脑便漫无边际的驰骋。回忆过往,总结人生,享受生活,有心境看日出日落,云卷云舒,风生水起,既做人间清醒,也愿糊涂度日。
做个凡人也挺好
职场如战场,打拼几十年,力争做个有用之人,然无心争名夺利,出人头地,耀武扬威,普普通通便好,一切随遇而安。渐渐深谙了“乾坤容我静,名利任人忙”的养心修身之理。到头来,自然心随所愿,赢得了一分心灵的宁静和灵魂的安稳。
最近,网上有篇很热的文章,题目曰:“为什么县城里很少看到退休后科级以上领导的身影”,其实,早在几年前就有这方面的感受,至于原因,己之所见与文中所作分析近乎雷同。但最主要的还是因为落差,有落差就有失落感。但对于我等凡人来说,只是终结了被约束的职业生涯,做人处世并无差别可言,或者说差别极小。如同我骑车子一样,过去骑,现在依然骑,而且比过去骑得心满意足,洋洋得意,心里上没有任何不适。但为官者则难以适应这样的生活,坐车是舒服又有面子的事,现在要让他骑个车子在人行中穿行,得有多强的心理素质和多好的心态!
“吃亏是福”并非谎话
写字,作文,算是己之所好。回首大半生,也因有此爱好而使命运转折。然在职业生涯中也颇受其累,绞尽脑汁,挑灯熬夜,付出了旁人很难体会的心血是常态,但没因此而获得一官半职,最终落得神经衰弱,能充分睡眠成了一种奢望。写字也是,每逢过年,别人忙着置办年事,我却为给大家写对联而发愁。且年年如此,到现在想起那个金粉与汽油味就反胃。连续写几个小时,呼出的气都是浓浓的汽油味。糟糕的是,把这份额外的差事,写成了理所当然,不写就是不近人情。退休后好了,有同事朋友找上门来要我写,我倒是挺高兴。因为前提是人求于我,体现了我这双手的价值,我从心里高兴。
再说了,写字,写作,是退休后的生活充实,快乐,有意义。也因此交了不少有同样爱好的朋友。相互交流勾通,倒也乐在其中,告别职业生涯后人也不至于过分寂寞与无聊。人的一生,往往当时觉得吃亏的时候,却为后面带来不期而遇的快乐和福祉,正所谓“吃亏是福”!除了延续爱好,用骑行,走路,打乒乓球来充实退休生活,让日子过得平淡而快乐,也算是对得起自己吧。
骑行也算是一种新潮
单车骑行是从十五,六岁就开始的。刚开始时,大多数家庭并无自行车。记得我学骑车子还是姑家在外工作的表兄来给父亲拜年,就死缠硬磨要学车子,碍于情面,表兄答应了,就兴高采烈的推着车子去大场里练手。就这样不放过每次学骑的机会,连人带车不知倒过多少次,但还终究是会了。再过了六,七年,最终买回了一辆红旗牌自行车,从此便人车相随,近也骑,远也骑,晴也骑,雨也骑。七,八十年代,见过西安,宝鸡等城市里上下班的人骑行的车流,象是湍急的溪流,真是一道壮观的风景线。到了本世纪初,自行车开始快速淘汰,取而代之的是电瓶车和小娇车。曾经以有自行车而自豪的时代消失在了飞速发展的历史里。在这个时期,你要再骑车子代步,真是件很掉价的事。
可人性是多样的。就象以前,生活困难时吃饭以秋粮为主,天天搅团,玉米粥。想着啥时能吃上面条和麦面馍。后来在科技的助力下,粮食产量连续翻番,麦面都吃不完,玉米面,高粱面就开始退出人们的餐桌。可现在,搅团,玉米粥却又成了稀罕。骑车子也一样,过去骑,后来骑,现在骑都与时代的变迁的和人的认知微妙的连在一起。
骑行锻炼成了一种时尚。环保,自由,运动适量,成了很多人的共识,骑行不但不掉价,反而显得有几分新潮,成了一项时尚运动,给骑行者带来了浪漫和快乐。
2024.9.16
作者简介
赵小明:(网名:清风明月),宝鸡市作家协会会员,凤翔区作家协会会员。近年来在《中国粮食经济》《粮油市场报》《宝鸡日报》《雍州文学》《时光捡漏》等报刊和网络文学平台发表作品数十篇,有多篇散文在文学平台获奖。
(审稿:杨舟平)


